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崖的胜利,让赵扩的军队士气高涨,但赵扩心中清楚,这只是个开始。蒙古人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回到京城后,赵扩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立即召集了大臣们,在宫殿内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诸位爱卿,鹰嘴崖一战,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蒙古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战他们接下来的疯狂报复!”赵扩坐在龙椅上,语气沉稳有力。
“陛下所言极是,”汪德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蒙古人此次南下,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汪丞相,依你之见,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赵扩问道。
汪德臣沉吟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我们应该分两步走。首先,我们要趁着这次胜利的余威,收复失地,将蒙古人赶回草原。其次,我们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加强军队训练,积蓄粮草,等待时机成熟,一举北伐,彻底解决蒙古人的威胁!”
“嗯,”赵扩点点头,赞同道,“汪丞相所言甚是。传令下去,各路大军休整完毕后,立即分头行动,收复失地!”
“遵旨!”众将领齐声应道。
宫殿外,皇后李婉儿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她召集了后宫所有的嫔妃和宫女,号召大家为前线的将士们缝制衣物,筹集粮草。
后宫的女子们虽然养尊处优惯了,但此刻都毫无怨言,纷纷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她们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她们这些皇室中人。李婉儿亲自带领宫女们,将宫中积攒的绸缎布匹拿出来,裁剪缝制成冬衣,送到前线去。她还要抽出时间,去慰问那些在战斗中受伤的将士,鼓励他们安心养伤,早日重返战场。
赵扩深知,军心士气是赢得战争的关键。鹰嘴崖一战后,他并没有留在皇宫中享受胜利的喜悦,而是选择立刻赶往军营,他要亲眼看看自己的士兵,鼓舞他们的士气。来到军营,赵扩没有惊动任何人,他独自一人走在营帐之间,看着士兵们操练、吃饭、休息,心中充满了感动。这些士兵,都是为了保家卫国才离开家乡,来到这艰苦的战场上,他们都是国家的英雄!赵扩在一个个营帐间走过,与士兵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士兵们看到皇帝亲自来慰问他们,都激动万分,士气更加高涨。
“陛下放心,我们一定誓死保卫国家,绝不让蒙古人踏入中原半步!”士兵们的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军营。
与此同时,汪德臣也没有闲着,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在战争开始之前,必须摸清敌人的底细。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前往蒙古人控制的区域,收集情报,打探消息。这些探子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精锐,他们乔装打扮,潜入敌后,冒着生命危险,将蒙古人的兵力部署、将领信息、粮草辎重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回后方。
城门大开,赵扩身穿龙袍,骑着高头大马,在万众瞩目中缓缓走出。阳光照耀在他的盔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天神下凡。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欢呼声、锣鼓声响彻云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希望。他们将亲手做的食物、缝制的衣物递到士兵手中,饱含热泪地说着:“陛下,一定要凯旋归来!”
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赵扩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蒙古军队善于骑射,机动性强,很可能在行军途中发动突袭。他命令军队保持警戒,斥候不断巡逻,随时防备敌人的偷袭。
果然,在经过一片密林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数百名蒙古骑兵如同一群饿狼般冲出,弯弓搭箭,朝队伍袭来。士兵们顿时有些慌乱,赵扩临危不乱,大声喝道:“不要慌!弓箭手,准备!”
只见早有准备的弓箭手迅速排成阵列,对着来犯的蒙古骑兵就是一阵齐射。箭如雨下,蒙古骑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赵扩趁机指挥军队发起反击,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很快便将这股蒙古骑兵击溃。
接连几次的小规模战斗,都以赵扩的胜利告终。这极大地鼓舞了军队士气,士兵们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在赵扩的带领下,一定能够战胜蒙古人,收复失地!
一天夜里,赵扩率领军队来到一座被蒙古人占领的城池下。这座城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蒙古军队在城墙上部署了重兵把守。
“陛下,强攻恐怕会损失惨重。”一名将领担忧地说。
赵扩望着城墙上闪烁的火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传令下去,准备夜袭!”
是夜,月黑风高,正是行动的好时机。赵扩亲率一支精锐部队,悄无声息地摸到城墙下。他们在黑暗中攀爬城墙,与城墙上的蒙古守军展开激烈的厮杀。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城墙上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空。经过一番血战,赵扩终于率军攻破城门,杀入城中。蒙古守军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杀得溃不成军,这座城池最终回到了赵扩的手中。
捷报传回后方,百姓们欢欣鼓舞,纷纷为赵扩的胜利欢呼。然而,赵扩心中却没有丝毫的轻松,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