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0章 崇祯的故事——发愁

换源:

  第一七0章崇祯的故事——发愁

李自成爱情事业两开花的同时,远在帝国的另一端的崇祯皇帝很烦躁,不开心不快乐皱着眉头,因为他遇上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时人不知余心苦,只解欢娱不解愁。在世人眼里,崇祯不应该有烦恼:言出法随,生杀予夺,子民亿万,权倾天下,翻云覆雨,至高无上——需要立牌位烧高香拿猪头供着的那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大明仅吊着半口气、仅是是虚胖、是纸老虎、是银样镴头枪,崇祯仍然是遥不可及的天下第一人,稳稳站在世界之巅,拔一根汗毛能压死一片。世人可以不膜拜他,可以咒骂他,甚至可以撩骚他,但无法撼动他,便是连当时刚刚统一女真、打趴蒙古、征服朝鲜、建立大清、风头正盛的政坛新星皇太极也只能是羡慕嫉妒恨,想杀崇祯也得摇号和排队。

然而崇祯心里清楚,表面风光的背后是一地鸡毛,大明早已江河日下,风雨飘摇。他悄悄给大明诊过病,发现大明外强中干,中了七伤拳的症状:气血亏滞,阴阳两虚,神疲倦怠,肝气郁结,五藏六肺亚健康,且虚病朝着实症的方向发展,甚至死亡也是一出溜。

宝宝不哭,但宝宝真的心里苦、真的好害怕。崇祯将是明朝灭亡最大的受害者,谁不死他也得死;也将是最大的责任人,这锅他甩不掉。

崇祯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高眼正唇厚耳垂,若他是女人只怕还能旺夫,怎么看都不是苦命相。

不甘心大明灭亡,崇祯找了个能洞悉天机的算命先生对大明进行预测,分别写了“友”“有”“酉”三个字。结果大家都知道,三个字分别对应“反王已经完全出头”“大明半壁江山已丢”“至尊将被削足砍头”三个结果,无一例外的特黑暗,特乌鸦,特悲催,妥妥的大凶之兆。

崇祯很郁闷。想当年他哥哥、他爹爹、他爷爷都不务正业,光着膀子抡圆了使劲作死,感觉让大明多活一天他们便浑身难受。结果却是作而不死,大明皮糙肉厚,只损了些皮毛,没有伤筋动骨。

历史发展到了崇祯这里,剧本忽然改了,主角换人,情节跑偏,哪怕崇祯拼了老命、吐了老血,仍然徒劳无功,他悲哀地发现大明积重难返,宿弊难清,已经检票进站等侯通往死亡的专列。

崇祯不信这个邪,安得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为挽大厦于将倾,崇祯励精图治,认真学习,节衣缩食,勤勉政事,精简后宫,亲贤远小,不抽烟不喝酒不和异性交朋友,戒掉了一切可能败家亡国的不良嗜好,做一切帝王该做的事,力求给大明急刹车,稳住了,扶正了。

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崇祯已经心力交瘁,但大明还是半死不活,面如菜色,如老太太过年般一年不如一年。

究其原因,许多专家认为崇祯人还怪好的,真正应该负责的是老天爷。特别是崇祯中后期,老天爷很不给力,接二连三给大明安排天灾,一出接着一出,完全是祸乱根本、万恶之源。

皇天不佑便天灾不断,天灾不断则民变不断,各路反王便有足够的兵源,闯王1.0、2.0版死了,3.0、4.0版很快会更新,无数个模板在复制粘贴。

崇祯也认为老天爷就是在玩他,就是要他死,否则一切都不合逻辑、没法解释。

老天爷为什么这么缺德、为什么要坑大明?除了祖上无德,崇祯怀疑是自己一不小心得罪了老天爷——比如让猫狗吃了老天爷的供品什么的。

当然了,哪怕老天爷是个坑货,崇祯也没有对抗天灾的意思。当时的人类文明只有0.5级,而拿捏行星、控制天气、掌握能源、改变气候至少得八百年后的1.0级文明,非人力所及,不能反抗,只能接受和享受。

在崇祯的知识体系中,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一切的自然现象均与人类活动有关,且人的职位越高、做事越没底线,引发天象的规模便越大,比如一个州府里的凶案会让楚州六月飞雪;一个郡侯得罪上天会让凤仙郡三年不雨;而朝廷高层的缺德会报应在全国人民头上。

天子贤明,风调雨顺,天子不仁,灾祸频频。各种天灾在半个大明帝国断断续续肆虐了五六年,崇祯无法改变老天,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杀不出去便往回杀,深刻反思自身问题。

一番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后,崇祯更加郁闷:朕知错,但不知错在何处。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当楷模:粗茶淡饭,鹑衣百结,皇帝硬是做成了牛马,连老婆孩子也跟着受罪。都这德性了老天爷要是还吹毛求疵,那只能说是老天爷口味太刁钻。大爷的,不伺候了!

私德没问题,那一定是管理有问题。崇祯参照先贤标准,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对照检查:政令、税赋、王公、后宫、官员、小人,果然发现问题出在了内部管理和人员上。

管理肯定需要改进。世间没有既要又要的完美管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管理体系与时俱进才是正理,提升管理永远在路上。

人员方面也肯定有问题。再好的干部也要敲打,人无完人,警钟长鸣,有枣没枣打三竿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管理方面好说,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提质增效、增势赋能等随手就来,真正触及痛点的是干部管理。而一提起干部、特别是高层干部,崇祯便气不打一处来。问题在前三排,根源在主席台,部分高官太不像话了!问以经济策茫如坠云雾,扯皮侃扯作报告却很有两把刷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而在道貌岸然的背后,这群人吃上喝上祸害上,骄奢淫逸,阳奉阴违,尸位素餐,杀鸡取卵,残民以逞,不管大锅里剩不剩,只看自己碗里满不满。

崇祯省吃俭用俭以养德,王公大臣们却一个个卯足了劲败家,到底谁是君来谁是臣、谁在给谁打工?

想到这里,崇祯柳眉倒竖,杏眼含煞,银牙咬碎,粉面通红,暗想张献忠说的好“苦尽苍生尽王臣”——虽然张献忠也是个王八蛋,但这话说的有理,天下大乱、百姓流离一多半是王公大臣造的孽。

这也罢了,崇祯不能忍受的是一切的责任要他来负——寡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好不好!让他偶尔效仿唐太宗忍着恶心嚼蝗没问题,真正的问题干部失德引起灾祸频发,把他吃得吐了、拉肚子了也于事无补。

一群蹬鼻子上脸的下贱东西!是不是因为我太温柔,你们才敢把我伤得透?既然红红脸、出出汗不能解决问题,那便放放血、砍砍脑袋吧。

处理干部的理由是现成的、无可挑剔的:天灾。天大地大,“天地”排在“君亲师”之前,以天怒、天谴的名义处理干部,谁也没有理由阻挡,否则便是逆天、欺天,死了也白死。

也没人敢说天怒是封建迷信。这些年来,臣子们经常拿天怒当借口打击对手,比如阉党和东林嘴炮攻击的子弹便是天怒。大家能用,崇祯也能用,和尚摸得我更摸得!

凭借这顶大帽子,崇祯借机生事,借题发挥,小题大做,铲除异已,被处理者连个说理的地方也没有。

崇祯的做法很有道理,内有正气方能外邪不侵,面对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崇祯选择了攘外必先安内,以提升皇帝本人素质和整顿干部队伍为抓手,全面开展管理提升工作。

看到这里想必我们明白了,并非每个古人都封建迷信愚昧落后。没有哪个教派的创立者会对自己创造的神明虔诚祭拜,没有哪个领导会拿自己画的饼去充饥,也没有谁会拿自己建立的愚民体系去给自己洗脑,天人感应只是借口和工具,古人用来做想做的事,解决想解决的问题,除掉想除掉的人。

大象无形,大智若愚,你笑古人太疯癫,古人在笑你看不穿,笑别人傻白甜者往往才是是真傻。连我们的智商都不相信的事,先贤又怎么会去相信,太多的封建迷信无非是掩盖真实目的的政治手段。

崇祯天姿聪明,又学习帝王之术,洞悉人心人性,讲究心机权谋,玩死人不偿命,他有足够的智慧和气魄把老天爷当枪使。

由于极度自信,崇祯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把那个什么自成、还是李什么成、还是李自什么的放到眼里——跳梁小丑,能有多抗揍?再难杀也不怕,无非多杀几次。他有专业管理人员、训练有素的将军和军队,对付一群业余流氓绰绰有余,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哪怕李自成真是传言中的军事圣体,崇祯也不在乎,一个不会起名、相信真爱、为情为困、为女人流泪的反贼不仅不可怕,反而有些可笑和可爱。

崇祯并非看不起李自成,事实上他认为所有的反叛者都是垃圾,随各路反王怎么蹦跶,崇祯只是微微一笑,免费送他们两个字:农民。

崇祯没有无聊和无耻到阶级歧视的程度,他只是在起义这件事上不相信农民的能量。两千年漫长封建社会,农民的人数始终占压倒性优势,但翻烂了《资治通鉴》,能找见的农民成功抢班夺权改天换日的案例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例,大多数的农民起义只是隔靴搔痒,顶多是为人作嫁。

并且,刘邦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农民,只是农村户口,他是家道中落的王公,能喝酒,会写诗,打过架,坐过牢,当过混混、村霸、亭长,还踹过寡妇门,什么也做过,就是没种过地——一个没种过地的农民显然不是农民。

农民起义并不能杀死皇帝,历史已写的明明白白,没必要把精力浪费在这些小概率事件上。丰富的历史知识给了崇祯自信,他视民军为饭团上的苍蝇、脚面上的蛤蟆——恶心人、膈应人但不咬人,因此剿灭的决心不足、力度不大,仅派了些文职干部、预备部队来对付,像是拍苍蝇、捉蛤蟆,杀死了固然好,赶走了也差强人意,眼不见为净——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军的猥琐发育。

李自成视崇祯为大BOSS,崇祯视李自成为小卡拉米,因为崇祯的格局更大,目标更远,即使国内如何动乱、战事如何吃紧,他始终认为叛乱属人民内部矛盾,叛军一样是他的子民,要杀也应该是他杀。他始终将主要精力和帝国的战争资源放在东北边境以对抗异族入侵。

无论从格局、智商、人品、知识、态度哪方面讲,崇祯都是顶格的皇帝。但这么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皇帝竟然得不到上天的认可和庇佑,竟然无法解决帝国的问题。

盘子太大,形势太严峻,情况太复杂,老革命总遇上新问题,各种奇奇怪怪无法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崇祯左支右绌,坐困愁城,焦头烂额,黔驴技穷。

外敌未平内患从生,更难受的是一群猪队友,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南征北战不休,邻国萧墙尽仇。

崇祯想回家找点安慰,没想到家里也不安宁,皇后吃妃子的醋,而妃子竟然鬼迷心窍跟一个半老头子不清不楚。

一群小可爱,没有一件顺心事,没有一个省心的!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一心愁谢如枯兰,多少亲朋尽白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想到这些烂事,崇祯死的心思都有,甚至有一丢丢盼着李自成快点来弄死他,一了百了,死了拉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