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换源: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晴

今天是正式填报高考志愿的大日子。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我依然是打开手机看《奇术色医》的更新。昨晚王洋在古遗址中又有了重大发现——一套流传千年的古医针。这个情节让我更加坚定了选择考古专业的决心。

吃早饭时,爸爸拿出了我的高考成绩单。看着上面的636分,我心里还是有些小得意。这个成绩完全可以冲一冲理想的学校。选择考古这个相对冷门的专业,分数优势可能会更明显。

想好了吗?还是考古?爸爸再次确认。

我点点头:嗯,已经决定了。第一志愿报国内考古实力最强的学校,第二志愿选择那所有医学考古方向的。

妈妈在一旁补充道:你的分数不低,只要志愿填得合理,应该没什么问题。

早饭后,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脑前,开始正式的志愿填报。看着屏幕上的志愿表格,我的心跳不禁加速。这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生转折点的重量。

第一志愿毫不犹豫地填了考古学专业,备注中特别提到了对医学考古的兴趣。填完后,爸爸帮我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点击了提交按钮。就这样,我的大学方向正式确定了下来。

希望你不会后悔,爸爸轻拍我的肩膀,考古不是条容易的路。

我笑了笑:我知道。但《奇术色医》里不是说了吗——寻常路上难觅奇迹,唯有岔路方藏机缘。

爸爸愣了一下,随即大笑:你这孩子,连小说里的话都能拿来激励自己。

志愿填报完成后,我立刻联系了林晓,告诉她好消息。她回复说很高兴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并邀请我下午去她家继续准备中医知识竞赛。虽然决定了学考古,但我对中医的兴趣丝毫未减,特别是与古代医学相关的部分。

志愿填好了?中午去林家的路上,林晓问道。

嗯,刚提交。第一志愿是考古系。

我爸说他帮你联系了那位医学考古专家,以后你可以请教他。对了,竞赛的时间定在下个月15号了,我们得抓紧准备。

林教授家中,我们开始了认真的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部分。林教授边讲解,边展示了一些古代医书上的插图。这些内容虽然复杂,却让我异常着迷。每当我学到新知识,就忍不住想到《奇术色医》中的相关情节,两相对比,加深理解。

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快,林教授赞许地说,即使不学医,也有望诊的好天赋。

我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是因为小说激发了我的兴趣。

小说能激发兴趣是好事,关键是你没有只停留在幻想层面,而是真正去学习了实际知识。林教授的话让我心里一暖。

下午四点,学习告一段落。我和林晓一起去了附近的咖啡馆休息。她问起我最近看的小说进展,我兴奋地讲述了王洋在古遗址中的发现。

其实我也很迷那个情节,林晓承认道,但我觉得作者对古代医具的描写有些想象成分。真正的古代针具没有那么精密和神奇。

这就是我选择考古的原因之一,我说,想亲眼看看真实与传说的差距。

回到家,我继续阅读《奇术色医》的更新。王洋已经开始研究那套古医针,发现它蕴含了古人对人体经络的精确理解。这段描写引发了我的思考:历史的真相和小说的虚构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考古学或许能帮我找到答案。

晚饭时,全家人的心情格外轻松,志愿填报的压力已经释放。妹妹好奇地问我什么时候能去挖古墓,爸妈则笑着解释考古工作的真实样貌,纠正了她从电视剧里获得的错误印象。

无论怎样,爸爸最后说,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晚上,我接到了老刘的电话。他听说我填报了考古专业,惊讶不已:真没想到你会走这条路。是不是被《奇术色医》影响的?

有一部分原因是,我笑着承认,但主要还是因为我本来就对历史文物感兴趣。

那中医竞赛还参加吗?

当然参加。我发现中医和考古学有很多交集,特别是古代医学文物方面。

挂了电话,我躺在床上,一边看小说一边思考未来的学习计划。中医竞赛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举行,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耽误竞赛准备,又不让小说阅读占据太多精力。

十一点,妈妈来敲门提醒我早点休息。她看到我正在记笔记,好奇地问:又在记小说情节?

不完全是,我指着笔记本,我在比较小说里描述的古代医具和林教授讲的真实情况。有些差异很有意思。

妈妈笑了:从沉迷小说到主动学习和思考,你真的长大了。

临睡前,我收到林晓发来的消息:明天继续学习?我爸说要教我们辨别常见中药材,可能对竞赛有帮助。

我立刻回复同意,同时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觉得小说和现实哪个更精彩?

她的回答在深夜到来:都精彩,但现实里的发现更珍贵,因为那是真的。

关上台灯,我回想着这不平凡的一天:填报志愿,确定了未来的方向;准备竞赛,延续了对中医的探索;阅读小说,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三条看似不同的路,却在我的生活中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奇术色医》之于我,已不仅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更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而填报志愿这件事,也不再只是一个选择,而是对自己热爱与追求的确认。

带着这份笃定,我进入梦乡,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古老遗址前,手握发掘工具,准备揭开历史的面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