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0章 李自成的故事——团队

换源:

  注意,李自成是称王,而不是称帝,这是个知识点。

帝与王的区别是:

——帝是万岁,王是千岁。

——帝需要打出一片天地,大炮射程范围内没有敌对或并列的势力,孤独地存在;而王既可以自己打天下,也可以受上级的分封平步青云。

——帝是豪华版的王,王是低配版的帝。

——帝具备唯一性,王可以有多个,如大明有福王、潞王等朱姓王爷和不少异姓王,而只有崇祯一帝。

同样,帝国与王国有明显区别:

——帝国往往领土广阔,至少得横跨五个时区;王国可大可小,甚至在铁岭、夜郎、槐安之类的弹丸之地可以称王,但不能称帝,甚至想也不可以,想也有罪。

——王国是裸奔,自娱自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玩耍;帝国则有一群附属国,带着一群小弟一起装一起飞,四夷宾服,八方朝圣,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觉。

——王国讲贸易,讲经营,讲发展壮大;帝国不谈钱也不差钱,只讲排场,赔钱赚吆喝。在特定的日子里,一群小国王会自愿或被自愿带着美女、宝马和乡下的土特产到帝国朝拜,帝国则会不吝赏赐,加倍赐予大量的金银俗物,你负责尊敬与吹捧,我负责撒币赏赐,拿钱砸死你。

国王们付出了面子得到了里子,开口便是“我大哥是某某”“这是我大哥赏我的”“你敢打我我就让我大哥打你”。

根据以上标准,大明是个死亡中的帝国,而李自成建立的只是王国,距离帝国还有很大距离。

提起李自成,人们总会联想起另一位历史人物——李自成的低配版——张献忠。张献忠与李自成情况差不多,相近的家族出身和成长经历,一样能够使用大命运术或小宿命术来氪命,一样异军突起如流星般闪耀划过天际。在李自成称王后不久,张献忠入川,占领了成都,建立了政权,自称“大西王”。

张献忠对四川的统治再次证明,蜀国始终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不能因为在蜀地发现了三星堆便认为古蜀地属于古大韩——这个“三星”和造手机的“三星”真没关系。

大顺政权与大西政权地域相邻,亦敌亦友,相爱相杀。从地图上看,二者都在帝国西部边陲,往西往北是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连狼都饿得干瘦;往南是人民少而禽兽众的十万大山、瘴疠之地,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

这么看来,李自成张献忠不像是称王,更像是为祖国戍边或者开荒去的。往东挪挪,占领政治中心中原不好吗?占领经济中心江南不香吗?为什么二人越活越没出息,当年七八个人、十来条枪时尚敢在中原蹦达,现在人多势众了反而往穷山沟里挤?莫非是属黄花鱼的喜欢溜边?

因为这二人都比我们聪明,他们选择很简单:金角银边草肚皮,边远地区才是创业的黄金宝地。李成占领的秦国地盘表里山河,关隘重重,张献忠占领的四川更是蜀道难于上青天,都是易守难攻险要之地,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都是反攻中原的绝佳根据地。

以退出中原、占领边关为标志,李自成、张献忠已不再满足于干一票算一票、活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放弃了抢劫事业,有了更宏大、更长远的规划,由崇祯的芥癣之疾变为切肤之痛。

崇祯也是聪明人,他一眼便看穿了李自成、张献忠的险恶用心,登时心里拔凉拔凉的。若说以前二人是在逐步掏空大明的身体;而现在则是在对大明截肢,太狠了,太损了。

这也罢了,李自成还是个讲究人,注重仪式感,来了个称王典礼,昭告天下,向全世界宣布了他不再受崇祯的管制。

得知李自成称王的消息后,崇祯出离愤怒了,差点爆炸,当场送给李自成三个字:王八蛋!建国?称王?在老子的地盘里划拉出来一块建你自己的国、然后占山为王?还真是自来熟,就不能有点距离感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畏缩忍让换来的永远是敌人骄气日盛,如不能及时打击李自成的嚣张气焰,将来必然会有无数个张自成、王自成、刘自成跳出来,不停地复制粘贴、称霸称王,割据一方。然后大明的版图越来越小,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最终如春秋时期的周王室一样名存实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自成这是在作死、是在挑衅、是在横着跳、是在蹬鼻子上脸!是他飘了还是以为崇祯拿不动刀了?

我们都了解崇祯,他从来都不是个好脾气的,也不是个涵养深的,相反他是个狠角色,哪容李自成跳来跳去。

崇祯能忍受李自成称王吗?

还真能!因为人的脾气与力量成正比。

崇祯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年纪不大却早已历尽苍桑,吃过见过,不会将私人恩怨带入工作,不会让情绪影响决策,感情归感情,做事归做事,知道该发狠时发狠,该认怂时认,不求顺心遂意,只求利益最大化。

如果一条狗咬了你,你转身咬了回去、并且还咬了两口,这是胜利吗?当然不是。

崇祯不敢、不愿、不能、也不值当冒着险倾全国之力去讨伐李自成。更何况李自成的军力日盛,不主动挑事崇祯就烧高香了。

在没有任何必胜把握、必要性的情况下破釜沉舟劳师远征,除非是脑子有病。

因此,别说李自成称什么西安王、陕西王、新顺王,便是李自成称自己是万磁王、地球王、暗夜王、梦魇王,崇祯也忍了。

崇祯没有派出天兵剿讨,没有御驾亲征,也没有呼吁全国讨贼,他的态度很明确:随便你昭告天下,哪怕你是通过太阳发送引力波宇宙广播、三体人都听见了,老子这里就是听不见,有本事你来我面前称个王试试,看我能不能一把掌抡死你!

崇祯对李自成造反的事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皇帝当上了这份上,够憋屈的。

远在千里之外,任性的李自成也正在提心吊胆。

称王之后,他外松内紧,秣马厉兵,枕戈待旦,撅起了腚准备挨崇祯的毒打。

然而等了一段时间,想象中大明王朝的反扑并没有到来。

李自成明白了,他的猜想不错,崇祯不行了、认怂了。

安心过个好年吧!

这是李自成自打有记忆以来过的第一个平安年幸福年。回想前半生,始终处于饿死或被杀死的边缘,始终奔波在挣扎求存的路上,从没想过能停下了歇口气,也没打算过这辈子能善终。

直到今天,李自成终于发现,小时候听的那一声声“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许多人早就实实在在过着的日子。

原来人间真的有天堂,原来人生是如此多姿多彩,原来饺子、肉加馍、羊肉泡、扁扁面不传说而食物,原来人不但能吃饱、还能吃撑、还能吃肉吃撑!

李自成高兴坏了,总想着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想招摇显摆,更想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富起来,毕竟独乐不如众乐。

情绪激荡之下,李自成感情升华了,人品爆发了,格局扩大了,情怀高尚了,爱心泛滥,脑子一抽,再次启动了大命运术,燃烧精元寿命许下洪天大愿:亿万虚空、微尘之数诸多世界,我以遭灵魂永恒的禁锢、以宿命之名,愿陕西人民群众天天过年。

然后,李自成带着新认领的子民们度日如年。

整天沉浸在过年氛围中,满满的成就感让李自成感到幸福爆棚,整日乐呵呵的,裂开的大嘴都快能咬住了耳朵。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饭能胡吃,话不能胡说,嘴欠而不自知的李自成已闯下大祸:宿命中42年帝王之位硬是浓缩成了42天。

依此来看,李自成后来垮台横死不是被人打败的,而是遭到了术法反噬,或是说是遭到了天谴。

很快过了正月十五,吃完了元霄,赏玩了花灯,见过了灯火阑珊处的伊人,各种食物吃腻了,各种风景也看腻了,李自成开始思考:现在美好生活是哪里来的?

不考虑清楚这个问题李自成心里没底,事实上这个问题困扰他很久了:绝大多数一起创业的人都夭折了,他为何能风骚走位杀出重围、越活越欢实越活越滋润?

这个问题也可以换另一个问法:李自成为什么能够成功?

成功与付出从来不成正比。天道酬勤是没错,但与之对应的是熵增原理:付出总是多于收获,总有一些付出消耗在冥冥之中,一切的生机、努力、能量最终将归于虚无,优质终将变为劣质,世界在不断下行,宇宙将变成一片绝对寂静的死地。

根熵增原理,事倍功半是常态,有时还会是徒劳无功,或者是为人作嫁。因此尽管每个人都想着成功、绝大多数人都在为梦想付出,但许多人的理想最终胎死腹中,想着光芒万丈却只为碎银几两,庸碌平淡度过一生。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深层次原因:或者是智商高业绩漂亮,或者是情商高讨人喜欢,或者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付出了太多。

李自成不认为自己的成功与朝廷的培养、上级的关怀和社会各届的支持有关,在他快饿死时社会遗忘了他,在他生活刚稳定时上级抛弃了他,在他自主创业时朝廷更是要把他弄死,放眼天下没有恩公只有仇雠,他没必要下作发贱强行感恩,没必要莫名其妙去认贼作父。

最终,李自成认为他成功的秘诀在于: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团队的作用重要吗?当然重要,小到街头群殴,大到国会选举,团队战斗远胜于个人奋斗,因此社会上才出现了无数的教派、党派、乡党、社团等。有了强大的团队,唐僧这样的窝囊废也能度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可见团队有多重要。

李自成的团队还有另三个核心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能掐会算、占卜吉凶、预测未来的半仙宋献策,还有李岩和牛金星,这俩人一个是举人,另一个也是举人。

想必我们心中有些鄙夷,在我们的眼里,进士才算是人才,举人实在上不了台面,又何德何能成为大顺王朝的核心?

实际上,举人已是李自成能招揽到的最尖端人才——更高一级的进士们往往在体制内前途光明,没必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李自成去创业。

退一步讲,举人很差吗?当然不,举人的含金量很高,至少比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要高的多,至少牛金星降低水平、尽量用白话写的讨崇祯檄文已非我们的知识储备能读懂。

国人经常笑话“百无一用是书生”“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但从骨子里推崇和重用文人,为此发明了世界上最完善、最庞大的考试制度。大家知道,能考高分的人一定高智商,能写出优质文章的人一定有思路。

李自成是个大老粗,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什么变的,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知道自己眼光的局限性,因此尽管他与其他的大老粗更谈的来,但仍坚持让他的领导班子核心成员全是读书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