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传承展望

换源:

  秦淮河上,画舫悠悠穿行于粼粼波光间。朱漆栏杆上缠绕的紫藤花,被晚风拂得簌簌轻颤,落英缤纷。林昭与苏婉并肩立在船头,眼前是一片如梦似幻的夜景。两岸雕梁画栋的楼阁,悬挂着数以千计的红灯笼,倒映在河面上,宛如点点繁星坠入水中,随着船行泛起层层金波。

晚风裹挟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糯米桂花糖藕的甜香,混着老灶头面馆里飘出的骨汤鲜香,勾得人食指大动。苏婉深吸一口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味道,还是记忆里的模样。”她的目光越过波光粼粼的河面,落在对岸老灶头面馆的招牌上。那盏灯笼在光晕中轻轻摇晃,身着粗布围裙的年轻掌柜,正踮着脚仔细擦拭门楣。他专注的神情,利落的动作,竟与二十年前在面馆里忙碌的林昭如出一辙。

绣庄二楼的窗户半开着,银针穿梭绸缎的簌簌声,如同春日里的细雨,轻柔地飘入两人耳中。新收的学徒们正围坐在长案前,全神贯注地临摹苏婉留下的双面绣图谱。她们握着绷架的姿势,低头凝神的神态,甚至连眉头微皱的模样,都带着苏婉当年的神韵。林昭望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和苏婉,在创业路上奋力拼搏的身影。

“你看。”苏婉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点向河面。刹那间,倒映的灯火随波碎成金箔,在水面上闪烁跳跃,“当年咱们在石板路上摔碎的那碗阳春面,如今竟开出了满园春色。”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几分欣慰。那时的他们,不过是怀揣梦想的年轻男女,在金陵的街头巷尾为生计奔波。谁能想到,曾经的艰辛与努力,如今竟成就了这番繁荣景象。

林昭望着对岸熙熙攘攘的食客,望着绣庄里认真学艺的学徒,眼角泛起笑意。这些年,他们将自己的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传承上。手把手地教徒弟们掌握熬高汤的火候,那需要对时间和温度的精准把控,差之毫厘,味道便天差地别;耐心地传授劈绣针的诀窍,每一根细如发丝的绣针,都承载着绣艺的精髓。此刻,看着年轻人们自信地将金陵味道与绣艺精髓娓娓道来,林昭才真正懂得,传承二字,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回到京城那日,马车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格外清脆,仿佛在为他们奏响凯旋的乐章。林昭掀开轿帘,望着朱雀大街上往来如织的商队,望着街边林立的商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突然握紧苏婉的手,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把金陵的鸭血粉丝汤卖到塞北去,让绣庄的牡丹屏风装点西域王宫,你可敢?”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挑战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幅壮丽的商业蓝图。

苏婉眼底闪过熟悉的清亮,就像初次在绣楼相遇时那样,灵动而充满朝气。她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毫不犹豫地说道:“有何不敢?这天下,本就是闯出来的。”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回荡在街道上空。这一刻,两人目光交汇,心意相通。他们知道,新的征程即将开始,前方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携手并肩,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追逐梦想的脚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