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他的遗嘱

换源:

  仅仅是遗嘱的开头,就让许多人沉默下来。

一股言明的情绪从心底冒出。

圣人早就知晓自己的结局,所以才作写出遗嘱?

人们不能想象他写作时有着何种想法。

他已经预料到如今的场景。

写着遗嘱的自己还活着;

可是,当人们看见遗嘱的时候,他已经离世。

中间隔着的是生与死。

听闻开头,草神只觉鼻头一酸。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她身为智慧之神,从文字中体会得更多。

短短两句话就能看见一个场景:

窗边的阳光开始西斜,他独坐在房间中。

思考良久也不知道如何下笔。

执笔,放笔,叹气,再度执笔。

最后,将自己心中所想原封不动的写下。

于是就有了开头: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阴间一鬼。】

在心中默念一遍,人们也能明白其中蕴含的感情。

原本逐渐平息的哭声,此刻再度回响。

“圣人预料自己会死,才写下遗嘱...”

“呜呜...他当时是怀着怎样的感情书写遗嘱的?”

“先生,唉...”

大家都能明白其中不舍。

理解后,才越发觉得悲伤。

双手拿着金纸微微发抖,胡桃连忙深呼吸。

她在心中安抚自己:

现在正当众宣读遗嘱,不能让感情影响自己。

胡桃啊胡桃,你可是往生堂堂主。

众目睽睽之下,可不能冷场。

要将他的遗嘱完整的读出来!

想罢,胡桃恢复冷静。

她拿好遗嘱,继续宣读着:

“近来几天,总觉浑身无力,大抵病症加重了罢。”

“想四处走走,晒晒太阳却走不动,连泡个茶都得找人帮忙。”

“周围人很着急,我却觉不治之症无需声张,免得大家挂念。”

“看样子,是需要提前交代一下事情。”

“本来,遗嘱是需要写给亲属,分配遗产的。”

“我两不沾就想做罢。”

“但,思来想去还是留一张罢。”

读到这里,胡桃停顿下来。

即便表面不动声色,但她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这张遗嘱不久前才送到胡桃手中。

宣读之前,没有任何人知晓内容。

现在,人们才了解到很多事情。

一瞬间,人群骚动起来。

“原来圣人是身患不治之症才去世的!”

“为什么不告诉大家圣人身体有恙?”

“到底是哪些人?!眼睁睁的看着圣人离世!”

“先生连走路都困难,你们为何不去寻良医?!”

起先,人们只突然得悉圣人去世之事。

并不了解其中细节。

如今,遗嘱透露出许多情报。

圣人明明身患绝症,却被封锁消息。

最后,当大家知道时,圣人已经死寂。

不得不说,很让人觉得是有人故意隐瞒导致悲剧。

一部分激进之人自然免不了愤怒。

一些悲伤之人神情也带着怒色。

白发正义之神顿了顿手杖出声:

“遗嘱中圣人已经说明不想声张,自然是要求朋友也如此。”

“上面都说了朋友们很着急,她们会干看着吗?”

“你们要质疑圣人的朋友,圣人自己的决定?”

虽说如今已不是正义之神,但大家还是尊敬她。

如此一问,人群顿时清醒不少。

谁会去质疑圣人本身?

可是,有些人并不满意这个答案。

当下就有人发问。

“就算是圣人自己决定,也不能不进行救治啊!”

“对啊,怎么能任由圣人病情加重!”

“即便是不治之症,公布出来也不是没有治好的可能!”

这样的话语也代表很多人内心所想。

如此发问的人都是真正内心尊敬圣人的。

一头绿发、脖子缠绕着一条白蛇的眼镜男子回应:

“并非各位所想那般,任由先生病情加重。”

“是我医术不精,无法治愈先生之病。”

“已然叫来各国精通治疗之人,但是先生的病...”

“各位,要怪的话,就怪我吧!”

脖子上的那条蛇叹气低声道:

“唉,这事也不怪你...”

“没必要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周围人神色一怔。

这男子与白蛇就是白术与长生。

「不卜庐」的主人白术,号称医术通玄,仁心济世。

不仅是璃月,其他国家也流传着白术名号。

就是这样一位医师说自己医术不精。

人们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在这时,身穿修女服的金发少女站出来:

“白先生没有错!”

“我也曾参与治疗,却依旧束手无策。”

“要是追责的话,把我也算上!”

“我没能治疗好他...”

说着说着她就哽咽住,泪珠不断低落。

身边的一位骑士搀扶着修女:

“芭芭拉...我知道你肯定全力以赴。”

“不要在内心责怪自己。”

身为芭芭拉的姐姐,她很明白妹妹的感受。

琴安抚着芭芭拉,希望她能少一丝痛苦。

人们见芭芭拉的反应,尽皆沉默。

不难想象,七国医术超绝之人都曾来过。

只是不治之症是真正的绝症,无法治愈。

在空气微微沉默之时,胡桃继续宣读:

“一:帛金全捐给儿童协会。”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忘记我,管自己生活。若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三条事项很是简短。

听在人们耳中却长久不散。

圣人在遗嘱之中也还是想着别人。

交代之中也是为人着想。

如此精神怎么能让人不动容。

圣人名号,并不是白来的。

此时,不足一人高的仙气少年说道: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圣人三项皆齐,无人望其项背。”

“贤人之言,不无道理。”

精简的评价让许多人心中凛然。

这少年便是传说中的少年仙人。

只有少数人知晓其名号为——魈。

很多人都是赞同不已。

出类拔萃之人能做到一点就难得。

能做到两点的更是少之又少。

至于三项皆齐,唯独圣人之功。

如此高的评价,无人觉得不妥。

不如说,大家都觉得恰到好处。

缓缓呼出一口气,胡桃念出剩下部分:

“此外自然还有,只是记不太清。”

“想来应该不是什么重要事件,忘记就忘记罢。”

“各位也无需伤心、缅怀。”

“人固有一死,乃天经地义。”

“我一个人悄悄的来,再一个人默默的走。”

“如此一想倒也合理。”

“最后再啰嗦一句:”

“自己好好生活,勿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