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寒潭再探

换源:

  金陵城的深秋,梧桐叶铺满青石板路。白鹭书院的书房内,林昭手持半块刻有螭纹的玉佩,烛火在玉佩的暗纹上流转,映出一行若隐若现的小字——“寒潭深处,螭首衔珠”。案头还放着一封密信,字迹潦草却透着急迫:“舆图之谜,藏于寒潭,速来!”落款是数月前失踪的挚友苏婉。

“山长,漕帮兄弟探得消息,三日前有黑衣人马朝栖霞山寒潭方向去了。”漕帮副舵主沈墨推门而入,腰间弯刀还凝着霜气,“看他们携带的玄铁铲,怕是冲着机关密室去的。”

林昭将玉佩收入怀中,披上玄色大氅:“召集可靠人手,我们连夜出发。苏姑娘留下的线索,绝不能落入奸人之手。”

栖霞山寒风呼啸,寒潭被枯枝环绕,水面泛着诡异的青白色。林昭等人赶到时,正见十余名黑衣客围着潭边的石兽螭首。为首之人手持罗盘,口中念念有词:“左三右七,北斗倒悬......”话音未落,石兽突然发出齿轮转动的声响,潭水中央裂开一道缝隙,露出青石台阶。

“动手!”沈墨带领漕帮弟子甩出绳索,缠住黑衣客的兵器。林昭则趁机冲向石阶,却见那罗盘主人冷笑一声,掷出三枚透骨钉。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红衣身影如惊鸿掠过,银鞭卷飞暗器——正是苏婉!

“林昭,快走!”苏婉鬓发凌乱,却强撑着笑意,“我在潭底发现了前朝太子朱允炆的手记,那些人是汉王的爪牙,想抢治国方略!”

众人且战且退,沿着石阶深入潭底。待石门轰然关闭,追兵的叫骂声隔绝在外,林昭才看清眼前景象:密室四壁刻满星图,中央石台上摆放着青铜匣,匣上九道锁孔对应着天上北斗。

“螭首衔珠,原来如此。”苏婉举起玉佩,嵌入东南角墙壁的凹槽。密室顿时亮起幽蓝磷火,石台上浮现出一行小字:“以心为匙,以义为引。”

沈墨挠了挠头:“这说得也太玄乎了,难道要咱们用脑袋撞开?”

林昭却若有所思,他取出舆图残片,将其与墙壁星图对照。忽然,他发现星图上的紫微垣位置,竟与金陵城的布局暗合。“朱允炆当年流亡江南,定是将治国方略与金陵城防结合。”他指向青铜匣,“锁孔对应的是北斗七星与左右辅弼,需按七星方位注入内力。”

众人依言运气,青铜匣应声而开。里面整齐码放着十二卷黄绢,开篇便是朱允炆苍劲的字迹:“朕虽失天下,然愿留此策,助后世明君兴仁政,安黎庶......”治国方略从民生水利到军事布防,从税制改革到人才选拔,每一卷都凝聚着前朝太子的心血。

就在此时,密室突然剧烈震动。原来追兵用火药炸开了石门,碎石纷飞中,汉王的爪牙蜂拥而入。“把东西交出来!”罗盘主人挥舞长剑,剑锋直指林昭咽喉。

千钧一发之际,苏婉甩出银鞭缠住对方手腕,林昭趁机挥掌击向那人胸口。沈墨则带领漕帮弟子组成人墙,挡住后续敌人。“你们先走!”沈墨后背被砍出一道血痕,却仍死死抵住石门,“我来断后!”

林昭与苏婉抱着黄绢突围,在密道中疾奔。身后爆炸声、喊杀声渐渐远去,当他们终于见到栖霞山的晨光时,苏婉已力竭晕倒。林昭抱紧怀中的治国方略,望着天边朝霞:“朱太子,您的心愿,就由我们来守护。”

数月后,白鹭书院新立“明政堂”,将治国方略中的精华编成教材。林昭在开学典礼上对学子们说:“这寒潭之下的智慧,不仅是前朝遗策,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为政者的良心,照见读书人的担当。”

暮色浸染栖霞山时,山脚下的茶寮总会飘出说书人的惊堂木响。粗陶茶碗里沉浮的碧螺春,氤氲着水汽,将寒潭密室的故事酿成了金陵城最动人的传说。

各位客官可知,那寒潭底的密室机关如何精妙?说书人折扇一收,铜铃般的声音在茶寮里回荡,且说那螭首石兽,须得用前朝太子贴身玉佩嵌入凹槽,潭水便如活物般分开两半,露出直通地心的青石阶!围坐的茶客们屏息凝神,孩童们挤在大人膝头,眼睛瞪得溜圆。

寒潭的故事在江湖中衍生出无数版本。漕帮船队的船工们说,每逢月圆之夜,潭底便会透出幽幽蓝光,那是朱允炆留下的治国方略在发光;书院的书生们坚信,石壁上的星图暗藏着改天换地的玄机;而金陵城的老人们则口口相传,说曾有红衣女侠执银鞭战退奸人,那身影与画坊里的侠女图分毫不差。

多年后,白鹭书院的明政堂成了江南文人的圣地。檐角悬着的青铜风铃,音色竟与寒潭密室里的机关声响颇为相似。学子们诵读《明政要略》时,总爱将书页翻得哗哗作响,仿佛能听见当年石壁转动、齿轮咬合的声音。课堂上,先生们常指着泛黄的典籍:这水利篇里的堤坝图纸,便是从寒潭密室流出,如今江南水患少了,皆是此策之功。

秦淮河的画舫上,歌女们新编了曲儿,唱的是螭首衔珠启秘境,侠骨仁心护苍生。船头悬挂的羊角灯在水波中摇晃,倒映出的光影里,似能看见林昭执卷而立,苏婉挥鞭断刃,沈墨血染寒潭的身影。每当曲终,总有客人掷下银钱,笑问:那漕帮副舵主后来如何?可是真如传言般成了江南水路的守护神?

寒潭边的螭首石兽,历经风雨仍守望着深潭。不知何时,石兽爪下生出了青苔,倒像是捧着一颗碧绿的明珠。樵夫们路过此处,总会放下柴担,对着石兽作揖——听说摸过石兽的人,能沾些守护大义的福气。

故事传到京城时,已添了几分玄幻色彩。说书人讲道:那寒潭密室通着龙宫,朱允炆的治国方略是东海龙王所赠,得之者可安天下!茶楼里的达官贵人听得入迷,却不知真正的传奇,藏在金陵城的晨光里,在白鹭书院的书声中,在秦淮河的桨影间,在一代代人守护大义的传承中。

而寒潭深处,那道曾经开启的石门早已闭合,唯有暗流在石壁上刻下岁月的纹路。偶尔有夜行人经过,还能听见潭底传来隐隐约约的齿轮声,混着风声,像是历史的低语,诉说着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和一群以血肉之躯守护文明火种的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