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李自成的故事——出关

换源:

  有了读书人团队把方向管大局,李自成每每在关键时刻总能科学决策,正确抉择,一路走来顺水顺风,一次次成功转型,一次次化危为机,由斗狠升级为斗智,由抢财物升级为抢地盘,由流寇升级为正规军,由占山为王升级为划疆而治。

我们常听“转型升级”这个词,但往往不知道什么是转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转型。

所谓转型升级,即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阶段时,必须相应地改变生存发展的方式。

在这个阶段,战略的重要性超过了战术,务虚的重要性超过了务实,转型成功后会突破瓶颈,走上康庄大道,走出个一日千里,走出个虎虎生威。

人的成长需要转型:婴儿吃奶可以白白胖胖,但周岁后必须逐步断奶然后吃五谷杂粮,否则会营养缺乏;小时侯听话的是好孩子,长大了还听话的是妈宝;时侯沉浸于书籍世界是好孩子,长大了仍如此的是书呆子;小时侯撩骚小姐姐的是早熟的小流氓,长大了不撩骚一定是有病,结婚后再撩骚的是流氓。

动物朋友们成长时也一样需要转型,比如猫狗翻肠子,比如金蝉脱壳,比如蝴蝶羽化,比如草木长大,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转型。

再大到企业、行业、国家也一样需要转型。史上有许多聪明绝顶的人物冒着得罪权贵、身败名裂的危险去实施改革、推动转型,不是他们矫情,不是他们得瑟,而是因为不得不转,形势逼人,转了或有一线生机,不转死路一条。

转型是爬坡过坎,充满了困难与危险,如果不能完成蜕变,必然会死在半途。

能不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因害怕转型的危险而停止发展?当然不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长大的树木还能缩回去吗?别说是接受风吹雨打,便是电闪雷劈也得生生受着。

与转型最相近的实例是修士度劫飞升,到了一定阶段必须度劫,必须接受天雷滚滚,结果或飞升成仙,或身死道消,最次也得降级降阶,千百年苦修毁于一旦。

以此角度来看,李自成同期的三十六家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固然是被崇祯的军队镇压了,其自身也有很大问题,许多领导人的格局、思想、智商跟不上了形势的走向和限制了队伍发展,没有及时转型而被社会淘汰了。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李自成早期成功必须承认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后期成功的关键正是高明的谋略,是优秀的智囊团帮他一次次有惊无险地实现了转型升级——在西安称王正是转型升级的又一重大举措。

不是大家猴急着想摘取胜利果实,不是大家不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不是大家膨胀了,只是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不是我嚣张,是实力不允许我低调,光芒实在掩藏不住了,没法藏着掖着了。

正月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到了十五半个月,半个月正好是十五天。

转眼间到了正月十五,李自成称王已经半个月了,家里备好的年糕吃完了,年馍吃完了,腊牛肉吃完了,八大碗吃的就剩下碗了。问了一下管事,得到的消息是私库、国库、府库、县库都基本腾空了,米缸、面缸都快见底了。

李自成把王朝高层叫到一起,组织召开了新年团拜会暨年度第一次管理务虚会暨年度工作会议。

会议对全国整体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大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战略规划,分析了下一步转型升级的方向,重点确定了下一步经济工作、财政工作的重心和思路。

这些问题说成人话便是:吃什么?吃谁?怎么吃?去哪里吃?

当然了,这样开口闭口就是吃上不了台面,大顺朝廷不是草台班子,再简单的事也得用高大上、大家听不懂的话描述出来,让大家不明觉厉。

不过话说的再漂亮,议题无非就是一个字“吃”。

这种事需要朝廷最高级会议研究吗?高级会议不是需要高端的文化、布局、精神、体系之类事项吗?

物极则反,如最高明的猎手总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如最高端的食材需要最简单的烹饪,如如最美的衣服是一丝不挂,一个道理,最高层的会议往往只是解决最基础的问题:吃。

“吃”历来是国之大事。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今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推动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不是自由、民主、宗教、法制、美酒等,而是饥饿与粮食。

朝代更替总因粮食而起,食不果腹、饿殍满地是民变的根源,均田免粮、有饭同食是革命的动力,刘邦广积粮、曹操禁酿酒是基本国策,酒林肉池、稻米流脂是盛世的注册商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战争的基本原则,诸葛六出祁山、曹袁大战官渡等战争,大家都在烧对方的粮草、断对方粮道,直接戳对方的肺管子;文王躬耕、周公明农、勾贱只吃自己种的米蔬、李世民生嚼蝗虫、李隆基替牲口犁地等,懂事的皇帝永远是农业的第一代言人。

李自成知道粮食安全便是国家安全和人身安全,“穷死了”“饿死了”“馋死了”“难吃死了”不是夸张,是真的一直在死人、一片一片生物意义上的死,身边许多的亲友已经因为缺乏粮食而躺板板埋山山了。

李自成的部队对挨饿有心理阴影,对吃的重要性深有体会,饿肚子的感觉深入骨髓。造反前已经饿肚子罢了,如果掌了兵权拿着武器有实力还饿肚子,那大家为什么要拥护大顺王朝?

总之,粮食是大顺的核心凝聚力,李自成的军队很护食,为了粮食愿意拼命,没了粮食会杀人放火。皇帝不差饿兵,大顺王朝弹尽粮绝时便是政权崩塌时。

一个王朝被打败了是悲壮,而穷死了、吃塌锅了只是笑话。

李自成不想活成笑话,他把众将集中起来,正是为了解决“吃”的问题。

若是对着小老百姓和普通官员,可以谈奉献、谈将来、谈理想、谈人生规划和生命真谛,忽悠大家高高兴兴做牛马,加把劲努努力“哥明年再给你娶一房新嫂子”什么的;跟朝中的一帮子大佬就没必要玩这些虚的,这些人哪个也更比李自成能谈理想谈人生,比李自成更能忽悠。

李自成没有班门弄斧了,他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征求众人意见。

众人稍一整思路,认为尽快走出财政窘境有两种方式:要么节流,要么开源。

节流无非是精兵简政、提质增效、裁撤冗员、缩编重组什么的。办法不错,但没人敢跟李自成提,李自成有心理阴影,对“下岗”这个词过敏。更何况如今强敌环伺,政局不稳,强行裁军等于自杀。

而开源无非两条路,一是抢本地,二是杀出去。

抢本地行不行?以前行,现在不行;以前大家是流氓流民,现在转型成了正规军,流氓习气得收一收了;以前对百姓是打猎,现在升级为放牧,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不杀鸡取卵,玩法不一样了。

大家心里清楚,问题的根源是地盘有限,小小陕西实在供养不起如此庞大的军队。就那么几根韭菜,就那么几只羊,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便是把韭菜根刨了、把羊薅秃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杀出去是唯一途径。大家开始讨论杀出去的得失,认为杀出去有三种结果。

最差的结果是杀上一阵后杀不动了,掉头回家,抢上一笔满载而归,再吃一阵子。

中等的结果是打到北京城下,逼着崇祯承认大顺政权合法性,签订城下之盟,扩大地盘,再敲诈上一大笔财富回来。

最好的结果是彻底打败崇祯,占领京都,称帝,实现第二个小目标,以后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获得真正的吃饭自由。

无论是什么结果,需要迈的第一步都是杀出去,数十万大军固然是一张张大嘴,也是一双双巧手,能吃更能打,以战养战是最佳途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会议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杀出去,且要尽快!

李自成对会议结果很满意。他不喜欢、也不擅长动脑子,只喜欢和擅长打仗,喜欢征战沙场跃马扬鞭的感觉。面对着三个智囊老说一些他听不懂的话、用一些他没听过的典故,李自成感觉智商受到碾压,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找回一丢丢的自信。

杀人比救人容易,动手比动脑痛快,好些日子没杀人了,李自成觉得心里不踏实,觉得不打仗是在浪费资源、虚度光阴,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是该拿出点实力镇压霄小了。

会后,李自成安排厨房把剩下的馅包了一顿饺子,随后抽长四十米的大刀,端出能干掉八百里之外敌人的长枪,纠集了好几车面包人,效仿秦始皇,兵出函谷关,进军山西,兵锋直指京都北京。

当然了,与往时出兵不同,平时出兵是打劫、是流浪,这次出兵是创业、是抢天下。

为体现出兵的正义性,激励士气同时争取世人支持,李自成安排手下第一笔杆子牛金星撰写讨明檄文。

檄文的受众是全国人民,由国家机器宣传,自带顶级流量,是文人展示才学的最佳机会,是从武的顶级成就,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谁说没枪头就捅不死人!

史上写讨曹檄文的陈琳、讨武檄文的骆宾王都是一代才子,因檄文而千古留名,人与作品互相成就。

牛金星对此很重视,不敢委托他人,赤膊上阵,亲自操刀,放下宝剑,提起毛笔,铺纸研墨。为了让檄文真正在百姓中起到最佳宣传效果,既要言之有物、言而有文,又要减少用典,平铺直述,牛金星搜肠刮肚,殚精竭虑,字斟句酌,总算抟了一篇出来。

此文没什么新意,檄文本身也不需要什么新意,无非是打击对手抬高自己,化身道德婊,站在道德至高点,代表月亮代表正义消灭对手,救苦救难救民于水深火热。

不过这篇檄文中有三个词值得注意:

第一个是开篇首词“咨尔明朝”。一个偏邦小国,对着天朝上邦直呼其名,如儿子对老子、学生对老师、下属对领导,表面上强调双方的平等地位,实际上确硬呼出了居高临下的感觉,含着那么一丝丝强势、嘴贱、挑衅的意味。

第二个词是“君非甚暗”。这个更有意思。要知檄文是武器,追求最大杀伤力,如讨武檄文中称武则天淫乱狠毒、豺狼成性,讨曹檄文中称曹操下作猥琐、阴险残暴,总之不讲证据,只图嘴痛快,哗众取宠,捕风捉影,污言秽语,漫天泼粪,抹黑搞臭,塑造对手天地不容、罪恶滔天形象。而讨明檄文中却对崇祯有那么一点点的认可。否定不完全便是完全不否定,虽然尊重了事实,却大大影响了檄文效果,可见李自成是个实在人,牛金星也是个实在人,君臣二人还怪好嘞。

第三个词是“臣尽行私”,意思是崇祯的臣子没一个好东西,私心太重,损公肥私——这点与崇祯的想法不谋而合,也可以说是明火执仗离间崇祯君臣,天大的阳谋。

尽管牛金星力求檄文内容浅显易懂、妇孺可读,但仍远超了李自成的文化程度。李自成想要完全读懂需要两本工具书:一本是字典,一个是如何查字典。

檄文一经发表,天下哗然。

很快檄文很快传到了崇祯朝廷。大臣们对此消息感到镇惊,除了个别激昂愤慨表示与大明共存亡的,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了提桶跑路,想到了留条后路。

震惊之余,仍有不少人吹毛求疵,放大抓小,重心偏移,站在专业文人的角度对檄文的遣词造句品头论足。许多大臣一眼便能看出檄文中用词、用典、平仄、对仗的错误,甚至许多句子用陕西方言念出来才能押韵,悄悄笑话牛金星舞文弄墨,酸文假醋,班门弄斧,出乖露丑,笑话牛金星的举人身份。

同时也有很多人笑话李自成牛嚼牡丹,梵琴煮鹤,附庸风雅,猪鼻子插葱——装相、水仙不开花——装蒜、明明是个文盲流氓,非要装成文化流氓,更笑他是乡巴佬、是能把飞行器当成农药喷雾器的土憋。

流氓就该干流氓的事,干文人的事让人不舒服,反胃。拿你的爱好挑战我的专业,蚂蚁缘槐,,蚍蜉撼树,太不自量了。

崇祯朝廷的反应很快反馈到了大顺王朝。牛金星很失望,本希望得到点赞,最终却是收获了嘲弄,不过随后他又高兴了——自古文人相轻,他们一定是在嫉妒老子的才华!

李自成听后也只是冷笑一声,我文化不如你,写文章不如你,但我能打死你!看看是你的嘴硬还是我的刀快。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坟场。

颤抖吧,文人们。

颤抖吧,崇祯老儿!

颤抖吧,一切为富不仁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