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波诡云谲的大朝会(中)

换源:

  皇城午门之上,隆隆鼓音雄浑激荡,响彻天地。

巍峨城门缓缓开启,文武百官在礼部官员引领下,缓缓朝祈年大殿而去。

武将班列中引人注目的逍遥侯,长舒一口气,跟在秦业身后。

之前卫川始终目不斜视,巍然而立。

只是瞧了眼不在文武序列中的两位皇子。

庆国如此隆重的大朝会,怎么可能少了那二位?

但也只是远远瞅着二人背影,不知长什么样子。

太子壮实一些,个子也高,蟒袍玉带下倒也身姿挺拔,卓尔不群。

只是动不动就撑腿捶腰的二憨子举动,让人有些忍俊不禁。

他可是一人之下的庆国储君,大朝会面对文武群臣,成何体统?

也难怪坊间说他才疏学浅,品行不端,实难继承大统……

不过予穿越者卫川而言,这位太子却不可小觑。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深藏不露的李承乾,又岂是天下人想象那般?

有其父必有其子,庆帝这两个儿子,没一个特么简单。

至于二皇子李承泽,虽没有太子那般轻浮举动,却也特立独行,不拘一格。

听说在自己府中赤脚而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比起品行不端的太子,这位瑕不掩瑜的二殿下,似乎更被天下人认可。

聪慧无比,才华横溢,人缘儿更是好的不得了……

几乎样样都碾压太子!

十三岁封王,册封仪式比起当年立储君还要隆重。

十四岁修建的王府,奢华程度丝毫不逊东宫,甚至还默许他广纳门客,培植势力。

十五岁时,与太子一同入御书房旁听朝政,在群臣面前大加赞许……

在外界看来,东宫储君的地位早已摇摇欲坠。

说不准哪一日,太子之位便会被李承泽取而代之!

而身处庙堂旋涡中心的卫川,岂能不为将来打算?

棋盘之上,没人可以置身事外。

扳倒秦家之后,他这个大庆军神,势必成为两大皇子争权夺利的棋子。

只不过他这颗棋子,可是会掀翻棋盘之人!

…………

祈年殿鱼贯而入的文武百官,分列左右,静等天子驾临。

卫川扫了眼帷幔后那张软榻,心里微微一笑。

这位皇帝陛下还真是不走寻常路,大朝会都遮遮掩掩,不愿群臣见他面色起伏变化。

将龙椅换成软榻,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帝王心术如他一般,真可谓是登峰造极。

不过他高兴的,还是迈入这座恢宏殿宇时,脑海中传来的声音。

毕竟是整个庆国最重要的场所之一,签到抽奖的机会自然少不了。

而此番奖励的,竟然是“剑心通明”!

以剑证道心通明,青衫磊落长歌行。

剑道中的通明之境,乃是天下剑士追求的极致心境,也是明悟一切剑机剑理的法门。

拥有剑心通明的人,仿佛是天生剑胎一般。

随意斩出一剑便是石破天惊,剑仙一剑!

剑即是心,心随意动。

卫川极力克制自己的激动之情,只是嘴角微微翘起。

昨日签到一石居得了上品玄丹,当晚他便突破至九品上的境界。

十二隐龙卫也跟着鸡犬升天,再进一步。

祈年殿的剑心通明,更是让他成就剑道极境。

从此再不用担心“四象剑诀”的杀力不够!

收敛心绪的卫川,又将目光投向秦业。

他倒要看看,那尊打不动的琉璃宝瓶身,今后能不能扛住自己的杀人剑气?!

此刻祈年殿之上的两张宽大座椅,端坐一文一武两大魁首人物。

难得不打瞌睡的老将秦业,直勾勾盯着地面,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宰相大人正襟危坐,微阖双眸,举止间不失丝毫礼仪风度。

俄顷,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陈萍萍,推着轮椅来至殿前。

鉴查院不在六部之列,他这个院长身份又极为特殊。

因此并未和其他文武百官一样,等在午门之外。

听闻宫中专门为他留有一条通道,外人不得而知。

至此,大朝会唯一有资格坐着的三位大人物,齐聚祈年大殿。

再瞧那二位躬身肃立的皇子殿下,对他们也是毕恭毕敬的一副模样。

武将那边秦业不在,大庆军神自然是当仁不让,位列头班!

而文臣则是户部侍郎范建首当其冲,站在了最前面。

足见这位超品的司南伯地位超然,何其受陛下器重?!

范大人眼神掠过卫川时,轻轻点了点头,笑意满面。

“卫候年纪轻轻,便是我庆国一等侯爵大将军,了不起啊~”

百官之中,这也是头一位和逍遥侯打招呼的大人物。

上次小朝会,二人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对卫川还不甚了解的司南伯,除了礼貌几句外,别无其他。

今日不知为何,偏偏在大朝会主动开口,而且满是毫不遮掩的溢美之词?

尤其还当着秦老将军的面,当真这么无所忌惮吗?

群臣瞧见这一幕,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

连轮椅上的陈萍萍也好奇,这个老家伙是不是吃错药了?

祈年殿上的衮衮诸公,几乎没人愿意搭理卫川,尤其是秦业在场的情况下。

他倒好,打招呼就打招呼呗~怎么还莫名其妙夸了一句?

陛下身边两个最信任的人,其中一个已经被裹挟到这场风波中。

这个范建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就不能给陛下省省心吗?

此刻卫川闻言后,拱手抱拳道:“司南伯谬赞,全赖陛下隆恩浩荡罢了~”

若是平日里官员之间相互吹捧,倒也无所谓。

可偏偏是这二位,群臣顿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高高在上的秦业头也不抬,充耳不闻。

心里却也是抓心挠肺,一阵别扭。

风口浪尖之上,司南伯跟着裹什么乱呐~

宰相林若甫笑而不语,心思这场戏,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而不远处两位皇子,忽然抬头对视一眼。

心照不宣,意味深长。

唯独大庆军神波澜不惊,只当是同僚之间的客气寒暄。

随着一声清脆磬音传来,祈年殿顿时一片肃静。

百官整肃衣襟,扶正头顶官帽后躬身如虾。

帷幔之内,宽衣博带的庆帝端坐软榻之上。

“近来京都喧嚣异常,接连两桩大案震动朝野,诸位爱卿都知道了吧?”

祈年殿群臣微微点头,无人敢应声回答。

庆帝卷起衣袖,右臂搭在桌案。

“那就先说枢密院的事儿,这案子诸位可有异议?”

下一刻,衮衮诸公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

问及枢密院杜衡,满朝文武倒是异口同声,齐心齐德。

为报私仇加害卫候,死不足惜!

所谓人走茶凉,京都没什么根基的枢密副使,谁会替他说话?

庆帝点点头,阴鸷眼神扫了眼满朝文武。

“既然枢密院之案了结,秦二公子的事儿,今日也该有个定论~”

不同于杜副使的无人问津,庆帝谈及秦恒之案时,祈年殿上的武将们顿时群情激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