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梅雨季,细雨如酥,青石巷陌氤氲着水墨般的雾气。金陵城白鹭书院内,墨香混着雨腥,三十余名书生正围坐在回廊下,听山长林昭讲《公羊春秋》。忽有马蹄声踏碎雨幕,十余名铁甲军簇拥着一顶朱漆官轿闯入书院,檐角铜铃被惊得乱撞,叮咚声里透着不祥。
“圣旨到!”随着尖细的嗓音划破静谧,礼部侍郎王仁举着明黄卷轴踏入讲堂。此人鹰钩鼻下蓄着鼠须,眼神狡黠如狐,身后随从抬着三口贴满封条的檀木箱,“圣上体恤江南文脉,特拨银千两修缮夫子庙,然工程浩大,需书院献出镇院之宝——前朝大学士留下的《山河舆图》作勘舆之用。”
林昭合上古书起身,青衫下摆扫过雕花栏杆。他早知这《山河舆图》暗藏玄机——图中标记着前朝遗落在江南的十二处军备粮仓,若落入贪官之手,必成祸乱天下的隐患。“大人,舆图不过是先师临摹的残卷,恐难担此重任。”
“林山长莫要欺瞒!”王仁突然冷笑,袖中甩出半幅泛黄的图纸,正是舆图边角的“金陵城防图”局部,“三日前秦淮河畔书商暴毙,怀中便藏着此物。若书院拒不交出全图,怕是难逃勾结逆党的罪名。”
书生们顿时哗然,有人握紧了腰间竹剑。林昭目光扫过面色苍白的弟子们,心中已有计较。他躬身行礼:“既如此,恳请宽限三日。舆图藏于后山藏经阁夹层,需斋戒沐浴后才能取出。”
当夜,林昭冒雨拜访江南诗会。绣春楼内,二十余位文人墨客围坐一桌,听他详述原委。“王仁此来,实为私吞前朝宝藏。若强行抵抗,书院必遭血洗。”林昭指尖划过桌上茶渍,画出八卦图,“唯有智取。”
第二日,书院大门贴出告示:为表献图诚意,特举办“山河雅集”,广邀文人共赏舆图真容。王仁闻讯冷笑,带着甲士前来监场,却见讲堂中央悬挂的竟是幅《清明上河图》临摹本。
“大人稍安勿躁。”林昭摇着折扇,身后书生们捧着古籍鱼贯而入,“真正的舆图,需以《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典籍对照,方能破解。”说罢,他信手翻开一本《天工开物》,书页间夹着的半张纸赫然是舆图残片。
王仁正要抢夺,忽有书生高呼:“山长,夫子庙方向浓烟滚滚!”众人望去,果然见城西升起黑烟。林昭面色凝重:“定是前日送来修缮银的官船失火,此乃不祥之兆,看来舆图之事需从长计议。”
王仁虽觉蹊跷,却不敢在众目睽睽下强抢。待他带人匆匆赶去查看,才发现所谓失火不过是漕帮船只燃放的烟火。等他折返书院,讲堂内早已人去楼空,唯有案头留着张字条:“欲求真图,明日酉时独往栖霞古寺。”
第三日黄昏,王仁孤身踏入古寺。佛堂内烛火摇曳,林昭负手立于蒲团前,身后站着二十余名书生,手中握着的却不是笔墨——而是漕帮暗中送来的精钢短剑。
“王大人可知,那秦淮河书商为何而死?”林昭剑锋出鞘三寸,寒芒映照着对方惊恐的脸,“他临摹舆图时发现,标记粮仓之处竟与您名下的田庄重合。看来修缮夫子庙不过是幌子,侵吞前朝宝藏、扩充私军,才是您的真正目的。”
王仁脸色骤变,正要高呼援手,却听瓦片轻响。漕帮四大堂主破窗而入,手中暗器泛着幽蓝光芒。“我已将证据呈送御史台。”林昭收起剑,从怀中掏出一叠账册,“这些年您虚报修缮款、私吞漕粮的罪证,足够抄家灭族。”
三日后,朝廷快马送来圣旨,王仁因贪腐被革职查办。白鹭书院内,林昭将真正的《山河舆图》投入火盆,书页化作灰烬时,他望着满堂书生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仗剑护苍生,此乃读书人的脊梁。”
雨霁初晴,白鹭书院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檐角的铜铃被微风拂动,清越之声混着廊下未干的雨珠坠落声,叮咚成韵。林昭立在藏书阁顶层的露台上,望着远处渐渐散去的云雾,手中握着的半卷焦黑舆图在风中簌簌作响。
三日后,朝廷的处置公文送达金陵城。王仁及其党羽被革职查办的消息,很快随着往来的商船传遍大江南北。但鲜少有人知道,在那封送往御史台的密信里,除了贪腐证据,还附着林昭对前朝粮仓遗址的建言——这些隐匿在山河间的古迹,最终被改建成了供学子研习的书院分院。
书院里,年轻的书生们围坐在泮池边,听年长的夫子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你们看那泮桥。白发苍苍的老夫子拄着藜杖,指向横跨水面的石拱桥,当日山长就是在这里,将伪造的舆图碎片藏进了桥栏的石缝里。学生们凑近细看,斑驳的石桥上,隐约还能看到修补的痕迹。
夜幕降临,书院的灯火次第亮起。林昭独自来到后山的观星台,这里曾是藏匿舆图的第一处地点。如今,石桌上摆着学子们新写的课业,墨迹未干的诗稿里,有人写道:笔落惊风雨,剑出镇乾坤。他轻轻抚摸着冰凉的石案,想起与漕帮众人谋划时的紧张,想起在绣春楼与文人墨客彻夜讨论的情景,恍如昨日。
金陵城的茶楼酒肆间,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段传奇。各位看官,您道那林山长如何瞒天过海?且说那日雅集...说到精彩处,惊堂木重重一拍,引得满堂茶客屏息。更有好事者,专程来到白鹭书院,想要寻访故事里的蛛丝马迹。
数月后的重阳佳节,江南各地的文人墨客齐聚书院。林昭站在新落成的文渊阁前,望着满园朝气蓬勃的学子,心中感慨万千。阁中收藏着各方捐赠的典籍,其中最珍贵的,是数十位文人共同书写的《护图纪事》,将这段历史永远镌刻在墨香之中。
多年以后,当人们漫步在金陵的街巷,还能听到老辈人说起这段往事。有人说,在某个雨夜,白鹭书院的屋檐下仍会传来书生们激烈的讨论声;也有人说,每逢月圆之夜,夫子庙的倒影里,似乎还能看见林昭与文人墨客们举杯论道的身影。
而那幅消失的《山河舆图》,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在江南的烟雨中,在书院的琅琅书声里,在每个心怀正义的读书人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讲述着一个道理: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武功的高低,而在于智慧的光芒;真正的传奇,不在于江湖的厮杀,而在于守护文脉的决心。这份精神,如同秦淮河的水,悠悠流淌,永不停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