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死者的遗体焚烧完成以后,仪式并没有直接结束。
夏炎继续命人砍来一些竹片,收集将焚烧后的灰烬收集起来,然后又找来黑牛和白云让他们把每一个死亡者的姓名都报出来。
每报一个名字,夏炎就拿起一个竹片,用石刀在其表面,一笔一划的用自己的华夏族汉字将名字刻画在竹片表面。
虽然他们的名字大多都非常简单,甚至有时候还很搞笑,例如狗蛋、黑头、大牙、小虫等,但夏炎在刻画的时候依然保持非常严肃的神情,用华夏族的汉字将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小心翼翼地刻画在上面。
围观的人,虽然不知道夏炎在竹片上面刻画的是一些什么符号,但是却猜测到夏炎很可能是刻画那些人的名字,于是就都情不由自主的保持住了安静,不敢发出任何声响,怕影响到神使族长的刻画。
终于过了许久之后,夏炎终于刻画完了最后一个名字。
由于在竹筒上面刻画文字实在有些太过于耗费体力,在加上周围的人把自己围的是密不透风,所以夏炎此时的额头上面已经沁满了汗珠。
等到夏炎擦完脸上的汗水,舒出了一口长气之后,满心疑惑的白云,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疑惑,才敢发出询问:“神使族长,您刻画的那些奇怪的符号是什么啊?莫非是他们的名字?”
白云猜测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而夏炎也正好等着有人向自己提问。
于是在喝了一口黑木递过来的水,润了一些嗓子之后,就不紧不慢,非常肯定的回答:“是的,我刻画的这些符号,是来自天上神灵的文字,我们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可以用这种符号来进行代替。当然也可以用这些符号来表示你们的名字。”
夏炎着重强调可以用这种符号来表示人们的名字。
听到这种神奇的符号,能表示自己的名字,众人顿时感到惊叹。
“啊...”
“什么?神使族长说这种符号能表示我们的名字?”
“这这么可能?”
“听说这是天上神灵使用的文字!你小声点,当心神灵会责罚你。”
人们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不过当有人提到这是天上神灵所使用的符号,并且还非常小心的用手指了指天之后,人们就顿时纷纷闭紧了嘴巴,不敢在发出任何声响,深怕自己言语会惹恼神灵。
见此,夏炎知道自己推行华夏文字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于是大声向人们确认说:“是的,这就是来自天上神灵的文字。我华夏族作为神在人间的部族,我也得到神灵允许要将这种文字在你们中间普及开来。”
“有了这种文字,你们所有人就能书写自己的名字,等到你们死亡之后就可以将你们的名字都刻在这些竹片上面,使其成为你们的牌位,让你们的后代永远都能记得你们并且对你们进行祭奠。不仅如此,如果你们为华夏族做出重大贡献的话,这些文字还可以将你们所有人的英勇事迹都记载下来,让你们的后代能够了解并知道你们曾经为华夏族作出的贡献,并为你们而自豪。”
夏炎不停的向人们描述文字的作用,引得人们一次又一次发出赞叹,同时也都对夏炎所说的这种文字的神奇能力所折服。
述说完文字的重要作用之后,夏炎则把刻上了名字的竹片都小心翼翼地一一都捧了起来,将他们都安置到一个空闲的山洞里面,并给其取名为祠堂,意为专门用来盛放华夏族死亡的人牌位的地方。
同时他也告诫在场的所有人:“今后只要是华夏族人,只要不背叛华夏族就能拥有一个刻上自己名字的牌位,并被供奉在华夏族的祠堂里面,从而永远被华夏族的子孙后代们祭奠,并最终以这种方式获得永生。”
夏炎限定人们死后能够进入祠堂的标准,那就是不得背叛。虽然看起来这个条件似乎很简单,并没有什么难度,但实际上夏炎却知道后来随着华夏族的人口增多,必然会出现一些背弃民族和国家的败类出现。
听到夏炎制定了能够死后进入祠堂的唯一标准之后,人们纷纷跪在地上一起呼号:“绝不背叛华夏族...”
“绝不背叛华夏族...”
人们的口号十分响亮,让夏炎的神情也为之动容。
世界上的其他民族的发展和壮大,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
但华夏民族的发展和壮大却是一个例外,他是建立在宗祠文化的基础上而形成,即华夏族人不信鬼神,而信祖先。
虽然当前夏炎选择以神使的身份来团结各个部落,重新打造出一个新的华夏民族,并让华夏文明在这个新的纪元继续延续并传承下去,但夏炎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打造一个以宗教信仰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文明,因为那并不是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且永葆生机的关键在于宗祠文化的传承。
宗祠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早期,当时人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居,崇拜自然和图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祠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祭祀祖先、规范族内行为的重要场所?。由此可见华夏文明形成宗祠文化是一种完全顺应自然的行为。
虽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于华夏文明这些的宗祠文化,但他们后来大多数都被宗教信仰所取代,如今只有中国才有这样延续数千年从不间断的宗祠文化现象出现。
并且历经千年的传承和教育,华夏文明中独有的宗祠文化如今已经植根于所有百姓的基因深处,在华夏大地上蔓延生息,香火不断,成为华夏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
宗祠文化在现在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已经有所没落,但他在华夏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却扮演者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
在和平时期,一个宗族以宗祠文化为纽带,在宗祠的带领下相互提携和支持,重视农商和教育。例如江浙地区的钱氏家族,就以钱氏宗祠为纽带,在华夏封建王朝时期培养出了5代君王、5位状元、350名进士、133位朝廷命官,1100位名人儒士。到了近代,钱氏人才的数量,更是相当可观,仅仅院士就有122人,钱氏人才多的数不清,他们不仅为国付出巨大贡献,还可以保持钱氏的经久不衰。
在战乱时期,宗族则以宗祠文化为纽带,依靠全体族人的力量修建坞堡,成立宗族武装进行自保,例如在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被异族统治的华夏北方地区的宗族就纷纷修建坞堡,以保卫自己的族人,最终为华夏族的延续和传承,保留下来了极其宝贵的血脉。
在如今宗祠文化也依然展示出了其强大的凝聚力,如在南方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宗祠文化则依然十分盛行,当地人依然以进宗祠,开族谱而荣。往往是一个族人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技能就会很快无私的传授给其他族人,并最终带动所有族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著名的沙县小吃就是在这样的宗族文化影响下而最终开在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