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 崇祯的故事——末班

换源:

  享受着顶配的待遇,担负着不可能完成的重任,崇祯的生活可谓冰火两重天,他真的不想活了,有以下四大原因:

一是没了希望。大明帝国是崇祯的全部,而帝国日渐消瘦,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无力回天。

二是没了新意。崇祯少时曾以为上天给他的安排的命运是富贵闲人平淡一生,不想天降大任临危受命,随之而来的是云波诡谲步步惊心,他不得不忍辱负重勾心斗角。经过刀光剑影果断杀伐,崇祯终于坐稳王位,权倾天下唯我独尊,美人如玉江山如画。到目前为止,崇祯的生命历程谈不上完美,但既有高度也有宽度,实在该知足了,一切都吃过见过,这辈子没白活。

三是没有脸面。先祖冒死百战创立了巍巍大明王朝,如今帝国有数十万将士为了守卫大明而血酒疆场。他没能继承祖辈的本事,不能开疆拓土,不能保守基业,但这些是能力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唯有一死才能不辱没先辈的血性,对得起牺牲的弟兄,才能挽回最后的一丢丢自尊。

四是没有乐趣。从曾经的太阳系第一人马上要混到阶下囚的地步,今后的生活有太多的历史模板,南冠客、羁旅人、臣虏、旧帝将是他的新岗位,象条丧家狗一样屈辱地活着,看着妻女被辱,看着儿孙被杀,看着旧臣被清洗,看着山河沦落,然后悄悄而莫名地死去,没有乐趣只有痛苦。

想到将来的生活,崇祯感到悲伤,浑身发冷,艰于呼吸视听,绝望之情如潮将他淹没,心如被紧紧揪着,这种痛苦已经不仅停留在思维,更上升到了生理上的心疼、恶心和乏力。

在这极度绝望的状态下,崇祯脑中灵光一现,忽然想到了一个奇妙的解决办法:上吊。

既然生不如死,为什么不去死?为什么还要傻乎乎地苦苦求生?

想到要死,想到还可以死,崇祯忽然觉得自己有了退路。格局打开了,思路放宽了,也可以说是神经抽住了,明明应该悲伤,崇祯却忽然间有些高兴。

对呀,死了可就一点痛苦都没有了——哪怕被挖坟鞭尸挫骨扬灰也不会痛苦。

用几分钟便走完了从贪生到求死的漫长心路历程,崇祯跨过了今生最关键的一个坎,一下子走了个一日千里,走了个恍如隔世。

物由心造,景因情迁,随着心态的改变,崇祯眼中的世界也发生了本质变化,以前争夺的一切好生无趣,在死亡面前一切全是假的,什么王权富贵、倾国倾城、美食没酒,少跟老子扯那些没用的,天大地大,死亡最大。

心底无私天地宽,死志已决的崇祯忽然看开了,看透了,也无所畏惧了,脑子里全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之类的毒鸡汤。

既然千古江山、三纲五常、祖宗基业全都是空,又何必再端着装着?何必要潜身缩首?何必要委屈求全?

心念转变之后,崇祯决定破罐子破摔,无惧世俗的眼光,痛痛快快放纵一回——哪怕是放纵一会儿,什么道伦理束缚道德绑架,死一边去!

一瞬间,崇祯想了好几个放纵的主意——不过很快自己就否定了,觉得这几个主意不是放纵,而是猥琐、下作、流氓,不由臊红了脸。

放纵并非不要脸,虽然命都不要了便可以不要脸,但大多数很难做到先不要脸再不要命。

可怜的是,崇祯是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些年来中规中矩,慎独慎行,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现在想放开了活一回,却不知道什么叫肆无忌惮,什么叫放纵无羁,这方面的经验太缺乏了。

怎么才是放纵?对崇祯这样一直活的很紧的人来讲,自然是和平时反着来——平时是起床上班,现在自然应该是赖床翘班。

自从16岁登基,到现在已经整整18年。18年来每天早上五点上朝,竟然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比鸡起得还早,比鸡睡的还晚,好好一个皇帝岗位硬是比社畜更社畜、比牛马还牛马!

今时不同往日,很可能有头上班没头下班、有头起床没头睡觉,又为什么还要早早起床和按时打卡?

崇祯决定任性一把。他脱了外衣鞋子,躺了下来,拉上被子盖严实了:老子不但迟到,还要睡个回笼觉!就是这么任性嚣张,就是这么大逆不道。

尴尬的是崇祯睡意全无。也许是因为床板太硌,也许是因为真的睡够了,一堆烦心事又涌上了心头,越睡越闹心,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

这样补觉不是放松,纯粹是折磨。

崇祯很快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既然放纵的意思是不强求,这样强求自己去睡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强求?法无常法,道法自然,强求放开和放下也是约束,强行脱离窠臼何尝不是陷于窠臼,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放开便是放不开,放不开也是放开,既然终极同理,何必追求形式,随心随性方是道之根本。

想到这里,崇祯发现今天能做的最任性的事便是去上班。谁说亡国前一天不能早起、不能上班?老子就是要打破常规,想起就起,想上就上,就是这么任性!

马上要长眠了,有的是时间睡,最后当一回上班族吧,毕竟这辈子能上的班越来越少了。

揽衣推枕起徘徊,上班去喽。当然今天得与平时有点不同,崇祯不再矜持,不修边幅,口吐芬芬,骂骂咧咧去上班,站好最后一班岗,够对得起朱元璋了。

腿脚有些抬不起来,浑身绵软没有力气,估计是湿气重,哪天去刮刮莎,喝点红豆薏米粥——也不知道今生还有没有机会喝粥。

崇祯克服了上班恐惧症、早起恐惧症、开会恐惧症,放下一切负担,带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情向办公室。

上班族是世上最大的族群,不仅超过了任何血脉遗传意义上的种族,也超过了低头族、月光族、蜗居族、啃老族等新生族群。

上班族自带的种族属性是悲催,用尽IQ,燃烧CPU,努力完成KPI,还得接受没完没了PUA,被爱岗敬业、忠诚企业之类的教条一遍遍反复洗脑。

人人都会重视KPI,但没人会把领导的PUA当真,因为PUA的本质是忽悠。领导要求你付出和效忠时,兜里总是装着发给其它单位的求职信。

但是,大家还必须得装着相信PUA且喜欢PUA,并且表现出来已经被完全PUA,然后带着这种状态去PUA你的下属和下线。

工作充满了太多的无奈和虚伪,除了个别成功人士,没人会享受这些,大多数上班族上班的心情远比上坟沉重。

上班族还有一个痛点是早起。当你因工作不在状态被领导责问“是不是没睡够”时,你的正确回答应该是:“当然没有,睡够就迟到了”。

早起有害健康,格言云“食补不如睡补”“打一呼胜过吃一猪”,年轻人因为贪睡几分钟而放弃早饭的行为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大多数人都会牺牲健康而选择早起咬牙上班,因为另外一句格言更管用:“比领导早到一分钟”。上班比领导晚了失去的可就不仅仅是健康了,那些不惧领导的脸色、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爱咋咋地”的人往往会死的很惨,扬眉吐气一时爽,身死道消火葬场。

说实话,崇祯从来都不爱上班,想起下属们一个个的德性,或者半死不活,或者支支吾吾,或者推诿扯皮,或者嘴强王者,真想一脚踹死。特别是近期更讨厌上班,每每看到有人迟到、早退甚至无故旷工,他总感觉人心散了,大明马上就要完蛋了。

今天上班时,崇仍祯抱着一点点念想,想听听有什么好消息——虽然不太可能有什么好消息,但万一天佑大明呢?没准李自成昨天一高兴喝高了,或者一激动抽过去了,或者从马上摔下来了,然后早上再也没醒来,那大明可就不战而胜了。

到了办公室,崇祯觉得不太对劲,马上到晨会时间了,平日里这里应该热热闹闹,今天却空荡荡不见人影。

崇祯第一反应是走错地方了,看了看没错,返回头去看了看,走了几千次了的地方,错不了。

王八蛋,竟然没有人履行请假手续,不约而同地翘班了。

崇祯登时心里拔凉拔凉的,树倒狐狲散了。

不甘心接受这个事实,崇祯走到殿门口员工上班打卡的大鼓前,操起一旁的鼓槌用最大力气敲得大鼓嗡嗡直响。

鼓声隆隆,渐渐消失在空荡荡的院落。等了一会,崇祯失望了,没有人来上班,没有人来问讯,哪怕平时腿脚麻利的小太监们都不知去向,偌大的乾清宫办公室只有他和身边的大太监、也是老太监王承恩。

这很正常,还是那句话——今时不同往日。

往日大家上班是为了钱,为了食君之?。千里当官只为财,当领导问你“难道你上班是为了钱”时,你可以吐他一脸。

除了挣钱,参加朝会还体现存在感,体会大权在手的快感。如今乱世,金钱地位已成了惹祸根苗,显摆这些东西是嫌命长,大家都在忙着转移和隐藏财产,恨不得和光同尘,贴上隐身符变成小透明泯然于众,谁还愿意参加什么朝会。

崇祯目光焕散面对着空空朝堂,忽然之间明白了“寡人”一词的含义。

以前他自称“寡人”时,表面上是“寡德”,提醒自己一定要积德、坚决杜绝德不配位,实际上的意思是高处不胜寒、空虚寂寞冷、求安慰求陪伴,包含的着嚣张炫耀:“老子天下第一”“老子万里无一”意思,包括老婆在内的任何人都不配跟他平起平坐,谁敢用这个称呼弄死谁。

而这时“寡人”对不再是谦称,而是大实话,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了亲人朋友,往日使劲往上贴的一群添狗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只怕沾一点到身上。

所有大臣缺席朝会,这是大明绝症的确诊报告,击溃了崇祯的最后一点念想和活下去的勇气。

昨天朝会时崇祯跟臣子们说自己想死,不是发泻,不是赌气,不是夸张,不是矫情,只是在叙述一件悲伤的事。他真的想死,积压多年伤心、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如决堤之海,早已冲毁了他全部的理智与生机。

崇祯建议臣子们去死也不是气话,而是真的想让这些人去死,见真章的时候到了,是男人就别怂,生死看淡,不服就上。

炮灰基本用完,前些天那些壮怀激烈忠肝义胆要誓死保卫他和大明的嘴强王者一个也不见了,除了个别已知战死在前线,大多数已人间蒸发,据说还有臭不要脸的已穿上了大顺的制服出现在了对面,对着李自成点头哈腰,对着旧友耀武扬威。

崇祯苦笑,忽悠了一辈子人,也早就品尝了人性之恶,没想到临死前仍被这些人忽悠了一回和恶心了一把。玩了一辈子鹰却被鹰啄了眼,果然是人心难测,难怪三体人能数小时内消灭银河舰队、却始终猜不透人类思维。

当然了,这些都无所谓了,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些人实在不值得他在浪费心思,占据思维的更多是上吊的细节。

上吊的好处不仅是获得终极解脱,据说灵魂出窍的那一刻,人体会分秘大量的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强力兴奋剂,人能体会到一种极度亢奋的窒息快感——兴奋得几乎昏过去和昏过去前会极度兴奋一定程度上相通,许多喜欢这种感觉的人被称为“恋晕癖”——这也是老天爷给上吊者最后的福利。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死生自然理,消散何缤纷。

很多时候,死不但是一种美,还是一种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