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对死亡的祭奠

换源:

  第41章

得到了白云和红叶的理解和支持之后。

为了尽量使这一次对死亡的祭奠仪式保持庄严和更具有仪式感。

夏炎又对自己进行了一番进行的准备和包装,模仿上个纪元电视剧中一些神棍的模样,用血液和木炭将自己的脸涂成花色,随后又在自己赤裸的上半身画上一些莫名其妙的的符号,更关键的是他还悄悄藏了一个用竹筒制作的火折子在自己的身后。

做完一切准备之后,夏炎“咿咿呀呀...”的边唱边跳,来到了平台的下方,在众人的面前用尽可能夸张的舞蹈和含糊不清的言语,装神弄鬼的唱跳了起来。

与此同时,黒木则十分夸张配合道:“火神降临到了我们神使族长的身上,大家快快跪下对火神大人进行膜拜。”

说完之后,黒木就连忙跪下,连连磕头,同时口中也大声呼喊着:“欢迎火神降临...”

“欢迎火神降临...”

见惯夏炎展示出各种神迹的华夏族的狩猎者们也很快就都反应了过来,必然是自己的神使大人又一次得到火神大人庇佑,然后要展现出某种神奇的事情出来。

于是华夏族狩猎者们也都纷纷跪倒在地,开始对夏炎进行膜拜,并且还表现出非常畏惧的表情。

然后其他人也都不得不纷纷跪拜了下来。

一方面是他们本来就对神灵心怀畏惧,而另一方面则是人们都有一种盲目的从众效应,或者也可以被称之为羊群效应。

而所谓羊群效应则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因受多数人影响,而倾向于模仿他人行为或观点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越是原始落后,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地方表现的就越是严重。

不过夏炎也知道,这种单纯的从众效应只是人们短暂的一种心理反应,如果自己不能拿出一点真实能力的话,人们也很快就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因此为了落实自己是神使的身份,让人们心甘情愿加入华夏族这一神的部族。

夏炎在装神弄鬼唱跳了一番之后,忽然跳到在人群前方的一块大石头上,在浑身颤抖了一阵之后,就开始故意加粗自己的嗓音,开口说道:“吾乃火神,如今降临于你族长夏炎之神,目的是要赐福与你族,净化身后这些生命的灵魂。使他们在死后能够成为天上神的族人。”

人们听到唱跳的许久的神使族长,突然换了一种强调开口说话,顿时感到十分神奇,然后就都纷纷开始抬头观看。

夏炎见此机会,在假装火神说完那一段话之后,就当即大手一挥,趁着黑暗从身后掏出了一截用竹筒制作的火折子,然后奋力在空中摇晃了两下。

由于夏炎特意收集了一些芒硝添加到了火折子里面,所以火折子一旦接触到空气之后,就自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随着风力的加大,很快就燃起了火星,最后变成了一束火苗。

众人看到夏炎手中燃起的火苗,瞬间爆发出一阵惊呼。

“火神现世了!火神真的现实了!”又是黒木这家伙率先喊出了自己想要的口号。夏炎真的很想给黒木这家伙一个大大拥抱。

有了夏炎突然变出神火的神奇表现,然后又有黒木的引导,很快人们就都变得疯狂了起来,相信夏炎真的是火神附身。也都一起喊起了“火神现世”的口号。

夏炎自此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

于是继续假装火神的声音说:“我要用这神火来净化这世间所有的恶,祛除他们身前所有的罪,使他们的灵魂能够上升到神界,从此免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尘归尘,土归土,免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夏炎将这句话接连重复了几遍,直至所有人都跟着他一起大声重复之后,这才作罢。

看见对人们已经逐渐洗脑成功,然后夏炎就猛然间抛出了自己手中的火折子,将平台上面的茅草和木柴点燃。

干燥的茅草和木柴很快就被点燃,最后变成了熊熊烈火,焚烧它所遇到的一切。不过夏炎并不放心,害怕不能把所有尸体都彻底焚烧殆尽,于是就灵机一动,指挥大牛、黒木等所有人都收集木柴,然后依次往火堆里面添加,故作神秘的说这也是仪式最重要的一部分。于是后来在每一次举办祭奠仪式的时候,华夏族就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所有人都要往火堆里面抛洒一些木材,后来有逐渐演变成专门的火纸和纸钱。

人类死亡后的葬礼有很多种方式,例如土葬、水葬、天葬等多种方式,但综合而言夏炎还是认为火葬是最干净和卫生的。

因此夏炎要在新纪元更好的传承华夏文明,就有必要在一开始就引导人们养好一个火葬的良好传统,且还要将火葬打造成华夏文明最高规格和神圣的一种葬礼方式,以免在后世会出现一些极端统治者和权贵们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修建那些极度奢侈的陵墓的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出的所有财富有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财富,都被那些统治者和权贵们埋进了地下,化成了虚无。例如华夏最著名最神秘的秦始皇陵墓的修建一共耗费了38年的时间,动用了当时15%以上的劳动力,共计约72万人,且整个修建期间每年都耗费国库五分之一的财富,将整个秦朝之前华夏族创造出的绝大多数财富都永远埋藏在了地下,直至现在也依然无法打开。秦始皇陵的修建不仅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也同时导致是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最重大的一次财富损失。然而在后来历史王朝中却并不是只有秦始皇一个人在埋葬华夏文明创造的财富,历任君王和达官显贵们,乃至寻常百姓们都不顾一切的盲目攀比,疯狂的埋藏华夏文明创造的宝贵财富。

譬如因财政破产而灭亡的明朝,明神宗为了修建他的陵墓共耗费了白银800多万两,相当于当时两年全国田赋的收入。甚至就连整个华夏历史上最后一座皇家陵寝光绪帝的崇陵也在那个内有外患,民族存亡的艰难时刻耗费了7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1905年国库赤字的近22%,大部分都还是举债而来。

由此可见,仅仅是一个葬礼,就耗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如果将这些财力和人力都放到我们文明的发展上,那么我们的文明也必将会取得更快的进步,而不是长期停滞不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