第十一章

换源: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晴

今天早上醒来,我做了一个决定:认真准备那个中医知识竞赛。这意味着我需要在原本看《奇术色医》的时间里挤出一部分来学习真正的中医知识。我给林晓发了条信息,约她下午在图书馆见面,帮我准备一些比赛相关的资料。

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是忍不住打开手机,查看《奇术色医》的更新。果然,作者凌晨更新了三章。王洋已经开始为中医大赛做准备,剧情竟然和我现实中的情况如此相似!他在翻阅古籍,学习传统医术,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独特的医道理念融入其中。这种巧合让我感到一种奇妙的共鸣,仿佛小说中的王洋和现实中的我正在经历平行的成长。

吃早饭时,妈妈惊讶地发现我已经收拾好书包准备出门。这么早就去夏令营?她问。我告诉她我要去图书馆准备中医知识竞赛,她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欣慰:总比整天盯着手机好。

上午的夏令营活动结束后,我直奔图书馆。林晓已经在那里等我,桌上摆满了中医书籍和一些竞赛资料。这是前几届比赛的题目,她指着一叠打印纸说,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

我忍不住问她:你觉得我真的有希望吗?毕竟我学习中医的时间这么短。

林晓笑了笑:谁知道呢?我爸说你有悟性,对经络穴位记得特别快。再说,这个比赛主要考基础知识,不会太难。

我们一起研究了往年的题目,确实都是基础理论,不算太复杂。正当我埋头做题时,手机震动了一下——《奇术色医》又更新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手机推到一边,继续专注于眼前的学习资料。

林晓注意到了我的小动作,笑着问:是不是你那本宝贝小说更新了?

我有些尴尬地点点头。

要不要看一眼?她善解人意地说,我理解,我也经常追小说。

我摇摇头:还是先把这些看完吧,回家再看小说也不迟。这个决定让我自己都有些惊讶——一周前的我绝不会为任何事推迟阅读《奇术色医》的更新。

下午三点,我们结束了学习。林晓约我明天去她家,她父亲要教我一些关于脉诊的基础知识,这也是竞赛中的重要内容。分别前,她突然问我:你为什么选择中医这个方向?真的只是因为那本小说吗?

我思考了一下,诚实地回答:一开始确实是因为小说,但现在不完全是了。我发现真实的中医有它独特的魅力,不比小说里的奇术差。

林晓笑着点点头:虚构的故事可以引导我们探索真实的世界,这没什么不好。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贪婪地阅读错过的章节。王洋在小说中开始研究一种失传已久的针法,这种针法能够调节人体内气的流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读到这里,我想起今天在图书馆看到的关于气血理论的资料,两相对比,发现小说中的描述虽然夸张,但核心理念确实有据可循。

晚饭后,爸爸突然问我考虑得怎么样了,要不要改填医学院。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好几天。在接触中医之前,我一直梦想学习计算机,但现在,中医似乎也成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选择。

还没决定,我实话实说,我想再多了解一些再做决定。

爸爸理解地点点头:不着急,高考志愿还有时间填。重要的是选择你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晚上十点,我继续阅读《奇术色医》的最新章节。王洋在小说中遇到了一位对手,那人精通西医,对中医嗤之以鼻。两人之间的辩论让我想起了现实中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讨论。小说中,王洋并非完全排斥西医,而是主张取长补短,这一点让我很赞同。

放下手机,我拿起林晓给我的竞赛资料继续学习。不知不觉已经是深夜,但我却没有感到疲惫。我发现自己正在经历一种微妙的转变:从单纯沉迷于虚构故事,到开始欣赏和探索真实知识的深度。《奇术色医》仍然是我每天必读的内容,但它已不再是我唯一的精神寄托。

最让我感到有趣的是,小说和现实之间产生了一种互动:我在小说中读到的情节启发我去探索真实的中医知识,而学到的真实知识又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中的情节。这种良性循环让我感到充实和满足。

临睡前,我收到了一条来自老刘的消息:兄弟,最新一章超燃!王洋要和那个西医硬刚了!我笑了笑,回复道:我刚看完,确实很精彩。对了,你知道我准备参加中医知识竞赛吗?

老刘的回复充满了惊讶:认真的?你什么时候对中医这么上心了?

我想了想,回复道:可能从看《奇术色医》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吧。

放下手机,我躺在床上,想象着一个月后站在竞赛舞台上的场景。也许我不会取得多好的名次,但这段经历已经让我收获了远超预期的东西:一种全新的兴趣,一种潜在的人生方向,以及对虚构与现实关系的全新认识。

睡意渐浓,我的思绪却依然活跃。我开始期待明天——不仅是为了《奇术色医》的更新,更是为了学习脉诊的新知识,为了竞赛的准备,为了这段始于一本网络小说但已远远超越它的奇妙旅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