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你是有慧根,可是我们没位置啊

换源:

  李治面向李世民,行了一个大礼,高呼道:“父皇,儿臣有个不情之请。”

在李世民看来,李治刚刚破解了观音菩萨的谜题,缓解了尴尬局面,保住了大唐君臣的面子,可谓是立下了大功劳。现在有所请求,自然是痛快回应。

李世民说道:“治儿,你有何请求,但说无妨。”

李治低下头,狠狠地回忆了上辈子的辛酸事,然后抬起头,面向李世民。

此时他眼中含泪,说道:“父王之前因泾河龙王冤魂作祟,寝食难安,儿臣听说之后,也是忧心不已,只恨不能替父皇排忧解难。”

李治深深地叹口气,而后擦擦眼泪,看向唐僧,说道:“现在玄奘大师,哦,不,是皇叔要去西天求取真经,保我大唐江山永固。儿臣愿陪同前去,左右侍奉,为父皇祈福纳祥。”

“啊,这……”看李治望向自己,唐僧又有些手足无措,此事他可是做不了主的,于是他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很是犹豫。

他为何要与唐僧结为异性兄弟?收买人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深知西天取经是一件有大功德之事,与唐僧结为异性兄弟之后,关系更近,分得的功德也就越多。

就好像世人分遗产,关系越近,分得的遗产也就越多。

但毕竟是异性兄弟,并非血脉至亲,还是隔了一层。

现在李治提出陪同前去,毫无疑问,功德会更多。但毕竟是亲生儿子,此去十万八千里,路上豺狼虎豹、妖魔鬼怪数不胜数,他着实是有些担心。

是利益,还是亲情?

这边李世民还在沉吟,那边惠岸行者先忍不住了,他传音给观音菩萨,说道:“菩萨,取经可是有大功德之事啊,各方势力早就安排好人了,这小子虽有慧根,但早就没位置给他了。”

惠岸行者说的也是大实话,自商周封神之战以来,西天取经可谓是天地间最大的福缘了。

那些有名有姓的大势力,谁都想来掺和一脚。

别说是取经的主角,连反派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就没有一丝丝空闲的位置了。

观音菩萨并不着急,她缓缓传音道:“无妨,这小子虽有慧根,但也只有十一二岁,定是年轻气盛、一时兴起,等会我说几句取经路上的险阻,打消他的念头即可。”

那边李世民还在沉吟,李治觉得他必然是在利益与亲情之间左右徘徊。

但到了最后,李世民必然还是会选择利益。毕竟做了帝王,就不能再有那么多普通人的情感。

而且,这里应该还有一层考虑:虽然李世民儿子多,但李治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亲生儿子说要为父西行,他就马上答应,传出去也不好听。

古人讲究谦让与含蓄,谋朝篡位都要三请三让,更不用说此时了。

于是,李治决定给他一个台阶下,顺便再加把火:

“父皇,儿臣年纪虽小,但也熟读诗书,太史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父皇所担心的,无非是山高路远,儿臣会遭遇不测。但西天取经,利国利民。儿臣若为取经大业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李治的这一番话,金声玉振,掷地有声,殿上众文武先是一惊,而后交口称赞——

“殿下不仅有大慧根,还有大德行啊!”

“有九殿下,是我大唐之福啊。”

“九殿下有此等心志,太让老臣感动了,呜呜呜……”

李世民听闻此言,心中一喜,他已决定要让李治陪同唐僧去取西经,但此时答应也不合适,于是他转头看向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望向李治,开口说道:“九皇子殿下,你从小养尊处优,西天取经,却要受苦受难,你受得了这份苦吗?”

听着观音菩萨的话,李治在心里暗暗道:

“要是能享福,谁想受这份苦,我不是迫不得已吗?”

“老老实实做个皇子,等着日后李承乾造反,我顺便继承大宝,不好吗?”

“但系统不让啊,我要是不辛苦点,三天后就没我这个人了!”

当然,这只是心里话,表面上,李治还是要冠冕堂皇一些。

“受得了!”李治斩钉截铁地说。而后转身面向李世民,继续说道:

“想当年父皇从晋阳起兵,征战天下,一直披荆斩棘、身先士卒,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

“我一直以父皇为榜样,父皇吃得了的苦,我也能吃得!”

一番话,说得李世民龙颜大悦,心道以前错看此子,以后当给他不亚于泰儿的关爱。

泰儿也即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是他最宠爱的儿子。

观世音菩萨没放过李治,继续追问:“晓行夜宿、疲于赶路之苦,可吃得?”

“可吃得!”

“化缘吃斋、吃糠咽菜之苦,可吃得?”

“可吃得!”

“路遇妖魔,被扒皮吃肉之苦,可吃得?”

“可吃得!”

一番对话,李治毫不犹豫,让众文武对他的钦佩又加深一层。

惠岸很着急,传音给观音菩萨:“菩萨,看样子,人家的父皇已经同意了,你这里又吓不倒人家,这可如何是好?”

“无妨,”观音菩萨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传音道,“他说能吃得,就真能吃得?看我用幻境一试!”

于是,观音菩萨看向李治,问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有‘行路难’幻境一座,可敢一试?”

“这有何难?”李治心道,“把我考大学、考研、考博的毅力拿出来,难道还通不过一座幻境。”

于是,李治朗声答道:“敢!”

不过,观音菩萨没告诉他的是,进入幻境之后,会丧失当前记忆,不知为何而来,同时,后方还有无数诱惑引诱。

别说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就算是成年人,也坚持不了几百丈。

就算是意志坚韧、修炼有为的高僧大德,也不过十万丈之遥。

也只有那修成金身的菩萨、罗汉,曾走出过一万里路,至于说西行的十万八千里,更是想都不敢想。

无数人在未尝试之前,曾夸下海口,但尝试之后,可能连步子还没迈出去,就打退堂鼓了。

至于李治,以他的慧根,观音菩萨认为他会达到一万丈,但过不了两万丈。

观音菩萨灵犀一指,点向李治额头,李治瞬间呆立不动。

而后,观音菩萨施展法术,在半空中投出一个椭圆形画面,画面中的人,正是李治。

观音菩萨解释道:“在‘行路难’幻境中,只可前行,不可后退,后退即失败。并且,任何法宝、法力都不可动用,仅凭肉身前行。”

画面中的李治开始前行了。所有人都很好奇,他到底能走多少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