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信心满满

换源:

  一匹汗湿的战马冲破宫门,马上的信使顾不得礼仪,翻身下马,踉跄着跑到御书房外,高声呼喊:“八百里加急!北方急报!”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打破了宫中的宁静。赵扩剑眉微蹙,接过信使递上的密信,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北方边境,一支元朝残部突然南下,与驻守边境的明军发生了冲突。虽然规模不大,但这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元朝残余势力并未完全臣服,边境局势依然暗流涌动。

“传令下去,明日早朝,议事殿议事!”赵扩沉声下令,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明白,新生的王朝百废待兴,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攘外必先安内。

翌日清晨,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满了皇宫。议事殿内,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气氛庄重而肃穆。赵扩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下方群臣,沉声道:“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大家来,是为了商议国家发展大计。”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应道。

“如今元朝已灭,我大明王朝建立,这是我华夏儿女的胜利,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赵扩语气激昂,“但百废待兴,如何才能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何才能让这个国家长治久安,还需诸位爱卿集思广益,共商国是。”

汪德臣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推行新政,稳定民心。”

“哦?爱卿请细说。”赵扩示意汪德臣继续。

“臣建议,首先要进行土地改革,将无主荒地和没收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汪德臣侃侃而谈,“其次,要改革税收制度,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商业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汪德臣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治国理念,殿内不少官员听得频频点头。赵扩也不禁感叹,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谋士,的确有着治国安邦的才能。

“陛下,”一直安静坐在一旁的李婉儿起身说道,“臣妾也有一些想法,想与陛下和各位大人分享。”

李婉儿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有着不输男儿的见识和胸襟。赵扩对她一向敬重,见她主动开口,便笑着说道:“皇后请讲。”

“自古以来,女子多居于内宅,相夫教子,鲜少有机会参与国家大事。”李婉儿语气温和,却透着一股坚毅,“但女子同样是国家的一份子,也应当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臣妾建议,可以设立女子学堂,教授女子识字算数,学习各种技艺,让她们能够自食其力,不再完全依附于男子。”李婉儿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些收容机构,收留那些孤苦无依的妇女儿童,为她们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李婉儿的提议,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一些思想保守的大臣面露难色,但碍于皇后的身份,又不好出言反驳。

赵扩却对李婉儿的建议表示赞赏,他点头说道:“皇后所言甚是,女子也应当拥有平等的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环视群臣,语气坚定地说道:“朕决定,采纳皇后的建议,设立女子学堂,兴办收容机构,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赵扩的支持下,李婉儿关于女性权益和社会福利的建议得以顺利推行。这也为大明王朝日后的繁荣昌盛,奠定了一个更加稳固的社会基础。

“刘福通听封!”赵扩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福通应声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朕封你为南方总督,负责南方各省的治理和发展。”赵扩的目光落在刘福通身上,带着几分期许,“南方物产丰富,但也经历了战乱,百废待兴,你可要好好治理,造福一方百姓。”

“臣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刘福通语气铿锵,掷地有声。他心中明白,这是赵扩对他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南方,将是他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新天地!

赵扩的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陈友谅,这位曾经的对手,如今眼中已不见昔日的锋芒,取而代之的是几分落寞和迷茫。

“陈友谅。”赵扩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却让陈友谅心头一震。

他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曾经与自己争夺天下的男人,如今已是一国之君,而自己却成了阶下之囚,心中五味杂陈。

“罪臣在。”陈友谅低垂着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苦涩。

“朕知道,你心中不服。”赵扩语气平静,却仿佛洞悉了陈友谅的一切心思,“但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你也不必太过介怀。”

陈友谅默然,他知道赵扩说的是事实,只是心中始终难以释怀。

“朕今日封你为边疆防御使,负责抵御北元残余势力。”赵扩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可愿意为朕效力,戴罪立功?”

陈友谅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明白,这是赵扩给他的机会,也是对他的一种考验。

“罪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陈友谅单膝跪地,语气坚定,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也是他重新开始的机会。

赵扩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知道,陈友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他能忠心为国效力,未来必将大有可为。

安排好了朝中大事,赵扩决定微服私访,去民间体察民情。他换上了一身粗布麻衣,带着几名侍卫,悄悄地离开了皇宫。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路边荒芜的田地和衣衫褴褛的百姓,赵扩心中不禁一阵酸楚。他知道,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百姓的生活依然十分困苦,要想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走进一间破败的茅草屋,只见屋内空无一物,只有一对年迈的夫妇,相依偎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老人家,你们这是怎么了?”赵扩关切地问道。

老人家抬起头,浑浊的眼中满是绝望,“我们老了,没有力气种地,也没有粮食吃,只能等死了。”

赵扩心中一阵刺痛,他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老人家,“这些钱你先拿着,买些粮食和衣服,日子会好起来的。”

老人家颤抖着手接过银子,老泪纵横,“谢谢恩人,谢谢恩人……”

赵扩摇摇头,他知道,这只是杯水车薪,要想真正解决百姓的疾苦,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路上,赵扩走访了不少地方,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也听到了百姓的心声。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回到皇宫,赵扩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国家建设中。他深知,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他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努力恢复因为战乱而凋敝的社会经济。他重视教育,广开科举,招揽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几年过去了,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天,赵扩正在御花园与皇后李婉儿闲聊,忽然侍卫急匆匆地赶来,手中高举着一封信件,神色慌张。

陛下,北方急报!

赵扩心头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接过信件,展开一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信中说,北元残余势力屡屡骚扰边境,最近更是变本加厉,大举进犯,边境告急。

看来,这天下太平的日子,终究还是太短了啊。赵扩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他猛地站起身,将信件递给李婉儿,语气坚定地说道,传令下去,召集众臣,明日早朝,议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