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入夏,秦淮河上画舫穿梭,浆声灯影里飘来阵阵丝竹之音。城南陆府门前,三丈高的云锦彩楼迎风招展,金线绣就的凤凰展翅欲飞,引得往来行人驻足惊叹。这场由江南织造千金陆明玥举办的云锦宴,早已传遍达官显贵的圈子——传闻宴席上不仅有历代云锦珍品展出,更有神秘绣品压轴。
夜色初临,陆府内灯火辉煌。雕梁画栋间挂满云锦宫灯,金丝绣着的牡丹、仙鹤在光影中栩栩如生。宾客们身着华服,穿梭在摆满苏绣、湘绣的展台间,赞叹声此起彼伏。陆明玥身着月白云锦襦裙,鬓边别着珍珠步摇,正含笑招待贵客。
“听闻陆姑娘藏有一幅《千里江山图》云锦,不知今日可否一饱眼福?”户部侍郎捻着胡须,目光灼灼。
陆明玥掩唇轻笑:“侍郎稍安勿躁,待酒过三巡,自会揭开谜底。”话音未落,突然一阵急促的梆子声打破了宴会上的喧闹。十八名蒙面刺客破窗而入,寒光闪闪的弯刀直指主桌。宾客们顿时惊慌失措,尖叫声、杯盏碎裂声混成一片。
“保护陆姑娘!”护院们抽出腰刀冲上前,却被刺客凌厉的攻势逼得节节败退。为首的刺客身形矫健,躲过护院的攻击后,直奔陆明玥而去。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红衣身影如惊鸿般掠过——正是苏婉。
苏婉银鞭甩出,缠住刺客手腕,借力腾空而起。她足尖轻点宴席桌案,桌上珍馐佳肴纷纷飞溅。刺客见状,反手掷出三枚淬毒飞镖。苏婉冷笑一声,从袖中甩出一把银针,针尖在烛火下泛着幽蓝的光。银针与飞镖相撞,发出清脆的“叮叮”声,尽数坠落在地。
“来得好!”苏婉旋身落地,银鞭如灵蛇般缠住刺客脖颈。她手腕一抖,刺客踉跄着摔倒在地。然而,更多的刺客围了上来,寒光闪烁的兵刃将她团团围住。
此时,林昭带着漕帮弟子赶到。“保护宾客撤离!”他长剑出鞘,剑光照亮宴会厅。漕帮弟子们甩出绳索、铁链,与刺客展开激战。林昭剑走偏锋,专攻下盘,几个回合便放倒两名刺客。
苏婉深知拖延不得,她一边与刺客缠斗,一边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突然,她瞥见角落里一名刺客正往主桌方向移动,袖中藏着竹筒——那分明是用来纵火的火器!
“小心火器!”苏婉大喊一声,银鞭脱手而出,缠住竹筒用力一拽。竹筒飞向半空,在宴会厅中央炸开,木屑纷飞。灼热的气浪将苏婉掀翻在地,她只觉手臂一阵刺痛,低头一看,已被飞溅的木屑划出一道伤口。
“苏姑娘!”林昭挥剑逼退面前刺客,冲过去扶起苏婉。就在这时,宴会厅的大门被撞开,数十名铁甲军冲了进来。为首的将领冷笑一声:“果然有人闹事,统统拿下!”
陆明玥见状,脸色煞白:“王将军,这是我的云锦宴,为何......”
“陆姑娘,有人举报你私藏违禁绣品,意图谋反。”王将军打断她的话,眼神阴鸷,“奉权臣之命,特来搜查。”
苏婉挣扎着起身,擦去嘴角血迹:“好个贼喊捉贼!这些刺客分明是你们派来的,为的就是那幅藏有治国方略线索的云锦!”原来,陆明玥准备展出的压轴绣品,暗藏寒潭密室中治国方略的部分线索,这早已被权臣得知。
林昭握紧长剑,冷声道:“王将军,强闯民宅、纵容刺客,这罪名你担得起吗?”他身后,漕帮弟子们早已将陆府团团围住,气氛剑拔弩张。
就在僵持不下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圣旨到!”尖锐的嗓音划破紧张的空气。一名太监快步走入,展开圣旨宣读:“经查,权臣结党营私、意图谋反,着即革职查办。金陵织造陆明玥献图有功,特赐......”
王将军脸色骤变,想要夺路而逃,却被漕帮弟子拦住。苏婉冷笑一声,甩出银针封住他的几处大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云锦宴风波平息后,陆明玥终于展出了那幅神秘绣品。在烛光下,绣品上的山河图案若隐若现,暗藏玄机。而苏婉的英勇事迹,也如同她手中的银针,精准地刺入了阴谋者的心脏,在金陵城的江湖传说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年光阴转瞬即逝,秦淮河的水波依旧荡漾,却将那场惊心动魄的云锦宴酿成了最动人的传说。每当暮色漫过朱雀桥,画舫上的琉璃灯次第亮起,婉转的歌声便随着桨声灯影,在粼粼波光上流淌。
说什么权倾朝野计谋深,怎敌她红衣翩跹银针飞......歌女轻拨琵琶,珠玉般的嗓音里带着三分豪情。舫中酒客们或凭栏远眺,或举杯相和,目光总会不自觉地望向对岸陆府旧址——如今那里已改建为云锦书院,飞檐上的铜铃随风轻响,恰似当年银针与飞镖相撞的清音。
岸边的茶寮里,白发苍苍的说书人将惊堂木一拍:各位看官!且说那苏姑娘甩出银针时,何等英姿!三十枚银针如流星赶月,竟在半空织成银网,生生将刺客的毒镖尽数拦下!孩子们挤在人群前排,眼睛瞪得溜圆,小手不自觉地比划着甩针的动作。
冬日的金陵城飘起细雪,夫子庙的评弹馆内暖意融融。盲眼老艺人抱着三弦,沙哑的嗓音里满是岁月的沉淀:那银针啊,比雪还亮,比剑还利。苏姑娘一出手,便知侠义本色......听客们屏息凝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危机四伏的夜晚,看见红衣女子在刀光剑影中翩然起舞。
漕帮码头,年轻的弟子们擦拭着船只,嘴里哼着新编的歌谣:云锦宴上风云起,银针破敌传千里。红衣女侠今何在?秦淮河畔有传奇。老船工们笑着摇头,却也跟着哼唱,眼角眉梢尽是骄傲——他们曾与那位传奇女子并肩作战。
而在白鹭书院的藏书阁里,泛黄的典籍间夹着半片染血的云锦残片,旁边是学子们工整的笔记:苏女侠以银针退敌,护治国方略周全,此乃侠义之道也。每当有新生入学,先生们总会指着墙上的画像,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往事。
秦淮河的春水涨了又落,岸边的垂柳绿了又黄。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每当画舫的歌声响起,人们总会想起那个红衣似火的身影:她在刀光剑影中如惊鸿掠水,银针破空的刹那,不仅击碎了权臣的阴谋,更在金陵城的岁月长河里,留下了永不褪色的侠义之光。这光芒,如同河畔的长明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江湖梦。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