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小赵插嘴,“我表妹就在百货公司卖布,说现在顾客都专门问咱们厂的货。”
月底开会,张剑允宣布新厂首月利润突破五十万。黄玲拿着工资条和分红回家,心里还有些恍惚。她一辈子都没摸过这么多钱。
回到家,看到庄图南正在纸上写写画画。
“妈,我在想咱家院子的事。”庄图南见黄玲回来。
“王勇家搬走了,那边空着也是空着。咱们要不要申请?”
“这......”黄玲迟疑,“可是宋莹她们......”
“妈,您放心。”庄图南胸有成竹,“我已经想好了。咱们把隔壁要过来,打通院墙。您和筱婷都能有自己的房间。宋莹阿姨他们搬去王勇家那边,两家都能住得更宽敞。咱们还是公用一个院子。您跟宋姨还是亲亲热热的好邻居。”
“行,我明天就去申请。”只是让宋莹一家换房子的事她得好好说,不能让人家不痛快。
第二天一早,黄玲就去找张剑允谈房子的事。新厂效益这么好,张剑允很痛快地在申请书上批了字。
宋莹林武峰都是痛快人,黄玲说了个开头,宋莹就说:“黄玲,我跟林武峰商量好了。要不咱们这么办——你们把四间房打通,我们搬去王勇那边住。左右都是一个院子,两家还是在一起,可每家都能有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
黄玲眼睛一亮。原本她还在发愁怎么跟宋莹说这事,没想到对方先提了出来。
工人们先把院墙打通,两个小院子顿时宽敞了许多。图南请来木工师傅重新装修:刷白了墙面,换上新的玻璃窗,把破旧的木门都翻新一遍。
最让两家人高兴的是厨房和卫生间。工人们用红砖砌了灶台,装上了新水龙头。卫生间也用砖瓦重新围了一遍,不用再去公共厕所了。
林栋哲天天围着工人转:“叔叔,这个能动了吗?那个装好了吗?”
“去去去,别捣乱。”宋莹拎着他的后衣领把人拖走,“让师傅们好好干活。”
装修完工那天,整个小院焕然一新。
图南家这边,直对院门的房间是客厅,后面三间卧室分别属于黄玲、图南和筱婷。隔壁是宋莹一家的新居,同样宽敞明亮。
图南在新房间新床上滚来滚去,听着隔壁传来的说笑声,心满意足地叹了口气。终于有了独立的宽敞点的房间。
看着刚装好的玻璃窗,心情格外舒畅。
三间卧室一间客厅,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空间。
“图南,开饭了!”黄玲的声音从新厨房传来。
“来了!”
筱婷正在新书桌前认真写作业,阳光从明亮的玻璃窗洒进来,映得她小脸红扑扑的。
厨房里,黄玲正在新砌的灶台前盛饭。
从前破旧的厨具都换了新的,红砖砌的灶台上还装了一排排木板置物架,码放着调味料,厨具。
“宋莹,你们也来吃饭!”黄玲朝隔壁屋喊道。虽然分开住了,但两家的来往反倒比以前还要亲密。
“来啦!”宋莹应着,拎着林栋哲的后衣领就往这边走,“作业写完了没就想吃饭!”
“写完了写完了!”林栋哲大声回应,随即压低声音问筱婷,“你的写完了吗?”
“还差两道数学题。”筱婷小声说。
庄图南笑着摇摇头。新房子住进来半个月,林栋哲几乎天天往这边跑。说是和筱婷一起写作业,其实是馋黄玲做的饭菜。
“图南!”黄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晚上想吃什么?”
“都行。”他翻了个身,厨房里逐渐飘散出饭菜香。
新装的厨房格外敞亮,黄玲做起饭来也更有劲头。
庄图南躺在床上翻看《人民日报》。
虽然现在还看不到任何开放的消息,但他知道变革即将到来。
外公提醒他要多关注时事,未必是无的放矢。
“图南!”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吃饭了!”
晚饭桌上,林栋哲又蹭过来吃饭。
“黄阿姨的红烧肉真香。”林栋哲夹了一大筷子。
“慢点吃。”黄玲笑着又给他盛了碗汤,“你妈说你这阵子长高了不少。”
“是呢是呢,”林栋哲得意地挺直腰板,“我比筱婷高了一个头。”
“切,”筱婷扁扁嘴。
“对了,小赵今天来取货,”黄玲一边给庄图南夹菜一边说,“说百货公司的柜台前都要挤破了,大家都说咱们厂的成衣好,布料更好。”
庄图南微微点头。
新厂确实步入正轨,但作为技术支持方,他还需要提供更多新款。
等过段时间,再和大姨联系,让大姨去花城多采购些时髦样衣,还有布料寄来苏城。
“那些花城来的布料样子真好看。”黄玲感慨道,“就是运输不方便。”
“妈,我在想个事。”庄图南放下碗筷,“现在厂里生意这么好,要不要在花城那边设个点?让大姨帮忙看着,专门负责收集新款式,采购原料。”
黄玲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你大姨在那边人脉广,消息也灵通。”
“妈,辛苦你写封信给外公和大姨,看看大姨愿不愿意,我们每个月付工资,看大姨愿不愿意做这份兼职,反正定期寄样品过来就成,不需要每天都忙活。”庄图南说。
“行,我明天就写。”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