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波诡云谲的大朝会(下)

换源:

  “陛下,小秦将军文武双全忠烈之后,乃国之栋梁,却被人加害枉死,还请陛下主持公道!”

“此案卫川嫌疑最大,望陛下将其押入天牢,严加审讯!”

“即便幕后真凶是西胡左贤王,但小秦将军因他而死,请陛下严惩卫川。”

“逍遥侯居功自傲,目无军纪国法,多次阵前斩将,还请陛下治罪。”

“卫川拥兵自重,私自训练百余雷骑,居心叵测,有谋逆之嫌……”

“国贼一日不除,大庆将永无宁日,请陛下斩了此獠!”

“…………”

祈年殿之上,满朝武将顷刻间群情激奋,炸锅了一样。

一个个张牙舞爪,面目狰狞,那副架势像是要生吞活剥了大庆军神似的。

对面的文官们见状,更是胆战心惊,后背发凉。

原来这群莽夫耍起嘴皮子,竟也是这般咄咄逼人,言辞犀利!

口中一条条罪状先不论真假,那可都是要人命的滔天大罪……

左都御史赖明成撇撇嘴,比起这群武将,他袖子里参卫川的奏章,简直小巫见大巫!

这怎么“谋逆”二字都出来了?

户部侍郎范大人心里一紧,斜瞅了眼逍遥侯,不禁替他捏了把汗。

卫川这究竟是得罪了多少人啊?

转念一想,他有今日之祸,也并非没有预兆。

定州大营之所以有今日局面,那也是拿秦家嫡系的命换来的。

大殿上这些功勋武将以秦家马首是瞻,当中应该不少人的亲友故旧惨死西北。

一笔笔血债,他们早就想和卫川讨回来。

可惜这五年人家在定州稳若磐石,又有统兵的大皇子照拂。

轮谁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趁着秦二公子的案子,他们还不疯狂报复?

此刻怕是武将集团中,除了京都守备外,几乎都成了军神的敌人。

说起叶重,今日倒是耍了个滑头,早早称病告假躲了个清闲。

范建摇头苦笑一声,又撇了眼逍遥侯。

这般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局面,也不知他如何应对?

对卫川一反常态的司南伯,并非临时起意,突然关心起了自己的邻居。

而是因为即将赴京的一个人!

那便是养在儋州的私生子,范闲。

这孩子若来京都,惹出的乱子恐怕丝毫不逊大庆军神。

趁着还有时间,他必须为范闲提前筹谋计划,多找些帮手。

试问连陛下和陈萍萍这样的人,都能对卫川青睐有加,不遗余力的维护。

可想而知其军神之名,绝非沽名钓誉浪得虚名!

尤其是秦恒之死,更是让司南伯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范闲若有此人襄助,那他在京都可保无虞。

至于和秦家的恩怨,范大人早已心知肚明。

这世上,最是了解陛下的,不就是他和陈萍萍吗?

相信用不了多久,此子定然是庆国第二个秦业!

另一边轮椅上的陈院长,瞧着所有武将对军神群起而攻之,却丝毫不担心。

他卫川在定州大营的所作所为,鉴查院能不知道?

就如同秦恒的案子一样,杀人杀的天衣无缝,什么毛病也挑不出来。

这也是他派朱恪负责此案的原因之一。

很简单,他什么也查不出来,但至少能先稳住秦家。

天下人都说卫川是军神兵仙,战必胜攻必取。

但极少有人知道,他的城府韬略和狡诈心思,才是最大的底牌。

京都这两桩案子,还不够说明问题的吗?

陈萍萍不动声色地看了眼秦业,别说,老将军这戏演的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大殿都吵成一锅粥了,老来丧子的这位却只顾偷偷抹眼泪。

再瞧卫大军神,面不改色心不跳,微阖双眸之际云淡风轻。

像是那些诛心的话与己无关一样……

至于帷幕纱帐后的陛下,谁也看不清他的表情变化。

但陈萍萍猜的出来,这位的脸色应该不怎么好看。

陛下生气的,不是那些构陷卫川的罪名。

而是武将结党带给庆国的危害,较之文臣们更加可怕!

“肃静,肃静!”

大殿一侧的候公公猛甩拂尘,开口制止大殿的混乱。

当着陛下的面,他们也太放肆了~

明明是议论秦家的案子,怎么突然之间,成了声讨卫候的一场公审?

下一刻,帷幕后传来陛下的轻咳声。

“卫川,你这位讨人厌的大将军逍遥侯,也不解释一下吗?”

卫川轻松一笑,朝右跨出一步。

“陛下,那臣也说说?”

“没人堵你的嘴!”

“谢陛下~”

卫川转过身,扫了眼大殿之内的将军们,眼神中既有轻蔑,也有可怜。

能站在祈年殿的,大都是和自己一样百战沙场,靠着军功一步步走到今日。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只可惜,当年铮铮铁骨的汉子们,在京都这处温柔乡风骨如野草,一弯再弯!

卫川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敢问哪一位是荡寇将军曹松?”

“俺便是,卫候有何指教?”

人群中一个趾高气扬的黑脸将军,踏出一步。

也是方才诸将声讨卫川时,嗓门最大的一位。

“我问你,三年前京都运往定州大营的十万支羽箭,为何半数都不足?”

“红山口大战之后,朝廷犒赏边军的金银,又为何少了五千两?”

“本候若是没记错,负责此事的,便是你这位荡寇将军吧?”

曹松听罢后,登时满面怒火。

反驳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有什么证据说是本将贪墨军资?”

言语间,没什么城府的黑脸将军明显底气不足,再没有方才声讨大庆军神时的慷慨激昂……

明眼人谁看不出来,这位是做贼心虚。

倘若真如卫川所言,那军方贪腐问题可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难怪庆国军费连年暴涨,像是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深渊。

原来都是被这帮蠹虫贪墨,简直是无法无天,罪该万死!

卫川看了眼对面义愤填膺的文官们,即刻回归正题。

有些事点到为止便好,剩下的,自然有人会顺藤摸瓜,严查军队贪腐。

“那曹将军说我阵前斩将,胡乱杀人……证据呢?”

捉贼捉赃,没证据的话,谁不会说?

况且方才的话,卫川早有真凭实据,绝非信口开河。

只不过参那姓曹的一本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不如给他攒着,最后一击致命!

本就心绪发慌的荡寇将军,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他哪有卫川的罪证,不过是趁机攻讦,讨好秦家罢了~

卫川轻蔑一笑,眼神掠过他后,又扫了眼那群武将。

“敢问谁又是安夷将军林褚山?”

…………

不到小半个时辰,逍遥侯挨个收拾了七八位依附秦家的功勋武将。

走私贪墨、陷害忠良等等,一桩桩一件件具都是言之凿凿,证据充足。

原本只是议论京都两桩案子的大朝会,成了满朝武将讨伐大庆军神的公审。

直到此刻,又逐渐演变为揭露军方腐朽黑幕的大会……

胆战心惊的将军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像是泄了气的皮球。

轮谁也不敢抬头直视卫川,生怕被他揪出来揭穿老底儿。

文臣们面对这些耸人听闻的事件后面面相觑,满目震惊。

帷幕后的皇帝陛下,更是气的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查,给朕彻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