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李自成的故事——敌手

换源:

  项羽在乌江自杀前曾喟叹:“非战之罪,天亡我也”。

李自成对项羽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觉得项羽有些傻——一个成年人竟然还相信老天爷。他早就认识到了老天爷不是很靠谱,相信老天爷的恩庇还不如相信猪会上树,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不是老天爷,而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大刀。

李自成不是无神论者,年轻时曾经相信过天地鬼神,虔诚跪拜真心祈祷,希望天地神佛保佑他心想事成。当然他不敢自来熟、提什么过分要求去麻烦神佛,只是希望神佛看在他小时候当过和尚的份上,能在方便的时候搭把手,指缝里漏点恩惠与他。

但李自成在绝望中呼天抢地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神佛们一个个高高在上,泥塑木雕,呆呆傻傻,要么装听不见,要么真听不见,总之都无动于衷,不待动一根手指,不待眨一下眼皮。

这让李自成感觉被无视了,不知道是神佛总不上班,还是不怎么管事、还是睡着了,从未赐福与他,李自成甚至有时还大不敬地认为老天爷眼瞎了或者是心瞎了。

若只是被无视也罢,大不了各过各的老死不相往来,李自成越来越感觉老天爷在有意无意针对他,瞧着他不顺眼,将他视为给那些天子骄子、上天宠儿准备的食物,一直在出拐,一直在强迫劳动,一直逮着他一只羊使劲媷毛,甚至威逼利诱花式要他死:饥荒可能死,瘟疫可能死,杀人犯法可能死,当兵打仗可能死,造反更可能死,整天与死亡相伴,儿时的亲朋好友大都死了,身边的战友盟友也不断死去。若不是自己觉得还能抢救一下、强忍着一口气不咽,只怕坟头的蒿草都多少茬了。

这哪里是破军星下凡,这分明是天煞孤星临世。没什么好解释的,老天爷就是要玩他。他怀疑是小时候当和尚时和小伙伴一起踹寡妇门的事被老天爷惦记上了。

得不到庇护的李自成对老天爷由爱生恨,开始鄙视和嫌弃,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什么覆载群生仰至仁,什么发明万物皆成善,德性!天道不公,天地不仁,不怕死才能不死,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骨,天道或许有,但不是什么仁义道德,而是从林法则优胜劣汰。

心伤透了,李自成没有了信仰,不拜天、不敬地,不再想什么顺天应时,他要站着挣钱,凭双手打拼,凭本事吃饭。他活着本身就是在逆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今天你看我不起,明天我爱搭不理,别指望从我这里再骗到一点香火供奉!等老子哪天当了皇帝,拆光天下庙宇,掀了世间供桌,笑看三武一宗灭佛,老子要将华夏改为灭法国,别说是和尚,便是秃子、癞痢、鬼剃头也要判三年以上。

有人说李自成是受了刺激得精神病了,不过李自成不在乎,他感觉自从得精神病后,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世人总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男人变坏也一样能挣钱。随着李自成灵魂坠落思想魔化,他的命运迅速扭转,经济马上改观,事业风生水起。

尝到了战天斗地的甜头,李自成完全抛弃了信仰和敬畏,认为现在拥有的一切能全是努力得来的,唯一需要感谢的是自己,真要感恩天地、朝廷、社会什么的那才是认贼作父瞎了心。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爽,但根据传统是非观,这是在走邪路、走夜路,因此李自成有时很孤单、很沉重、很无聊,总害怕自己会变态、会见鬼,他比常人更加渴望找个灵魂伴侣来倾诉——这也是李自成对配偶特别看重的原因,他希望找到一个发自肺腑真正喜欢的女人,一个能够彻底放开无拘无束去交流的女人,一个愿意全心全意为其付出的女人,一个可以放心大胆完全依靠的女人。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李自成挑女人的观念比较正,更多考虑的是精神方面,颜值和身材排在后面。第二,李自成打算找一个同时满足以上4个条件的女人,而不是分别找一个共4个。

显然,李自成认为巧儿便是他要找的人,她坚强、乐观、聪明、温柔、漂亮还善解人意,是完美的六边形女人。特别是在巧儿坚决表示愿意与他同生共死的这一刻,李自成更是感动得一塌糊涂,终于彻底走出了金儿带来的心理阴影,将巧儿在他心中的位置挪到了金儿前面,更坚定了疯狂赌一把的决心,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巧儿。

男人大多数时候应该坚强、自信、果断,把痛苦、担心、纠结留给自己忍受,把乐观、安定、信心送给家人,报喜不报忧,为家人撑起一方宁静、详和、无忧无虑的天空。但在生命中的某刻,在男人最困难、无助和脆弱的时候,总是需要得到女人的鼓励与认可,不需要亲亲抱抱举高高,只需要爱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

这时的女人很关键,可能一句话让男人豪情天纵,也可一个眼神将男人打入地狱。

让人悲哀的是,大多数女人在这种时候总会表现得很不堪,男人由乡长变成三胖子时,女人总或善意或恶意地当头再给一棒子。

李自成很幸运,在他在最危急、最郁闷的时候,他的女人给他交出了最完美的答卷。

李自成感觉很幸福,虽然没有项羽的力拔山兮,却有虞姬一样完美的女人,碰上了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媳妇儿。心情激荡之下,李自成对巧儿彻底打开心扉,满怀深情地表白:“承你柔情刻骨,我许你后半生无忧无惧,喜乐如意。哪怕是天塌下来,我不会让你受到半点伤害。朝廷的大军围困就是个屁,世人皆欲杀就是根毛,看你老公我如何信手破之。”

巧儿不是很信这话,不过没有流露出来,仍送给李自一个这是他最需要的鼓励、崇拜的小眼神。

事实上正常人都不会相信李自成这话,因为李自成目前看不到任何翻盘的希望,除非朝廷犯错误。显然朝廷不准备犯错误,派来指挥这次围剿行动的是一个名字叫作叫陈奇瑜的尖端军事人才。

陈奇瑜是个什么人?为何能让李自成如此重视?又为何能将李自成、张献忠大军逼到墙角?

其实陈奇瑜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份,只是一个地地道的读书人,无非是比别人的书读的多些,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圣贤经传、名家文章都读了不少,然后考上了进士——一个让李自成垂涎三尺魂牵梦绕的文凭。

我们往往对读书人总有一种偏见,认为读书人肉头,不能打,行动能力差,联想到“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什么的。

事实上这些都是读书人的自嘲,我们没资格俯视读书人,更不能像末庄人一样嘲笑绍兴城里人。

我们经常看到的文化人不如文盲混得好,只是因为我们的眼光受到了文化、认知、地位、圈层的限制,囿于底层,生活在文盲横行的圈子里,没见过广大的世界,便如一头蛆虫,总是认为、且只认为粪汤比参汤更有营养价值,总认为在茅厕自由翱翔的苍蝇是这个世界的王者。

史海沉钩时我们会发现,真正能打的往往读书人。这里的“能打”不是指流氓互殴,而是指大型战争。两个或两群流氓互殴基本是拼身休,两支队伍打架则需要指挥,再多了便需要考虑排兵布阵,越多人干仗需要的智商便越高,文武这两件相对的事发展至顶时殊途同归,完全统一。

任何复杂的社会活动到了最高级阶段总会由斗力改为斗智,战争更是如此,能笑到最后的总是智者,青史留名彪炳千古的往往是儒将,单凭武力闯天下肌肉猛男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有时都不知道敌人是谁,莫名其妙就憋屈死了。

人如何提高智力?自然是读书。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广智,可以学到很多高招、绝招、损招,学不到的原因往往是学的不够多。

读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的能力,而考试的主要目的则是将人进行筛选、分类,给每人一个合适的学历,然后根据学历高低把人放到不同层次的岗位。

这不是唯学历论,而是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学习能力,代表了人的智商高低,更代表了心劲和狠劲——能十余年坐在冷板凳跟一堆无聊的书本较劲的绝对都是狠人,能将美好青春用于皓首穷经死章句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忍、有什么不敢做。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期间成绩一塌糊涂,虽然不能代表能力差,但至少是学习能力差,或者是意志品质差。

因此可以说,学历往往代表能打,一个进士能打并不奇怪,不能打反而奇怪,真正战力爆表的总是高学历者,因此才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点已得到了国人公认,正史、野史中均如此:比如读了天书的张良打败了读书时“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的项羽;比如夜读春秋的关羽比从不读书的张飞强一点点,却打不过书生身份的陆逊;比如吕蒙读书后战力飙升让人刮目相看;比如牛角挂书的李密领导着瓦岗山一群半文盲;比如凌烟阁里没有书生是因为书生当皇帝和宰相了,比如身材肥胖、毫无武功、但知识渊博的嘴灵硬是用嘴炮收服或收拾了战力顶尖的挂灵、疤灵、闪灵、锤灵等。

高学历者很少炫耀自己能打,并不说自己不能打,因为他们读书多了,眼界宽了,心境平和了,自然不想打了或者不屑打了,便如许多精神病患者不是不能治疗,只是不想治愈。高学历者喜欢讲仁义,讲动口不动手,讲“不战而屈人之兵”,讲“远人不来,则修文德以来之”,讲“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但若真要下手,必然是心黑手毒,杀人诛心,不但要打怕,还要打服了。

陈奇瑜这个进士能打吗?当然能,他的战绩足够闪瞎大家的狗眼。对他这些年剿灭的反王简单按姓名归一下类,动物类的有:一条龙、一只虎、截山虎、上山虎、跳山虎、扫地虎、扒地虎、马红狼、青背狼、独尾狼、小黄莺、金翅鹏、穿山甲、房日兔,飞禽走兽全有,若不知道这些都是人名,大家会怀疑陈奇瑜哪天喝高了炸了个动物园;器物类的有:薛红旗、小红旗、金刚钻、一块铁、钻天哨、开山斧;人物类的有:一字王、混世王,柳盗跖、薛仁贵、老将军、老回回;其它杂类的有:一座城、马上飞、草上飞、一翅飞、满天飞、隔沟飞、就地滚、逼上天、闯塌天、云里手、黑煞神、五阎王等。

没错,以上人物全是被陈奇瑜干掉的。这些人本来应该是陈奇瑜的敌人,但实际上却是他的恩人和贵人,一个个又菜又爱玩,千里排队送人头、送装备、送财富,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陈奇瑜的朱绂,保送陈奇瑜步步高升。剿匪之前,陈奇瑜是陕西的财政厅副厅长,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为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总督军,与当时东北边境的洪承畴并列为帝国双星。

陈奇瑜不是将门之后,但他熟过史书兵书,学过阵法战法,真正将书籍当成了进步的阶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便是知识的力量。那些“某某人种更聪明”的论调只是舆论和愚弄的工具,中国领先了全球数千年的原因不是因为人种,而是因为将精神、知识、文化、文明的传承放在了血脉传承之前,民族的强大需要的不是床榻,而是书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