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光谱重叠的共振频率

换源:

  手术室的电子钟跳动着冷白色数字,顾南倾数到第378次时,沈知远突然起身去接热水。他握着纸杯的手指还沾着荧光试剂的蓝痕,那是昨夜争吵时打翻的实验材料。暖气流从杯口升腾,模糊了他眼下的青黑,却遮不住衬衫第二颗纽扣歪斜的线脚——那是她去年亲手缝的,此刻却显得讽刺又心酸。

“其实那天在年会后台......“沈知远突然开口,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我整理你的模型漏洞,不是为了挑刺。德国项目组有套新的计算系统,我想偷偷验证后......“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给你个惊喜。“

顾南倾盯着地砖接缝处的污渍,想起那些被撕碎的草稿纸。深秋的风穿过礼堂门缝时,她何尝没注意到他在台下紧锁的眉头?可骄傲与委屈交织成茧,将所有解释的可能都困在冷战的冰面下。

“导师说的话......“沈知远把纸杯放在膝盖上,杯壁的水珠洇湿了西裤,“我知道他是激将法。但每次看到你熬夜改论文,奖学金都用来交医药费,我就觉得自己像个......“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节抵在唇间,“像个被你保护的废物。“

走廊尽头的消防栓镜面映出两人扭曲的身影,顾南倾这才发现沈知远的西装袖口磨出了毛边。记忆突然闪回三个月前,他偷偷把她送的羊毛围巾垫在实验室硬板凳上,说“你的坐骨神经不能总受凉“。那时的温柔与此刻的倔强重叠,让她眼眶发烫。

“你记得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吗?“她突然问,声音轻得像怕惊碎回忆,“我数学大题全错,在天台上哭得喘不过气。你翻墙买来草莓牛奶,结果自己被教导主任罚站了两节课。“

沈知远愣了愣,嘴角不自觉上扬:“你当时说牛奶太甜,其实偷偷喝完了。“

“因为那是你给的。“顾南倾转头看他,目光扫过他后颈新生的白发,“就像现在,你觉得自己在拖累我,可我从来没把照顾你爸爸当成负担。那些在病房里推导公式的夜晚,是我最安心的时光。“

沈知远突然剧烈颤抖起来,他别过脸去,肩膀在西装下绷成尖锐的弧度。顾南倾伸手触碰他冰凉的手背,却摸到潮湿的温度。这是她认识他十年来,第二次见他落泪。第一次是父亲手术成功时,他躲在医院楼梯间无声地哭,肩膀一抽一抽的,像只受伤的幼兽。

“我害怕。“他的声音破碎在呜咽里,“怕留在国内一事无成,更怕去了德国失去你。每次看到你在学术会上发光,我就觉得自己像块挡在你路上的石头。“他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被揉皱的托福词汇本,扉页的“Escape“早已被泪水晕染成模糊的墨团,“其实这个单词,我想写的是'Endure'。“

顾南倾接过本子,发现内页夹着张泛黄的草稿纸。那是他们合作第一篇论文时的讨论记录,边角画着歪歪扭扭的简笔画:扎马尾的女孩举着试管,旁边戴眼镜的男生比着加油手势。记忆突然清晰得可怕——那天她因为实验失败崩溃大哭,沈知远就是用这张画哄她开心的。

“你总说我在学术上超过了你。“她翻开自己的实验记录本,里面夹着沈知远不同时期的便签,有的写着公式推导,有的画着小猫小狗,“可这些鼓励我的话,才是我最珍贵的研究成果。“

沈知远颤抖着伸手,指尖悬在她眼下的黑眼圈上方,最终只是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消毒水的气味混着他身上若有若无的皂角香,让顾南倾想起那些并肩在实验室过夜的夜晚。他们曾为一个数据争论到凌晨,却在日出时分共享同一杯凉掉的咖啡。

“德国项目组的邀请函......“他从西装内袋掏出皱巴巴的信封,边缘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其实我回复他们说,需要等国内的研究告一段落。“他自嘲地笑了笑,“当时还骗自己,这是为了学术,其实是不敢面对没有你的未来。“

顾南倾突然想起冷战期间,她在实验室发现的异常——本该无人使用的通风系统,总会在深夜传来轻微的响动。此刻看着沈知远疲惫的面容,她终于明白,那些他缺席的夜晚,或许都守在实验室外,默默守护着她的安全。

“我们重新开始好吗?“沈知远掏出戒指,Au和Ti的金属表面还留着摔落时的划痕,“这次我保证,不再独自背负一切。“他的声音突然坚定起来,“等爸病情稳定,我们一起申请联合实验室,就叫'量子共振'。“

就在这时,手术室的红灯熄灭。医生摘下口罩的瞬间,顾南倾感觉沈知远的手攥得她生疼。“手术很成功,患者已经脱离危险。“这句话像解冻的春风,吹散了笼罩两人数月的阴霾。

走出医院时,雪不知何时停了。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地面交织成复杂的几何图形。沈知远突然驻足,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打开来,是枚用实验室废弃零件改造的胸针——电路板拼成心形,二极管组成闪烁的光点。

“本来想在圣诞夜送你。“他别在她大衣上,指尖不小心触到她冰凉的锁骨,“现在提前完成这个'量子纠缠修复工程'。“

顾南倾踮脚吻去他眉梢的雪花,突然想起论文里那个困扰他们许久的问题:如何让两个独立的量子系统产生共振?此刻答案如此清晰——不是强行改变轨道,而是找到彼此频率的交点。

回到实验室时,被打翻的荧光试剂在地面汇成蜿蜒的星河。沈知远蹲下身子擦拭,却突然愣住:那些流淌的液体在月光下,竟组成了两个交叠的光谱图,就像他们纠缠又契合的人生轨迹。

“你看。“他拉她蹲下,温热的呼吸扫过她耳畔,“裂痕有时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光谱诞生的起点。“

深夜的校园万籁俱寂,实验室的灯光却依旧明亮。顾南倾和沈知远并肩坐在实验台前,面前摊开新的研究计划。这次的课题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如何将量子纠缠理论应用于医疗诊断——灵感正来自沈知远父亲的治疗过程。

“这个数据模型,我们可以用拓扑学重新构建。“沈知远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突然顿住,“就像我们的关系,看似走了弯路,其实每一步都在靠近正确答案。“

顾南倾靠在他肩头,窗外的月光洒在实验记录本上,照亮她新写的批注:真正的量子纠缠,不是永远重合的轨迹,而是穿越裂痕后,依然能找到共振的频率。

此刻,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又传来轻微的嗡鸣,像是宇宙在为他们的和解轻轻鼓掌。而在不远处的夜空,两颗本就属于彼此的星辰,正重新校准运行的轨道,在浩瀚星河中奏响独属于他们的共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