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融岩的演讲

换源:

  融岩站在士卒们中间,他能感受到每名士卒的心声,感到每名士卒都在向他传递着勇气。

他的胸膛更加挺拔,身体也不再为震惊而紧绷,有这些无数力量的支撑,他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那是对自我道路的自信,也是对未来的自信。

融岩分开一层层士卒,脸上带着淡定的微笑,向每个人都点头示意,然后迈着坚定的脚步,向昆王崔玉昆走去。

“融岩,别过来!”刚松了一口气的崔怜云见融岩自己向枪口上撞来,急得大声喊道。

然而融岩依然带着微笑、带着勇气、带着自信,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他知道属于自己的困难就不能害怕,属于自己的挑战就不能逃避,这个关要靠自己闯。

隔着丈余远,融岩说道:“昆王,我想和你谈谈,我谈完后任凭你处置。”

“融岩,算你有种”,崔玉昆道,“在处置你之前,给你个申辩的机会。”

这时,融岩已经走到崔玉昆身边,这里除了崔怜云和牛金都是太平军,等于融岩从红枪会的保护圈走进了太平军的包围圈。

“昆王,你已经三年多没到过江南了吧?”

融岩这话让崔怜云和崔玉昆都怔住了。

崔怜云一直以为崔玉昆在江南太平军大营,还幻想着带红枪会到江南投奔他,没想到融岩却说昆王三年多没到过江南了,她一时脑袋有点儿转不过弯儿来。

崔玉昆被融岩说中了心事,他自从天京事变后,就一直在直隶、河南、山东地界活动,已经无法渡过长江了。

“说说你的根据。”崔玉昆没否认融岩的话,等于变相承认了。

“太平军各部,除了北伐时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曾率部征伐直隶,就只有石达开部来过直隶,所以我猜测你隶属翼王。”

融岩的话让崔玉昆暗自点头,这么多年来只有融岩说透了他在太平军的隶属关系。

“然而翼王在咸丰六年天京事变后出走,现在滞留于四川,已无暇顾及他当年留在直隶的人马了。”融岩说道,“现在天京由洪仁玕主政,江南李秀成,江北陈玉成,昆王你肯定不会投奔他们的。”

“今天是咸丰十年正月初九,从咸丰六年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昆王无时不想念翼王,期盼着能回到他的麾下,然而隔着巴山蜀水,迢迢路远……”

“别说了!”崔玉昆突然打断融岩的话。

众人都看到昆王双眼闪烁着泪光,还燃烧着火焰,眉头紧锁,似乎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愤怒。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过了一会儿,崔玉昆心情平复了许多,才开口问道。

“不瞒昆王,这些都是我从零星的消息中推测出来的。”融岩自然不能说我天生就知道,因为我是穿越过来的。

“倒是好本事。”崔玉昆似乎来了兴趣,说道,“你没从零星的消息中推测出点儿别的吗?”

“当然有”,融岩道,“现在曾国藩在安庆结硬寨打呆仗,改变了湘军以往战法,恐怕英王陈玉成危险了。”

“还有洪仁玕过分看重清军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让李秀成无暇开拓苏杭和上海,是严重的战略失误,太平军打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之时,也就是太平天国灭亡之日。”

“为什么?”崔玉昆听得全神贯注,不知不觉被融岩带了节奏。

“李秀成没能攻下上海,给李鸿章创办淮军提供了机会,从此淮军替代湘军攻打太平军外围,湘军则趁着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被打破的机会,攻到天京附近,代替了腐朽的绿营兵,成为太平军劲敌,太平军又失去了苏杭的税赋,困守天京孤城,岂能不败!”

“高人呐!我今天可找到你了!”崔玉昆突然抓住融岩的手,好像怕融岩会溜走一般握得很紧,与当初要杀融岩的感觉,简直判若两人。

天京事变后,崔玉昆也曾预想过太平军可能会失败,但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今天听融岩井井有条地分析出来,他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心中的巨大疑问随之化解。

“昆王,其实你也预感到太平军会失败,所以心里彷徨。”融岩从崔玉昆的表情还看不出他的想法?便顺势展开诱导工作,其实自从崔玉昆被他带了节奏,诱导工作就不难了。

融岩把太平军一手拿刀子一手拿枪革命难以成功,红枪会改为一手拿刀子一手拿银子新的斗争方法,详细说了一遍,甚至把“用银子砸死他们”的口号都喊了出来。

崔玉昆这个老江湖,太平军猛将,直听得内心激动万分,激情翻涌,心中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这是自从天京事变后从未有过的快乐。

“综上所说”,融岩要做总结了,“红枪会现在贩卖私盐,制造碘酒,本身就是一手拿刀子一手拿银子新的斗争方法的一部分。”

崔玉昆恍然大悟般点头不已。

“现在还是小打小闹,以后要用钱购买制造洋枪洋炮的设备,生产更多的洋枪洋炮驱逐鞑虏。”融岩说得也有些激动,他解开衣领,迎着城头的寒风,指着城外道,“一手拿刀子一手拿银子是统一辩证的,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一定会让我们古老美丽的大地焕发新颜。”

掌声?怎么没有掌声?融岩等了半晌,发现回应他激情演讲的竟然是一片寂静。

所有人,包括崔玉昆、崔怜云、牛金、红枪会士卒,崔玉昆的太平军战士,由于内心激动和心脏剧烈跳动,使他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轻颤着,他们一个个双手紧握,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融岩,沉浸在喜悦的翻涌之中。

红枪会士卒们虽然听过崔健根据融岩的创意进行的类似演讲,但没有这次讲的清晰明白,直达人心,鼓动激情。

特别是第一次听这种演讲的崔玉昆和他的太平军战士,简直犹如一下子走出黑夜,看见了耀眼的阳光。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看不到希望,一个人最大的动力是向着希望努力。

始终没有掌声,融岩最后失望地放弃了等待,他忘了这个年代没有鼓掌的习俗。

突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太痛快了!让我哭出来吧。”哭声仿佛会传染似的,整个城头响起一片哭声。这些面对死亡眼睛不眨一下的汉子,因为看到了希望,痛痛快快地哭了起来。

“我去看看崔健,他有福,遇到个好师爷。”崔玉昆的语气与刚开始完全不同了,多了一丝温情,“融师爷,你给我一起去。”最后他还把融岩带上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