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阅览区。林默正整理宋代地方志的线装书。
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套裙,妆容精致的女人走了进来。
她一手托着超薄笔记本电脑,另一只手反复按着电源键。周身散发的气息仿佛下一秒就要将她整个人撕裂吞噬。
她目光在阅览区快速扫视,带着焦灼的探寻,最终定格在林默身上。
她快步走过来,高跟鞋敲击在木地板上,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
“请问…是林默老师吗?”她的语速飞快,“我是李薇,张强…就是社区那个张强介绍我来的。他说您…您能帮帮我?”她的眼神里充满着孤注一掷的急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此刻的她,像一根被拉到极限的弓弦,随时可能崩断。
林默放下手中的书,站直身体,眼神温和而专注,像平静的深潭,无声地接纳着李薇周身狂躁的能量场。
“我是林默。李薇女士,你好。”平和声音响起,“这边请,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说话。”她示意阅览区角落一张靠窗、被高大书架半包围的阅读桌。
李薇几乎是跌坐在椅子上,笔记本电脑“啪”地一声放在桌面上,手机被她紧紧攥在手心,屏幕亮起,显示着数个未接来电和堆积如山的消息通知。她深吸一口气,话语如同失控的弹幕,喷射而出:
“林老师,我快撑不住了!我的公司…微光科技,做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的,B轮融资!就在下周!Pre-IPO轮,估值生死线!投资人的TS都快堆成山了,可核心算法在最新的交叉验证里…准确率掉下来了!就掉那么零点几个百分点!CTO带着团队三天三夜没合眼,问题还没定位!市场部给我的路演PPT改了十八版,投资人要看的增长模型、盈利预测、风险控制…我脑子里一团浆糊!竞争对手昨天又放消息说拿到了顶级机构的巨额融资!”她的语速越来越快,呼吸急促,胸口剧烈起伏,“团队都在看着我,员工等着发工资,投资人等着看笑话…我要是搞砸了,公司就完了!几年的心血,所有人的期望…全完了!我…我不能失败!绝对不能!”
她猛地停住,像被扼住了喉咙,脸色苍白,手指神经质地抠着手机边缘。那团橙黄色的焦虑火焰在她眼中疯狂跳动,深灰色的恐惧漩涡几乎要将她吞噬。她仿佛站在悬崖边缘,脚下是万丈深渊。
林默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李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的手上,以及她眼底那深不见底的恐惧。她能清晰地“感知”到李薇叙述的核心:对“失败”的绝对恐惧。这恐惧像一头无形的巨兽,盘踞在她心中,吞噬着她的理智、专注力和判断力,让她深陷于灾难化的想象(公司倒闭、心血白费、被嘲笑)和失控的漩涡。
“李薇,”林默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像一股清冽的泉水,瞬间穿透了李薇混乱的思维噪音。她没有使用客套的“女士”,直接叫了名字,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你现在感觉像什么?”她轻声问,目光温和而专注。
李薇一愣,没想到是这样的问题。她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像…像在失控的过山车上!高速下坠,什么都抓不住!四周都是碎片化的信息、deadline的倒计时…快撞上去了!”她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
“失控的过山车…”林默重复了一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感觉很真实。那么,在这趟你觉得完全失控的过山车上,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此刻的你,真正能抓在手里的?哪怕只有一件?”
这个问题让李薇混乱的大脑出现了一瞬间的空白。能抓在手里的?她低头看向自己紧握的手机和电脑,又茫然地看向林默。钱?代码?PPT?投资人的态度?似乎没有一样是她真正能“抓住”的。
林默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眼神带着鼓励。
李薇的呼吸慢慢平复了一丝,她强迫自己混乱的思绪聚焦。几秒钟后,她有些不确定地、几乎是耳语般地说:“…呼吸?我…我能控制自己的呼吸?”
“很好。”林默的唇角弯起一个极浅却温暖的弧度,像暗夜中悄然绽放的昙花,“就从这里开始。闭上眼睛,李薇。现在,就在这里,感受你的呼吸。吸气…慢一点…深一点…感受空气进入鼻腔,充满胸腔…然后,缓缓地、彻底地呼出来…把那些‘失控’的感觉,想象成呼出的废气…再来一次…”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和引导力,缓慢而坚定。李薇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跟随着那声音的指引。一次,两次,三次…虽然她的肩膀依旧紧绷,但那种濒临爆炸的窒息感,确实随着深长的呼吸,被一丝丝抽离、释放。高速旋转的橙黄色火焰,似乎稍稍减弱了一点势头。
当李薇再次睁开眼时,眼中的狂乱稍退,虽然焦虑和恐惧仍在,但多了一丝清明的缝隙。
“感觉好点了吗?”林默问。
李薇点点头,声音依旧紧绷,但不再失控:“好一点点。可是林老师,问题还在那里!下周就是融资会!算法问题没解决,PPT没定稿…”
“问题确实在,”林默的声音平和依旧,目光却变得锐利而清晰,像手术刀般切入核心,“但李薇,我们需要区分清楚,哪些是此刻你能控制的,哪些是你无法控制的。把有限的、宝贵的精力,全部投入在那些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比如投资人的最终决定、竞争对手的动作、甚至算法问题的立即解决),只会让你陷入更深的焦虑和失控感,消耗你解决真正可控问题的力量。”
她停顿了一下,让李薇消化这个概念,然后清晰地列出:
不可控(放手):
投资人下周最终是否投钱(你只能尽力展示,无法控制结果)。
竞争对手的动作和融资消息(关注只会徒增焦虑)。
核心算法问题立刻、马上被完美解决(技术攻坚有其规律)。
过去几天已经发生的延误或失误(无法改变)。
可控(聚焦):
你此刻的呼吸和状态(你已经体验到了)。
你接下来的时间分配和精力管理。
你与团队(CTO、市场部)的沟通方式和协作效率。
你如何准备和呈现下周的路演(内容、逻辑、表达)。
针对算法问题,你如何**组织资源、提供支持、设定合理期望(而非亲自解决代码)。
你如何照顾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睡眠、饮食,哪怕只是最低限度)。
这份清晰的分野,像一束强光照进了李薇混乱的心房。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一直像没头苍蝇一样,疯狂地试图去“控制”那些根本控制不了的事情(投资结果、对手动作),而对真正能着力的地方(团队协作、自身状态、路演准备)却因为焦虑而效率低下甚至无暇顾及。
“我…我一直在撞那堵不可控的墙…”李薇喃喃自语,带着一种恍然大悟的苦涩。
“是的,”林默的声音带着理解,“恐惧会扭曲我们的焦点,让我们把能量浪费在无谓的挣扎上。现在,把目光收回来,聚焦在‘可控’的领域。”她引导道,“告诉我,面对下周的融资路演,在‘可控’范围内,此时此刻,最需要你去做、并且你有能力去做的一件具体的事情是什么?不是解决算法,不是搞定PPT终稿,而是现在,你能迈出的第一步。”
李薇再次陷入思考,但这次的眼神是聚焦的。她看了看桌上的电脑,又看了看手机,最终,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决定。她拿起手机,不是查看那些堆积如山的消息,而是直接调出通讯录,找到了CTO的名字。
“我…我现在需要给我的CTO打一个电话。”李薇的声音依旧有些紧绷,但多了一份决断,“不是催进度,不是质问结果。而是告诉他:第一,我看到了他和团队的拼命,感谢他们的付出;第二,明确告诉他,我相信他们的专业能力,请他们专注于定位问题根源,而不是立刻、完美地解决它(这需要时间);第三,问他,为了让他们能更专注地攻坚,我能提供什么支持?是争取更多时间?协调其他资源?还是仅仅需要我安静地等待,不施加额外压力?”
当她清晰地说出这三条时,连她自己都感到一丝惊讶。这不是她平时高压下习惯性的命令或质问,而是基于信任、支持和明确目标的沟通。笼罩她的深灰色恐惧漩涡,似乎因为这个清晰可行的“下一步”,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稳定的核心。
林默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非常好。清晰、具体、聚焦于‘可控’(你的沟通方式和支持意愿),并且传递了信任,降低了团队因你的焦虑而带来的额外压力。这就是找回定力的开始。”
她继续加深引导:“至于路演PPT和市场部,同样适用。明确告诉他们你的核心诉求(比如,最晚什么时候需要定稿框架?哪些关键数据必须准确无误?),给予他们清晰的反馈和必要的支持,而不是陷入细节的反复拉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相信他们的能力。你的核心‘可控’任务,是整合信息、理清逻辑、调整状态、做好呈现。”
李薇认真地点着头,拿出手机备忘录快速记下林默的话。她感到一种久违的、脚踏实地的感觉。虽然前方的压力山依然巨大,深渊的阴影仍在,但她的脚下似乎重新有了可以发力的支点。
“那…如果,我是说如果,”李薇抬起头,眼中还是有一丝残留的恐惧,“融资失败了…怎么办?”这个终极恐惧,依然是她无法完全摆脱的阴影。
林默的目光沉静而深邃,仿佛能容纳所有可能的结局:“李薇,没有人能保证成功,尤其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路上。‘如果失败’的恐惧,是真实的。但你要问自己的是:如果真的发生,那意味着什么?是世界末日吗?是你个人价值的彻底否定吗?”
她停顿了一下,让李薇面对这个尖锐的问题。
“微光科技倾注了你的心血,但它不等于你生命的全部价值。一次融资的成败,也不等于你创业的终极判决。它可能意味着需要调整方向、寻找新的路径、甚至经历一段艰难的蛰伏期。但只要你这个人还在,你的经验、你的韧性、你对问题的洞察力、你从这次经历中学到的东西,都还在。这些,才是你真正的、不会被一次融资结果夺走的核心资产。”
林默的声音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接受不确定性,拥抱变化,是创业者的必修课。允许自己有恐惧,但别让恐惧主宰你的行动。专注于当下你能控制的每一步,做到你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这就足够了。结果,交给时间和更大的规律。即使是最坏的结果,它也只代表一个章节的结束,而非整本书的终结。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找回了自己的节奏和力量?”
李薇静静地听着,眼中的恐惧并未完全消失,但那深灰色的漩涡中心,开始透出一种复杂的、混合着释然和坚韧的光芒。林默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另一个囚笼——那个将自我价值与单一融资成败死死绑定的囚笼。她意识到,即使失败,她依然拥有重新出发的资本和能力。这份认知,极大地削弱了“绝对失败”带来的毁灭性压力。
她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这一次,她的肩膀明显松弛了下来,挺直的脊背虽然依旧承担着重压,却不再有那种随时会折断的脆弱感。
“我明白了,林老师。”李薇的声音稳定了许多,带着一种经历风暴后的沙哑,却也蕴含着新的力量,“聚焦可控的下一步:先给CTO打电话,调整沟通方式。然后,梳理路演的核心逻辑,给市场部明确的要求和时间节点。最后…”她顿了顿,露出一丝自嘲又坚定的苦笑,“…订份像样的晚餐,逼自己睡四个小时。剩下的…尽力而为,接受可能。”
她合上笔记本电脑,将它和手机一起收进包里,动作不再慌乱。然后,她站起身,对着林默,郑重地、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您,林老师。您不仅给了我方向,更给了我…喘口气的空间,和重新站稳的力量。”
林默也站起身,温和地回以一个浅笑:“力量一直在你心里,李薇。去吧,专注于你脚下的那一步。”
李薇点点头,转身走向阅览区门口。她的步伐依旧带着创业者的匆忙,但那份几乎要吞噬一切的焦虑狂潮已经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沉重却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行动力。笼罩她的橙黄色火焰和深灰漩涡并未完全消散,但火焰的势头已被控制,漩涡的中心也似乎有了一个稳定的锚点。
林默站在窗边,看着李薇的身影消失在图书馆门口,汇入街道的人流。阳光透过高窗,洒在她沉静的脸上。她能感觉到,在李薇心中,那盏被恐惧和焦虑风暴几乎吹熄的心灯,此刻已被重新护住,虽然火焰微弱摇曳,却顽强地燃烧着,照亮了脚下那一步可控的方寸之地。
窗台上,一只不知名的翠鸟短暂停驻,清脆地鸣叫了一声,振翅飞向广阔的天空。林默的指尖轻轻拂过古籍温润的书脊,目光悠远。创业者的战场,远在图书馆的宁静之外,但那些在不确定性风暴中挣扎的灵魂,与古籍中尘封的悲欢,在心灵的维度上,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无非都是人类在各自迷途中,寻找光亮的旅程。而她,依然是那个沉默的递灯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