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新文困局逢转机

换源:

  摇曳的红烛,跳动着昏黄的火焰,那闪烁的光影在墙壁上晃荡,映照着楚风略显疲惫却透着坚毅的脸庞。他身形挺拔,一袭长衫,眼神中透着一种超越时代的锐利与果敢,战场上的硝烟似乎还未散尽,但他的心思已经不在金戈铁马,而是转向了另一个战场——文化的革新。

他相信,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武力,更在于文化的繁荣。他回到长安后,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文化创作室。推开门,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这里是他的一方天地,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纸张微微泛黄,散发着岁月的气息;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静静地等待着主人的挥洒;角落里还堆放着从现代社会带来的零碎物件,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是楚风灵感的源泉。

他尝试将现代诗歌的元素融入到唐诗中,创作出一种全新的诗歌形式。当他看到现代诗歌直白的情感表达时,便联想到唐诗中含蓄却深刻的意境,思索着如何将直白与含蓄结合。他时而吟诵,那低沉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时而沉思,眉头微皱,眼神专注,时而奋笔疾书,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沙沙声清晰可闻,仿佛着了魔一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喃喃自语,这首诗是如此的熟悉,却又如此的陌生。他想尝试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诠释这首经典之作,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然而,他的创新之举却引来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为首的钱大学士,一个固执己见的老学究,平日里与一群同样守旧的文人雅士聚在一起,谈论着传统文化的正统与纯粹。他们认为只有遵循古制,才能传承文化的精髓。得知楚风“胡乱改诗”后,钱大学士勃然大怒,四处宣扬楚风破坏文化传统,大肆抨击他的“离经叛道”之举。

一时间,楚风成了众矢之的,压力如山般压得他喘不过气。“岂有此理!简直是胡闹!”钱大学士的怒吼声如炸雷般在翰林院里回荡,他满脸涨红,胡须颤抖,将楚风的诗作用力摔在地上,“这等歪诗邪说,岂能流传于世?简直是玷污了圣贤之道!”

楚风心中烦闷,却并未退缩。他知道,任何创新都会遇到阻力,但他坚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时代注入新的活力。

带着忐忑的心情,楚风将自己的作品呈递给文化机构,希望能得到官方的认可。然而,孙文化官员只是草草翻阅了几页,书页翻动的声音显得那么不耐烦,便将其丢在一旁。“遵循旧规,乃我辈之责。你这般标新立异,实乃离经叛道之举!”孙官员厉声呵斥,警告楚风不要再做这种违背传统的事情。

楚风看着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被如此轻视,心中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一片冰凉。他感觉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四周寂静无声,找不到方向,前路一片迷茫。

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楚风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愿见任何人。薛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喜爱古代诗词歌赋,她察觉到他的异样,轻轻推开书房的门,那“吱呀”的开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寂静,走了进来。

她看到楚风颓然地坐在桌前,满脸的沮丧,心中隐隐作痛。“风郎,你怎么了?”薛瑶走到楚风身边,温柔地问道,她的声音如同山间清泉,清脆悦耳。

楚风抬起头,看着薛瑶关切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薛瑶,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失落。

薛瑶静静地听着,她轻轻地抚摸着楚风的脸庞,那细腻的触感让楚风感到一丝慰藉,柔声道:“风郎,我知道你心中所想。你的才华不应该被埋没,你的创新不应该被扼杀。”

她从古代文化的角度,为楚风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她讲述着古代的诗词歌赋,讲述着古代的文化传统,她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楚风干涸的心田。“风郎,你看,这诗经、楚辞,不也是从民间歌谣发展而来的吗?创新并非离经叛道,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薛瑶指着书架上的古籍,柔声说道。

楚风看着薛瑶,心中充满了感动。她的温柔,她的理解,她的支持,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握住薛瑶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暖,心中充满了力量。

书房里的气氛变得暧昧起来,两人的目光交织在一起,仿佛有千言万语要诉说。楚风轻轻地将薛瑶搂入怀中,那淡淡的体香萦绕在鼻尖,心中一片宁静。“瑶儿,谢谢你。”楚风在薛瑶耳边低语。

“风郎”薛瑶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瑶儿……”楚风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他低下头,吻上了薛瑶的唇……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书房里的宁静。

“将军,宫里来人了……”

[发生事件]

楚风深吸一口气,将薛瑶轻轻扶起,整理了一下略微凌乱的衣衫。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绝不会退缩!

他重新坐回书桌前,铺开一张宣纸,那纸张洁白如雪,提笔蘸墨,墨汁在笔尖晕染开来。这一次,他不再纠结于形式的束缚,而是任由灵感在笔尖流淌。

他想起了现代诗歌的节奏感,想起了唐诗的韵律美,他要将两者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低声吟诵着,脑海中浮现出苏轼的豪迈气概。

他笔走龙蛇,将现代诗歌的自由奔放与唐诗的抑扬顿挫巧妙结合,写下了一首全新的诗篇: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铁马金戈,梦回吹角。

不是英雄,不提当年勇,

只愿今朝,与你共赏这盛世繁华!

这首诗,既有唐诗的意境深远,又有现代诗歌的直抒胸臆。它不再拘泥于格律的束缚,而是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楚风相信,这首诗一定能够打动人心,让那些守旧派们看到,创新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将这首诗誊写了几份,悄悄地交给了几个相熟的年轻人,让他们在私下里传阅。他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就一定能够逐渐扩大影响,最终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

墨迹未干的诗稿,带着淡淡的墨香,像一只只无形的蝴蝶,悄然飞进了长安城的各个角落。

几天后,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楚风正在书房里整理书籍,突然,他听到窗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吟诵声。他侧耳倾听,那声音虽然稚嫩,但却充满了激情,正是自己新创作的那首诗!

楚风心中一喜,快步走到窗前,只见一个小书童正站在院子里,手捧一张纸,摇头晃脑地读着诗。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你……喜欢这首诗?”楚风忍不住问道。

小书童抬起头,看到楚风,先是一愣,随即兴奋地点了点头:“喜欢!这诗真带劲儿!比那些老夫子们教的诗好多了!”

楚风微微一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作品已经开始在年轻人中产生了影响。

小书童名叫李小虎,是长安书院的一名书童。他平日里负责打扫书院,整理书籍。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份楚风的诗稿。他被诗中那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所吸引,忍不住在私下里背诵起来。

很快,这首诗就在书院里悄悄传开了。年轻的学子们对这首诗充满了好奇,他们纷纷传抄,私下里模仿。一时间,书院里掀起了一股“新诗”热潮。

“嘿,你听说了吗?最近有一首诗,特别火!”

“什么诗?比王维的还厉害?”

“那可不!这诗,啧啧,简直绝了!我跟你说,我读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燃起来了!”

“真的假的?快给我看看!”

年轻人的热情,如同野火般蔓延。他们不再满足于那些陈词滥调,他们渴望新的思想,新的表达方式。楚风的诗,就像一粒火种,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激情。

然而,这股“新诗”热潮也引起了守旧派的注意。钱大学士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是对圣贤之道的背叛。“岂有此理!简直是伤风败俗!”钱大学士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这等歪诗邪说,竟然在书院里流传,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决定亲自前往书院,制止这股“歪风邪气”。他要让那些年轻的学子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值得学习的经典。

而楚风,也决定不再沉默。他要站出来,为自己的作品辩护,为创新正名。他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并非离经叛道,而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场传统与创新的对决,即将在书院展开。

长安城内,暗流涌动,一场文化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备轿!老夫要去书院会一会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钱大学士怒吼着,拂袖而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