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一片寂静,每个人都满脸尴尬。
连观音菩萨都不知道该如何给李治圆话了,抚顶的手都停了下来。
李治感觉自己给大殿按下了暂停键。
李世民还是很关心自己儿子的,见儿子说错了话,正想稍微斥责一番,让他下去了事。
却没想,李治气定神闲,微微一笑,说道:“我想再问问诸位大臣,这障眼法障不了谁的眼?”
“障不了李淳风的眼。”程咬金像是在回答脑筋急转弯。
“没错,学会了障眼法,就能看清楚到底是什么。但这只能看清表象,却看不透本质。”李治接口道。
看清表象,看不透本质?
什么意思?
殿上众文武表示听不懂,只有少数人眉头略微开解,似有所悟。
李治拿起那破烂僧衣,继续解释道:“你会障眼法,也不过看透他到底是破烂僧衣,还是锦斓袈裟。但是你看不透它所代表的本质。”
“这锦斓袈裟象征的是锦衣玉食的我们,这破烂僧衣代指的是穷困潦倒的百姓。但不管是锦斓袈裟还是破烂僧衣,都是僧衣。”
“就像,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我大唐的子民!”
“这,就是菩萨的深意!”
话语落下,掷地有声!
殿下的文武大臣大部分还在领会其中的深意,但已有部分大臣豁然开朗。
“我悟了”,李淳风高叫道,“殿下的意思是,不管是身穿锦斓袈裟,还是破烂僧衣,只要心中有佛,皆能佛光普照。而世人皆为业障所迷,只识外在衣物,不识心中佛性!”
“我悟了,哈哈,我悟了!”又一位大臣高声叫道,欣喜若狂,好似疯癫,众人一看,原来是魏征。
只听魏征说道:“殿下的意思,我已经悟了。殿下是说,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皆是我大唐子民,理应爱惜百姓、一视同仁。”
魏征轻轻晃动脑袋,如饮美酒一般,继续说道:“若不勘破这一层迷障,王公贵族也会被推翻,成为平民百姓,甚至身首异处,连平民百姓也不如。平民百姓也能揭竿而起,成为王公贵族!”
“我悟了……”
“我也悟了……”
……
随着李淳风和魏征的带头,台下众大臣纷纷大声说着自己的见解,颇为热闹。
“我真有这么多意思吗?”李治也有些震惊。
他在心底暗道:
“我其实只是想说,虽然锦斓袈裟与破烂僧衣外在不同,但都能当僧衣用,都能礼佛;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能为大唐做贡献,都是我大唐的一块砖,都有佛缘。”
“不过,你们能在这个基础上再深入一层,那我也只能说——”
“妙啊!”
“实在是太妙了!”
李治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前世,回到了以前做现代文阅读的时候。
总有那么一些学霸,把作者自己都想不到的深层含义,分析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当然,自己“解释”菩萨的意思,也是用了当年做现代文阅读的功底。
不过,玩这些文字游戏,明显是这帮文臣更强啊,自己打开了一条缝,他们就踹烂了整面墙。
不过,表面上,李治还是云淡风轻,听着众位大臣的“悟道”之言,连连点头。
待众文武平息下来,李治朝观音菩萨一拱手,说道:“这可不是我的意思,这是菩萨的意思。”
“菩萨有大智慧啊。”
“是我等有眼无珠。”
“多谢菩萨点拨。”
众位大臣纷纷跪倒,叩谢菩萨。
李治只得跟着众人跪倒。
观音菩萨一边说着“不必多礼”,一边吩咐惠岸行者和她一起把众文武搀扶起来。
可人这么多,哪能搀扶得过来,就算去搀扶了,众文武哪有不跪之理。
于是,一番谦让,大家跪的时间好像更长了。
虽然刚刚大放异彩,但李治年纪小,肯定不会先拉他起来。
他只得跪在冰冷的大殿上,冷冷地看着这番表演,心里暗道:
“菩萨啊菩萨,你好像忘了件事,你可是会法术的,你要是施一个法术,扶住大家,谁能跪得下去啊。”
“一面想让大家跪拜,一边又想谦让,果然还是菩萨厉害,全都要啊!”
过了许久,这番热热闹闹的谢恩叩拜终于结束了。
观音菩萨开口总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管是锦斓袈裟,还是破烂僧衣,在我佛眼里,都是一样的。”
“众生平等。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心向我佛,在我佛眼里,都是平等的,都能受佛光普照!”
众文武又是一阵赞叹。
在李治眼里,这就跟上一世领导说完话,大家一起鼓掌一样,不过,大唐不流行鼓掌便是了。
“不过。”观音菩萨一叹息,止住了话头。
李世民、唐僧以及众文武都跟着心一紧。
唯有李治看透了这一切:“又演上了。”
“敢问菩萨,不过何事啊?”李世民开口询问。
“不过,这普度众生,需要大乘教法,不知玄奘法师可会大乘教法?”观音菩萨问向唐僧。
“啊,这……”唐僧摇头叹息,躬身行礼,“菩萨,弟子失礼多罪,如今东土僧众,讲的都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观音菩萨微微一笑,说出大乘教法的四大好处:
能超亡者升天!
能渡难人脱苦!
能解百冤之结!
能消无妄之灾!
李世民、唐僧、众文武听得眼睛闪闪发亮——
“好啊,有了这大乘教法,各方阵亡的将士可以安息了。”
“受苦受难之人也有救了。”
“冤魂也有超脱之法了。”
“还能为我等消灾免祸呢!”
……
“这怎么像是忽悠老年人买保健品的推销人员呢?”
自然,这是李治的腹谤。
表面上,他也同其他人一样,一脸向往。
李世民问道:“敢问菩萨,不知大乘教法在于何处?”
“大乘佛法三藏,在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我佛如来之处,离此十万八千里。”
说到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也是一脸神往,看向远方。
听到如此之远,众文武议论纷纷——
“十万八千里,这也太远了。”
“我有心想为陛下取回,奈何力不能及啊。”
“要是派军队前去,这补给线也太长了,国库吃不消啊。”
……
在众人有心无力之时,唯有一人,挺身而出,正是唐僧。
“既然如此,弟子愿效犬马之劳,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僧一脸郑重,佛性非凡!
李世民大喜过望,与唐僧结拜为兄弟。
“又轮到我出场了。”李治心里暗道,“成与不成,就在此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