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BJ裹挟着未散的暑气,顾南倾攥着行李箱拉杆站在清华园门口,蝉鸣在槐树枝头此起彼伏。录取通知书里夹带的手绘地图被汗水洇湿边角,那是沈知远在高考后连夜补画的——从宿舍楼到化学系实验楼的路线旁,密密麻麻标注着“转角第二棵银杏会掉果子““三食堂二楼的糖醋排骨最正宗“。她摸着纸页上晕开的蓝墨水,恍惚间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需要帮忙吗?小学妹。“带着笑意的声音让她猛地转身,沈知远穿着白衬衫站在逆光里,领口别着化学系的金色徽章。他伸手接过她的行李箱时,腕间红绳编的平安结晃了晃——那是她高考前偷偷塞进他书包的。
两人并肩穿过林荫道,沈知远絮絮叨叨说着新生注意事项,却刻意避开任何有关过去的话题。直到走到女生宿舍楼下,顾南倾突然开口:“你现在...还在做数论研究吗?“
少年的脚步顿了顿。保研后他被特招进入基础数学研究所,办公室就在化学楼对面的理科群楼。那些深夜伏案的日子里,草稿纸上总会无意识画出顾南倾解题时咬笔的侧影,被导师调侃“论文里藏着罗曼蒂克“。“偶尔也看化学期刊。“他低头笑,“毕竟要跟上某人的脚步。“
开学第一周的有机化学实验课,顾南倾在蒸馏操作时差点打翻锥形瓶。身后忽然伸来一只手稳稳托住瓶底,薄荷混着皂角的气息笼罩过来:“温度计要卡在支管处。“沈知远的声音擦着她耳畔落下,让她想起高三晚自习时,他也是这样倾身讲解导数题。
课后他递来杯温牛奶,杯壁凝着细密水珠:“听说你总不吃早餐?“顾南倾盯着他眼下淡淡的青黑,想起凌晨三点刷到他更新的朋友圈——实验室的台灯下,微分方程的草稿纸旁摆着半块没吃完的月饼。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赶着对方的背影。
深秋的某个雨夜,顾南倾在图书馆遇到正在查阅文献的沈知远。他面前摊着《量子化学前沿》,笔记本上却写满数学公式。“在做交叉学科研究?“她凑近看,发现他正在推导化学反应中的拓扑结构。沈知远合上书,眼神有些躲闪:“只是...想找些共同话题。“
这句话像根细针扎进心脏。顾南倾想起高中时他说“我们的未来本该重叠“,此刻却要绞尽脑汁寻找交集。她抽出他手中的笔,在空白页写下苯环的共振式:“下周我的课题是研究这个结构的光谱特性,或许能用你的拓扑模型优化计算?“
合作从那天开始。沈知远会在清晨把早餐放在她实验室门口,附带写着公式的便利贴;顾南倾则在深夜给写论文的他送去热可可,顺便检查他的化学方程式配平。他们像两颗逐渐靠近的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缩短着距离。
变故发生在元旦前夜。顾南倾在实验室调试光谱仪时,突然收到沈知远的消息:“来天台。“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冷风裹挟着雪粒子扑面而来。沈知远站在栏杆旁,手里举着盏用化学仪器改装的小灯——冷凝管弯成月亮形状,蒸馏瓶里漂浮着荧光剂调配的“星辰“。
“本来想做分子模型的。“他有些局促地解释,“但那些球棍搭不出我想要的样子。“灯光映着他通红的耳尖,让顾南倾想起高三那年他在她课桌里塞满的荧光折纸星星。
就在这时,沈知远的手机突然响起。他接起电话的瞬间,脸色变得苍白如纸。顾南倾听见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知远,你爸旧病复发,正在急救!“
雪越下越大,两人在急诊室外等待时,沈知远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顾南倾轻轻覆上他的手,就像三年前在手术室前那样。“这次换我陪着你。“她轻声说。深夜的走廊里,沈知远终于崩溃地将头埋进她肩头,温热的泪水浸透了她的围巾。
手术成功后,沈知远开始频繁往返于BJ和老家。顾南倾默默承担起两人的研究项目,把实验数据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报告发给他。某个凌晨,她收到他的消息:“如果当初坚持高考,现在是不是就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这句话让她彻夜未眠。第二天,顾南倾带着连夜准备的资料闯进他的研究所。推开虚掩的门,却看见沈知远趴在桌上睡着,手边散落着医院缴费单和未完成的论文。晨光里,她轻轻为他披上外套,突然发现他后颈新生了几缕白发。
“我们一起想办法。“她在他耳边说。从那天起,顾南倾开始帮他联系医疗补助,用自己的奖学金垫付部分费用。他们在实验室和病房之间穿梭,把讨论课题的地点换成医院长椅。沈知远逐渐学会在照顾父亲的间隙做研究,论文里开始出现“感谢始终支持我的人“这样的致谢语。
春末的某个傍晚,顾南倾在整理实验数据时,发现光谱图出现异常峰值。她立刻拨通沈知远的电话,却被挂断。半小时后,他气喘吁吁地冲进实验室,手里还拎着给父亲买的药:“抱歉,刚刚在...“话没说完,就被她拽到电脑前。
“你看这个!“顾南倾指着屏幕,“我们之前的拓扑模型可能存在盲区,或许要引入量子纠缠理论重新计算。“沈知远的眼睛瞬间亮起来,两人几乎同时抓起笔在黑板上推演公式。窗外的夕阳将他们的影子重叠在一起,就像无数个并肩奋战的日夜。
当最终的实验报告完成时,盛夏的蝉鸣已经响起。顾南倾和沈知远站在学术答辩的礼堂外,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打开来,是枚用化学元素符号拼成的戒指——Au代表金,Ti代表钛,组成“爱你“的谐音。
“之前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低头给她戴上戒指,“但现在我明白了,最好的未来,是我们一起创造的未来。“礼堂的门在此时打开,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他们相视而笑,十指紧扣走向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
在后来发表的论文扉页,顾南倾写下:“所有看似偶然的相遇,都是我们穿越迷雾的必然轨迹。“就像那些在实验室度过的凌晨,那些在病房里的相互陪伴,那些争吵与和解的瞬间,最终都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