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百官震动,满堂皆寂

换源:

  庄严肃穆的泰安殿内,只有明德帝细细翻阅着手中已经整理成册的书论之声。

经过加蜡磨光的金粟纸在明德帝的翻动之下,只是发出了轻微的掀页之声,纸上字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宛如一道道惊龙瑞凤之影般跃然于纸上,字里行间墨光黝泽,如髹漆般清晰可鉴。

单论书法之刚劲柔美而言,这册书策便已经是足以传世的绝世珍宝了!

遑论那纸上还有着足以让整个北离王朝,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的先明之策!

一时之间,明德帝将这道书论握在手中,不断摩挲着,仿若那册书论不是一件死物,而是一位绝世妖娆的美人一般,颇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意味!

然而,时过半晌,殿内的太师顿时就坐不住了!

“陛下御览得如何了?!”

落针可闻的泰安殿内,瞬时响起了太师董祝那略显急切的声音。

“嗯?!”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明德帝闻言,英挺的浓眉微微一皱,当看是太师开口之后又舒展了开来。

继而,明德帝面容一肃,深沉的眸光落处,殿内一众文武百官皆是纷纷低头,不敢与其对视。

见此一幕,明德帝才轻吐话语道:“瑾宣,将此书论传于各位臣工阅览吧!”

“老奴领旨!”

瑾宣双手接过明德帝递来的书册,恭恭敬敬地将其举于头顶,欣然一拜,再次走下了御阶。

“还请太师阅览!”

瑾宣公公从御阶之上走下,首先来到了太师董祝当面。

太师董祝作为文武百官之首,自然理应由其先行阅览。

“嗯!”

太师颔首微笑,略微有些干枯的手掌微微颤抖着接过了瑾宣公公递来的书册。

“好字啊!”

太师翻开上书治国方略的书册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萧寰宇那铁画银钩的字迹,见此龙飞凤舞的书法,太师不禁出声赞道。

一众文武百官见此皆是不由得屏气凝神,接连伸长了脖颈遥遥张望。

然而,太师却是无暇他顾,只是紧紧地握着手中的书册,开始聚精会神地阅览起了那日有朋居中连他都觉得惊才绝艳的论策方略。

【引言:昔有大盛一国施以察举一制,而不至于君上任人唯亲以致朝臣结党营私之弊;夫察举一制选贤举能之效于昔固然使得大盛之君拱垂而治、天下为公,乃使大盛一国以大治而以兴邦!然时过境迁,我北离一朝施行旧制实乃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之极也!窃以为唯有革故鼎新方可一改我北离积弱之实也!余唯予一拙见以奉上,盖行以改旧制、明科举之政以纳天下之英才,予以施新政、明典刑之实为以正天下之视听!萧氏子寰宇顿首拜上!】

【一、考生来源:一类以稷下学宫以及天启官学及地方官学之生员,称“生徒”;】

【二类则以“乡贡”为名称之,即非学宫官学出身者,通过各地方州府等地方私学或自学之士或有志为国家效力者皆可以本籍所在地录名上报后便可投牒自荐;】

【三类则是由天子亲自录名选取之考生为“制举”。】

【二、应考程序:考生于户籍所在地至官府报名,依次通过乡试、州试者可持地方官府文书入京师天启参与会试,会试得中者可入泰安殿参与最后一试——殿试;】

【殿试由天子决定所考察科目,殿试得中者可为天子门生赐进士出身,取首甲三名依次授予状元、榜眼、探花之衔,首甲三人可予插花披红、跨马游街之荣;】

【及第登科者,天子可当殿授予官职,或着以吏部记录在册留京任用……】

【三、科举应考科目及内容:依文试及武试分为文武双举;】

【文举:考以墨义、帖经、策问、诗赋、经义、论策,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注:殿试一科为时务策】

【武举:考以骑射、兵法、韬论、军事谋略、实战演练、武艺……】

【四、明正典刑:……】

……

“呼!”

足足过了半盏茶的时间,太师才从手中紧握的书册之中回过神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大才……大才,绝世之才啊!天竟降此大才予我北离一朝,当真是……当真是幸甚至哉也!”

太师看完手中的书册之后,浑浊的眼中泛起道道精光,炙热的目光直欲将虚空灼烧,浑身颤抖不止,激动难言地看向了殿内茕茕孑立的萧寰宇,口中惊叹出声。

“太……太师,可否借予玄儒一观?”

那日有朋居内错过了一场好戏的学宫祭酒孔玄儒见此一幕,不由得站出了一众文武百官的队列之中,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向着浑身颤抖不止的太师激动地问道。

“不必了!”

太师严词拒绝,手中依旧紧紧握着方才的书册,一整衣冠,对着明德帝郑重一礼,继而声震大殿道:“微臣恳请陛下,准许微臣将此论策诵于诸位臣工之耳!”

本来大失所望的孔玄儒闻言,黯然的眸光之中不由泛起一丝喜色,面露期待之色,目光灼灼地看着御座之上的明德帝。

“呵呵!”

“准奏!”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明德帝微微平复了一下依旧起伏的胸膛,用着毕生的理智克制着内心的激动,以维持他身为帝王的威严。

此时的他,完全能够理解堂下这位三朝元老的内心之中激动心情。

不过三十页的书册,记载着的却是足以让北离走向鼎盛的治国之策,那是领先了这个朝代不知多少年的大治方针!

窥一斑可见全貌,明德帝和太师董祝甚至可以想象出萧寰宇的脑海之中一定还有着比这更为先进且高明的策略……

由此可见,他们心中的激动之情是怎样的震荡心肺!

“多谢陛下!”

太师用着颤动的嗓音回复着上首的明德帝,继而颔首下拜,将手中的书册掷于金砖铺就的平地之上,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跪拜之礼!

他跪拜的不是明德帝,而是这份足以让北离一朝走出疲弱之境的治国良策。

然而,他却不知他的这一举动瞬间引起了满堂哗然,就连殿前敛目养神的萧寰宇心中都不禁有些微微触动,连连侧目。

“太师?!”

“太师这是作何?”

“太师不可啊!”

……

殿内的文武百官大半都是这位三朝元老的学生,此时见此一幕不由得纷纷出言劝阻道。

须发皆白的太师颤然起身,眼中老泪纵横。

待其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痕之后,就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萧寰宇身前,对着萧寰宇这个年不过舞勺之年的稚子郑重一礼,口中郑重地说道:“老臣在此,替天下的士子以及有志报国却无门得进的义士,先行谢过殿下了!”

见此一幕,就连一向神情淡漠的萧寰宇都不禁微微有些不知所措了,于是便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随后,萧寰宇心思电转间就明白了眼前这位三朝元老的举动,继而郑重地将这位拱手下拜的太师扶起,言语至诚地说道:“唯情至此,用情至深!太师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国家,您才是值得寰宇真正钦佩的人!”

萧寰宇的内心深处,再一次不可制地被眼前的这位老人触碰到了。

“老臣愧不敢当!”

太师抬首,那充满了沧桑之色的眼眸直直的注视着自己眼前的俊美少年,似乎想要从少年的眼中知道一个答案。

然而,萧寰宇的目光之中却是一片平静,哪怕与这位三朝元老对视良久之后,也不起丝毫波澜。

良久之后,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后,在一片沉寂的大殿之中,唯有太师那苍弥而遒劲的声音回荡其间。

一位位聚精会神的文武官员聆听着这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治国方略,沉静的内心之中都不由得被此惊世之策掀起阵阵波澜!

皆是被这发前人所未想,觉今人所未思的科举一制给彻底震撼到了!

(求月票!求鲜花!求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