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行左右的一众部属、长随们,因为法曹参军狄仁杰,这番“白云望亲”的唏嘘、感慨,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各自家中的爷娘二老、至亲至爱,唏嘘、感叹之余,不禁又是一番,潸然涕泪……
……
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的法曹参军狄仁杰,开篇讲述之初,倚着厢板、拥着铺盖,斜靠在那里假寐的内谒者监何为,还是一副对人不理不睬,仿佛置身事外一般,好死不死的死形死相。
不过……
就在这厮那一副,貌似不理不睬、置身事外的鬼样子,自以为是地作伪、掩饰之下,内谒者监何为,几乎是一字不落地听完了,法曹参军狄仁杰,关于他制科考试、明经及第,吏部铨选、授官赴任,河南道汴州刺史衙署,刑名有司判佐一职之后,因为涉及到了,他人利益的缘故,而遭人构陷、污攀,以致官司缠身,眼见着就要锒铛入狱、身陷囹圄之际,乃为上官贵人,施以援手、臂力相助,终使案情的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为他洗去了不白之冤,等等种种,过往经历的娓娓讲述。
对于刚刚才从,一介布衣白丁、无用书生,一举登第、铨选官身的狄怀英仁兄,就任汴州判佐之初,如同毛头小子、菜鸟新丁一般,无所畏惧、意气用事的所作所为,闭目假寐的内谒者监何为,嗤之以鼻、讥讽不屑之余,甚至还不着痕迹地撇了撇嘴,以此来表示,自己的鄙薄与蔑视。
对于官司缠身,眼见着就要锒铛入狱、身陷囹圄的狄仁兄,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却是为其上官贵人,援手相救、洗白冤情的离奇经历,甚是有些感叹,此位仁兄,果真是走了狗屎好运,傻人好命的内谒者监何为,也只能用习惯性,且不易觉察的撇嘴举动,来表示自己,委婉的不悦与祝愿。
如果要是让他,知晓了法曹参军狄仁杰,口中所说的上官贵人,不是别人,正是时任刑部侍郎、将作少监,奉皇帝陛下的圣谕,领受了河南道黜置大使的职衔,代天巡牧,察查吏治,提调一切军政要务的钦差天使,鼎鼎大名的阎立本阎公。
而且,还因为这厮,不卑不亢、超然不群的言行举止,与反应表现,而被青睐、赏识他的阎老令官,最终纳入了门下,成为其得意门生的话,想来内谒者监何为,那决计就会是一副,如同白日见鬼了一般,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的嘴脸、尊容。
这样狗血的奇葩剧情,只怕也太为奇葩、狗血了一些!
随着法曹参军狄仁杰,娓娓讲述的继续深入。
或许是因为,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狄大官人,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又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讲述,着实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缘故。
又或许是因为,法曹参军狄仁杰,身上那种,敢于直面、开诚布公、从容不迫、百折不挠、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面貌、立场态度,与方式、举措,确是与其他的那些,闪烁其词、讳莫如深,欲盖弥彰、不知所云,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夜郎自大、目中无人的文人士子、大头巾们,惯常所为的伎俩、手段,天差地别、大相径庭,而令心有所动的内谒者监何为,不禁对其另眼相待、刮目相看的缘故。
之前一直保持着那种,拥着铺盖、依着厢板,斜靠在轿厢上面,闭目假寐,对人不理不睬,仿佛置身事外一般,死形死相的内谒者监何为,逐渐也开始有了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
闭眼假寐的眼睑、眼皮,出现了频率不尽相同的颤动,有意无意之间,甚至还出现了,不时开阖、眯缝着眼帘,向外偷偷窥视的举动。
有些无礼、轻慢意味的慵懒身形,徐徐缓缓慢慢地挺直了起来。
原本还是拥在怀里的丝被铺盖,也随着这厮,徐徐坐直的身形,而渐渐地滑落了下来……
直到法曹参军狄仁杰,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讲到了他在泽州差遣公务,因故而登上了太行山巅,“白云望亲”的过往经历之时,唏嘘、感慨地说出了。
“而我这个做儿子的至亲之人,亦是因为任职奉差、公务繁劳的缘故,也不能侍奉在父母大人的身边,膝下承欢、晨昏定省,实属是不孝得紧!”
“奈何,自古到今,忠孝不能两全,阖家不能团圆的忧愁与苦闷,盖也同样都是,那些国尔忘家、勤于王事的人们,心中最大的憾事!”
这样的一番话语之后,内谒者监何为,就像是猛然间,被这番唏嘘、感慨,思念至亲的肺腑之言,一下子就勾起了他,浑身上下、由内而外,流淌在骨肉血脉里面,那种无穷无尽,而又炽热猛烈的思乡、思亲之情一般,霎时之间,一股子悲伤莫名、酸楚难耐的热流,便尽情地宣泄、释放了出来,一下子就充斥在了,内谒者监何为的丹田肺腑、四肢百骸。
如果不是因为,内谒者监何为,拥有着一身,出神入化、了得高明的武功修为,就在这种莫名、难耐的酸楚热流,扩散开来、彻底失控之前,乃以精湛的内力、真气,强行压制下去的话,只怕咱们堂堂的实权内宦,皇家内卫的临时统领,内谒者监何为,少不得就会在,他的故交老友,皇家内卫驻并州推事院缉录司主事、内谒者监潘亮,与法曹参军狄仁杰的面前,泪洒当场、丢脸失态。
……
自幼便去势净身、就此入宫,成为了一个小黄门的内谒者监何为,凄惨、悲催的入宫经历,却是与他的故交老友、少时玩伴,内谒者监潘亮,大相径庭、截然不同。
原本就是一个,无父无母、无家可归的流浪孤儿,被几个无良、黑心的人牙子,几番倒手转卖,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又是一番巧之又巧、误打误撞之下,这才净身入宫的潘亮潘大宦官,唯一的一个,与家庭有关的童年记忆,就是隐约、模糊的家乡所在,似乎……或许……好像……可能……大概是在河南、河北两道,大河两岸,距离大河不足十里的某个平原地区。
也就……仅此而已。
其它的所有一切,可以说是一概不知!
所以,对于家族、家庭、祖宗先人、爷娘二老、父母双亲、兄弟姊妹、叔伯姑婶、娘舅外甥、血脉传承等等,诸如此类的亲戚关系、至亲感情,可谓是不甚了了、漠不关心的内谒者监潘亮,在听了法曹参军狄仁杰,一番唏嘘、感慨的“白云望亲”过往经历之后,也仅仅只是,黯然失色、感怀神伤了……那么一小会儿的时间、光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