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人族

换源:

  镇元子踏入密室,心中反复揣摩方才获得的混沌雷法神通,急欲一试其威。

他决定潜心修炼,以探究此法是否真有斩杀圣人之能。

据系统所示,若至高境界,确有可能。

镇元子满怀期待,毕竟这样的神通,史上未见。

他渴望验证,传说中的圣人是否真的不可摧毁。

随后,镇元子开始了闭关,其他仙人亦各自寻得清修之地。

红云性温,对常曦等人而言,不过是个良善之人。

而在镇元子修炼之际,女娲正于洪荒大地寻找一处合适的栖息之所。

她本欲选凤栖山道场,但顾虑到邻近巫族的不周山,恐所育种族与巫族发生冲突,因而犹豫。

女娲所创之种族尚处弱势,与巫族交锋,恐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在不周山,难免与巫族有所交集,而巫族或收服或消灭,皆非女娲所愿。

思及此,女娲决定另觅佳处。

女娲轻轻摩挲着八宝琉璃瓶,瓶中的三光神水闪烁着神秘的光辉,让她沉醉其中。心中忽地浮现出东海三仙岛的传说,那是东王公的发现,却未成为他的驻地,而是留在洪荒深处。女娲对此并不感兴趣,她从伏羲那里听闻此事,只是淡然一笑。

当她抵达东海之滨,心中却有了新的想法——这里正是新种族繁衍的绝佳之地。远离巫族与妖族的纷争,资源丰富,地理优越,无疑是族群兴盛的摇篮。

心情紧张而期待,女娲开始着手准备。她不能容忍任何失败的可能性,于是毅然决然地摇去心头的不安,聚精会神地思考每一步。她拿出了从分宝岩夺得的那件极品先天灵宝——略有瑕疵的乾坤鼎。虽然品级似乎因此受损,但女娲心中已有了计划。

在大地之上安置好乾坤鼎,她小心翼翼地将九天息壤倒入其中,准备迎接一个新的开始。

在重温了先前的经历后,女娲的右手在左手上轻轻一划,血液涌出,随即被灵气环绕,没入乾坤鼎内。瞬间,光辉四射,先天气息被唤醒,九天息壤也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女娲目睹此景,惊讶地发现过程比她预想的更为复杂。她伸出细腻的玉手,将血液与九天息壤充分混合,直至恰到好处。深吸一口气,女娲平复了内心的波动,将手再次伸入乾坤鼎,取出一块充满潜能的息壤。

依据先天道体的形态,她塑造了一个充满先天之气的人偶。在这个过程中,女娲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智慧的萌动。她向人偶轻轻吹出一口灵气,犹如春日的微风,轻抚着泥土之身。就像冬日积雪在阳光下融化,人偶的泥皮渐渐脱落,露出了与女娲相仿的细嫩肌肤。

当最后一缕灵气消散,人偶已化作一个粉雕玉琢的孩童,容貌精致,令人怜爱。女娲见到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孩童摇摇晃晃地跑向她,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无知,差点跌倒在她面前。当孩童小小的身躯贴近女娲,那份激动难以言表。

“妈妈?”一个充满依赖的声音在女娲耳畔回荡,她的心随之融化。

女娲心中突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不由自主地将新创造的生命轻轻拥入怀中,细细观察。那孩子似乎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喜爱,紧握着她的手指,从指尖传来的温度让女娲心中明了——她成功地赋予了一个生命以活力。她的脸上绽放出笑容,深吸一口气后,将孩子轻轻放于一旁,继续着手中的创造。

随着经验的积累,女娲的制作速度明显加快,从第二个到第一千个,她的动作越发熟练。然而,当她停下手中的劳作,俯瞰着下界那些缓慢繁衍的生灵时,一股急躁之情油然而生。即便这些生灵能够自行繁衍,但这样的速度对于她来说仍显缓慢,让她对于创建新种族的渴望变得愈发迫切。

在思考是否有更高效的创造方法时,女娲突然想起了镇元子的话,提及的八宝琉璃瓶和混沌葫芦藤。她若有所悟,迅速取出了八宝琉璃瓶,将瓶中的三光神水倒入,开始探索一条更为迅速的创造之路。片刻之间,女娲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领悟了镇元子的深意,准备以全新的方式继续她的神圣使命。

女娲将那混沌葫芦藤轻置乾坤鼎中,泥土挥洒向大地,转瞬之间,泥点化作了先天的道体。

目睹此景,女娲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她的步伐因此加快。

下方,新生的生灵欢腾跳跃,他们的喜悦如同温暖的阳光洒在女娲心间。

然而,喜悦之余,女娲心头泛起一丝疑惑:镇元子如何洞察她需混沌葫芦藤与三光神水?

他是否在暗中操纵一切?这念头如影随形。

随着创造的生命越来越多,他们纷纷跪地,称女娲为“母亲”,这声声呼唤触动女娲的内心。

她开始思索,自己的行为究竟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出于对这些生灵的守护?

是否应将他们融为一体,以此确保他们的安全与完整。

女娲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们感到孤单,毕竟她与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此,她日以继夜,不停歇地运用混沌葫芦藤编织着生命的奇迹。

那些早先被她赋予生命的生灵,也开始形成了群体,建立了各自的部落,并且齐心协力地树立起了女娲的神像。

尽管这神像略显粗糙,但女娲清楚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虔诚与爱戴,视她为守护者。

受到这样的敬重,女娲更加卖力地创造新的生命,仿佛在这样的劳作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这些生灵虽然脆弱,但他们的心灵却清澈透明,深深打动了女娲。

面对这些天真无邪的生命,女娲的脸上绽放出了更多的笑容。

她真心享受这段时光,如果可能,她愿意让这样的日子延续下去。

见证这些生灵的成长,对女娲来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

他们敬爱着她,她也全力以赴地为了她所造就的生灵而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生命加入到这个大家族中,尽管不舍,但女娲知道她的使命终将告一段落。

就在某一天,女娲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创造,目光投向那遥远而闪耀的天空,内心生出一个念头——这样就足够了,无需再继续。

在女娲意识到之前,她的手势已然静止,四周的生灵纷纷跪地,以崇敬的眼神仰视着这位赋予他们生命的母亲。

面对无数纯净的目光,女娲短暂地语塞,深吸一口气后,她庄严地宣布:“我,女娲,是你们的守护者。今日,赐予你们一个共同的名称——人族。”

人族们对女娲的话感到困惑,但很快,一种崇敬的情感如潮水般涌现。“敬礼,女娲娘娘!”他们的呼声震天动地。

就在此时,天际传来一声巨响,震撼着整个洪荒世界,东海翻滚起惊涛骇浪。然而,人族却似被神秘力量庇护,未受丝毫波及。

天空变得异彩纷呈,云层翻滚之间,绚烂的霞光和奇异的景象纷纷呈现。一道斑斓的七彩霞光破空而来,如同穿越无尽长河,直冲女娲而来。见到这景象,女娲不禁神情舒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地面的人族也随之欢腾,虽然他们并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但见女娲娘娘的笑容,便觉得心满意足。女娲的目光也柔和地落在他们身上,笑容愈发温暖。

那七彩霞光所经之地,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无论是腐朽的树木还是各式各样的生物,都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灌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盎然生机中,绚烂的七彩霞光聚焦于女娲之身,从中释放出浓郁的功德之力,使得天地万物都沉浸在这份美好之中。女娲内心欢喜,感受着这股力量,回忆起道祖的教诲,心中涌起一股领悟的喜悦。

此时,那团功德之气一分为四,一半自然融入女娲的体内,另外三部分则各自有了去向。一部分注入了乾坤鼎,另一部分化作无数光芒,洒向女娲脚下的人族,与之气运相连。最后一部分,则被混沌葫芦藤吸纳。

女娲洞察了这一切,瞬间领悟到镇元子的计谋——原是为了分取她的一部分功德之力。她心中坚定,因为明白即便功德之力流转于混沌鼎或人族,终将回归己身;唯独流向镇元子的那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流失。这份认知让女娲的决心更加坚定,犹如石锤落地,不容更改。

女娲心中暗自惊叹:好一个精明的布局!

即便是身为创世神的女娲,也不得不承认,镇元子的智慧深不可测,他对自己的洞察力简直令人咋舌。

她怒火中烧,却又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苦笑。

更为棘手的是,作为人族的庇护者,女娲明显感觉到人族气运之中还掺杂着另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与镇元子息息相关。

这个名字呼之欲出,显然非他莫属。

在愤怒之外,女娲内心深处还涌现出一股复杂的情感,一种前所未有的羞愧感。

她自己是人族的孕育者,守护神,然而镇元子却也间接地成为了人族的塑造者,仿佛人族之父。

这让她想起了镇元子曾戏言要她成为他的道侣,这让女娲既气愤又焦急,她的脸颊不由自主地泛起了红晕。

女娲对镇元子的恨意难以平息,毕竟他分走了自己辛苦得来的功德之力。

对于这样的算计,女娲自然心生怒火。

她耗尽心力,才获得了这份成就,如今却要与人分享,这无疑令人心生不快。

然而,女娲也清楚地知道,若非镇元子提供的那些宝贵之物——九天息壤、三光神水和混沌葫芦藤,她创建人族的壮举或许根本无法完成。

以此刻的女娲对于镇元子是极为复杂的,包含着害羞,仇恨,感激在内的种种情绪。

最终化为了一声叹息,消失在空荡的洪荒之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