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波诡云谲的大朝会(上)

换源:

  作为庆国庙堂最为隆重的大朝会,上次举行还是在年初元旦。

当今陛下的勤勉,向来被天下人称道。

据说在御书房批阅奏章,三更半夜仍旧伏案不起。

但又不像历代明君那般日日早朝,颇有些无为而治的意思。

庙堂衮衮诸公,除了几位重臣外,其他人一年见一次陛下就不错了~

今日也不是什么特俗日子,突然召开大朝会,倒是奇事一桩。

天蒙蒙亮的时候,午门之上鼓声隆隆,百官按照品级依次排列等候。

文东武西,泾渭分明。

庆国武将以秦业为尊,与文官之首的宰相林若甫,各执文武牛耳。

紧挨老将军的,自然是一路平步青云的大庆军神。

王朝最年轻的从一品的镇国大将军,逍遥侯卫川!

位极人臣,风光无量。

只是这一幕图景,在文武百官眼里着实有些尴尬。

秦家香火因卫候而断,就算主使并非后者,那在外人眼里也是不共戴天之仇!

瞧着两鬓霜白、虎躯佝偻的老人,百官们纷纷投来同情怜悯的目光。

秦业在朝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偶尔站出来说句话,那也是主持公道,大义凛然。

因此所有人对大庆这位铸国基石,大都观感不错。

至于背地里做的那些勾当,天下又有几人知晓?

此时群臣纷纷猜测,陛下突然召开大朝会,多半是因为秦家的案子。

秦二公子虽说官位不算显赫,但在军中地位非同小可。

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这一死,整个庆国仿佛地震了似的。

瞧瞧秦府夸张的丧事,京都几乎所有武将都来吊唁。

甚至各路驻军的大小将校,竟也罔顾军纪擅自出营,日夜兼程赶来秦府……

那一刻,天下人才见识到秦家的真正底蕴。

这桩案子若处理不慎,怕是真会引起军中哗变,举国震荡。

不过好在陛下圣明,总算安抚住了秦家和军方。

听说连太后那边都惊动了,专门召见秦恒遗孀进宫,又是赏赐又是开解。

更别提还有皇后和长公主……

加上大朝会,整个皇室算是给足了秦家面子。

秦老若还是不依不饶,那就说不过去了!

毕竟杀人凶手乃西胡左贤王,当然,卫候也难辞其咎。

祈年殿之上,想必这二位又是一番针锋相对,不死不休。

这也怪卫川,没事儿拉着人家喝什么酒啊?

人死了,他连吊唁二公子都懒得去。

但换个角度想,不去也对。

秦老可是一直将卫候视作杀子仇人,若大庆军神入府,那还了得?

午门外的群臣,以前素来是未入祈年殿之前,都会交头接耳议论。

但今日却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这桩案子太大,谁闲的没事儿会自找麻烦?

那二位可都是九品高手,隔着墙都能听到呼吸心跳声。

午门前没什么动静,但却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武将这边,几乎所有人都是横眉冷对,面色愠怒。

一道道寒光不时抛向身躯伟岸的大庆军神,大有啖其肉饮其血的意味。

对面以林相为首的文臣们,则是表情不一,各有心思。

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摇头叹气,亦有人不动声色……

庆国文武之间,看似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其实暗地里,巴不得武将集团斗的不可开交!

自古文人相轻,武人相重。

而文武之间,又像是无法破解的一道魔咒,紧紧箍在读书人和武夫头上。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

一是嫉妒心作祟,相比文官升迁,武将们凭借军功可一路扶摇直上。

就比如大庆军神,二十来岁便位极人臣。

读书人怕是一辈子也望尘莫及!

其次便是手握兵权的武夫们,可是王朝国祚延绵中,最不稳定的祸乱因素。

要知道,自古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便是这些莽夫武人!

最后,就是刻在骨子里的文武相轻。

武官卖命,文官卖嘴。

武官认为这群书呆子只是嘴皮子功夫了得,保家卫国还得靠他们。

而文官认为这群莽夫胸无点墨,只知道杀人,当不起国之重任。

所谓的文武相谐将相和,历史中这样的例子,掰着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至于庆国那位军神卫川,在朝中的风评实在令人堪忧。

就差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功成名就的这五年,别说回京向枢密院述职,连面圣谢恩都推三阻四。

这等不顾朝廷礼法的狂悖之徒,简直大逆不道,耸人听闻!

好不容易来了京都,居然如此轻视文武百官,十里相迎都不领情。

还拉着大皇子乔装进城,天底下哪见过如此目中无人的家伙?

撇开这些罔顾礼法的举动不说,这才来了京都几日不到,都快把天捅了个窟窿。

今儿不是堂堂二品枢密使拔剑自刎,明日便是秦家香火断绝……

因他一人,整个京都被搅得乌烟瘴气,天下大乱。

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如此纵容此子胡作非为?

庆国少了他这个军神,难不成会亡国吗?!

此时文官队列中,便有一位大言官忿忿不平。

一边紧了紧袍袖中的几份奏章,一边冷眼盯着逍遥侯。

上次小朝会人太少,今儿文武百官都在场,定要细数此子的十大罪状!

左都御史赖明成眉毛一挑,又看向最前排的老将军。

这个秦业,他也得参一本!

各路驻军武将罔顾法度,为了吊唁秦二公子竟然擅离军营,简直无法无天。

另外陈萍萍林若甫这些显赫权臣,今日也一并参喽!

大朝会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赖明成绝不会轻易放过。

为庆国,为陛下,他就算血溅祈年殿也要正本清源,革故鼎新!

天下百官之首的林若甫,这会儿眉心紧皱,思绪万千。

他隐隐觉着,陛下此番一反常态召开大朝会,绝不仅仅是为了秦家的案子。

这位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心思深沉如渊。

秦家和诸将该安抚的都已经安抚,西胡左贤王派人行刺,证据确凿,铁案一桩。

有必要再为秦家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而且偏偏选在陈萍萍离京之前……

一念至此,这位宰相大人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待会儿祈年殿之上,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切莫卷入那二位之间的是非旋涡。

同样思绪翻涌的,还有离着林相不远的军方大佬。

昨日见了鉴查院一处主办后,秦业几乎彻夜未眠。

原本对朱恪还抱有一丝希望,指着他这个能人找到卫川的蛛丝马迹。

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厮掩盖的可谓滴水不漏,天衣无缝。

再查下去,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而陛下那边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快刀斩乱麻,决不允许事态继续扩大。

今日祈年殿之上,想必就是盖棺定论,再不允许有其他声音。

但有必要召集百官开大朝会吗?

秦家这面子,是不是也给的太大了?

不论怎样,此事决不能一笔带过!

就算朝廷定案,姓卫的也不过多活几日罢了~

有二皇子暗中支持,他就不信斗不过大庆军神……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