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琼林宴

换源:

  “嘶!”

“来人”

清晨,阳光洒落到屋子里,宿醉一宿的欧阳旭,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

只觉得头痛欲裂,仿佛在里面塞了个铅球。

“噔噔噔!”

高大威猛的许褚,仿佛要把地板踩烂一样,迈着大步就冲进了屋子里。

“来,少爷!”

“擦个脸吧!”

许褚手里捏着一个铜盆,拿条毛巾湿了湿水,就直接糊在了欧阳旭脸上。

“我……”

“干!”

“滚球!”

这一下子差点没给欧阳旭干自闭,过了好一会才缓和过来。

只觉得有一只驴蹄子,踩在了自己脸上一般,差点没给他闷死。

“你去,给招几个女使过来。”

“是!”

许褚闷声闷气的应了一声,抬手还想要去帮欧阳旭擦脸。

“滚蛋!”

“哦!”

“等下!”

“少爷,还有何吩咐?”

许褚身子一顿,连忙又止住了步子。

“把毛巾给我,我自己擦!”

“那个,女使就先不要招了。”

欧阳旭接过毛巾,自己擦了擦脸。

他倒不是怕了赵盼儿,只不过是为了避免麻烦罢了。

毕竟,万一要是长得像神仙姐姐,还是值得尊重一下滴!

嘻嘻!想到这里怎么有点开心呢?

“公子!”

“公子!”

“时间到了,我们要出门了。”

见到自家少爷连句话也不说,就一直坐在床边傻乐呵,就连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许褚都有些了发毛了。

“哦,何事啊!”

“咕噜噜噜……呸!”

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茶水漱了漱口,欧阳旭有些含糊不清的发问。

这许褚倒也算是粗中有细,洗漱的东西倒是准备的周全。

洗漱完毕的欧阳旭还是有些头疼,虽然宋朝的酒度数低,可也架不住喝的多。

顾廷烨那小子花样多也就算了,没想到那些与他交好的权贵子弟居然个个如此。

劝酒的花招那是层出不穷,猜起拳来个个生猛如虎。

就连躲在角落不吭声的盛长柏,那也不是一个好捏的软柿子。

好在仗着后世高纯度酒水的洗礼,他也算是横贯八方,然后横着回了家。

嘶!

说不得注意一点形象,可不能如此放浪形骸。

不然要是传到当今官家耳朵里,那可就不妙了。

刚刚中第就跟东京城的权贵子弟厮混到了一起,这可不就是攀炎附势,结交权贵的典范吗?

“那个,少爷!”

“今天要去官家那里参加琼林宴啊!”

“还是要赶紧些才好,莫要去迟了。”

依照许褚平日里闷不作声,半天都蹦不出来了个屁的性子,现在也是着急的不行。

“啊?”

“快……去给我取挂新衣来。”

“备马!”

欧阳旭当即有些麻爪,居然把这茬都能给忘了。

琼林宴啊!

这可是要入宫赴宴的,昨日居然宿醉至此,跟谁喝的酒来着?

袁家袁文绍,顾家顾廷烨,还有梁家四郎?

这几个兔狲,用心居然歹毒至此?

对了,还有盛长柏这货。

啧啧,果然都是好兄弟啊!

“走,走走!”

“快走!”

欧阳旭赶紧收拾好着装,紧赶慢赶的出了院子,打马就往皇宫急奔。

“哟,欧阳兄骑术了得啊!”

“昨夜喝了那么多久,还能如此稳健?”

欧阳旭这边刚策马过了宣德门,迎面就撞上了一架马车。

赫然乃是盛家的马车,车内自然是今日同要去赴宴的盛长柏了。

“哎,可怜我囊中羞涩,实在是置办不起马车。”

“不像盛兄这般,倒是悠哉啊!”

面对盛长柏略带调侃意味的问话,欧阳旭倒也不脑,只是可怜兮兮的开始卖惨。

昨夜由顾廷烨牵线,重活一世的欧阳旭,经过各种电视剧的熏陶,再结合自身的经验,为人处方面倒也是颇有心得。

一场酒局下来,已经是混的如鱼得水。

当然,这也不排除他如今身份的缘故,若他还是往常的穷酸学子,恐怕还是无人问津。

“哈哈哈!”

“不若你我同乘?免得说自家兄弟亏待了你。”

电视剧中的盛长柏,总是给人一种古板的印象。

可等欧阳旭真接触了过后,才发现对方也是个闷骚的主。

“去、去、去!”

两人大男人共乘一车像什么话,可别被人误会是断袖之癖了。

“哎,你我兄弟之间何须见外。”

盛长柏却是没有领会到,欧阳旭那满是嫌弃的眼神,只当他是不好意思。

“我只喜跟女子同乘!你就不要凑合了。”

对于盛长柏的盛情邀请,欧阳旭自然是不屑一顾,骑马他不香吗?

速度不必马车要快,还显得我英姿勃发。

“哈哈哈!”

“我先走一步。”

挤兑完盛长柏过后,欧阳旭可谓是心情大好,可不愿留在原地给其反唇相讥的机会。

直接打马扬鞭,一溜烟就跑远了。

“额……有辱斯文!”

盛长柏气结之下,也只能挤出这句话了。

琼林宴。

宋太祖规定,在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

而由于设宴的地方,则是东京汴京城西的皇家花园。

此皇家花园名曰琼林苑,故该宴会就有“琼林宴”之称。

本就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

参加宴会的都是当今新科进士,由当朝宰相主持,官家不会露面。

这种宴会自然不会有人迟到缺席,就好比没人会嫌弃脖子上脑袋的重量一样。

待到时辰已到,当今朝堂清流魁首柯政柯相公排众而出,开始主持宴会。

琼林宴不是一般宴会,可不是人齐了就要坐下开席吃饭了。

宴会的第一项事宜,就是宣布当今官家对于新科进士门的赏赐。

这些赏赐主要有“诗”、“书”、“袍”、“靴”、“笏”、“冰”等几类。

其中,“诗”是皇帝亲自作。

由柯相公代为宣读,其中都是勉励之意。

当场众进士自然是高呼万岁,表示自己一定不负圣恩。

“书”主要是一些儒家经典,例如《大学》、《中庸》等典籍,官家的用意大概是让进士们经常翻阅,牢记儒家的修身治国之道。

“袍”、“靴”、“笏”不用说,这是官员们的日常着装行头。

如今是四月天,天气并不炎热。

皇帝赐冰可不是为了给进士们解暑,而是期盼他们能像冰一般洁身自好,为官清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