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拄着导盲杖,转身离开了王翰那间简陋的工作室。
当他重新回到外面的阳光下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结果还未知,但他感觉,自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当天晚上,王翰回到自己那间同样不大的出租屋里。
他草草地吃了几口泡面,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陈风给他的那沓稿纸。
他先是仔细地阅读了《狂飙》的完整故事大纲。
仅仅是这份几千字的大纲,就让他看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故事的格局之宏大,人物关系之复杂,情节转折之巧妙,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一部为他量身打造的剧本!
他一直梦想着能够拍摄一部深刻揭示社会现实、探讨复杂人性的作品。
而《狂飙》,无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看完大纲之后,他又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剧本的前三集。
如果说,故事大纲给了他一个宏观的震撼。
那么,这前三集的剧本,则让他感受到了微观层面的精致和巧妙。
剧本的开场,就充满了戏剧张力。
通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指导组进驻京海的视角,迅速地引出了高启强这个核心人物,以及他背后那盘根错节的黑恶势力。
然后,通过安欣的回忆,巧妙地将时间线拉回到二十年前,开始讲述高启强和安欣最初的相遇和纠葛。
两条时间线的穿插叙事,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感,也使得人物的成长和转变,更加具有说服力。
剧本的台词,更是精炼而富有深意。
每一句对话,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都暗藏着潜台词和机锋。
很多台词,都让他拍案叫绝,忍不住想要大声地念出来。
比如,高启强在被唐家兄弟欺负后,对安欣说的那句:“如果你不认识我,我就不会被人欺负了。”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尽了小人物的辛酸和无奈,也为高启强后来的黑化,埋下了伏笔。
比如,安欣在面对师父曹闯的质问时,说的那句:“如果理想只是为了让我们在现实面前低头,那这个理想,不要也罢!”
这句话,掷地有声,展现了安欣坚守正义、不向黑暗妥协的决心。
王翰看得如痴如醉,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他时而眉头紧锁,为剧中人物的命运而担忧。
时而又拍案叫绝,为剧本的巧妙构思而赞叹。
时而又扼腕叹息,为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而感慨。
他已经很久没有过这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了。
他感觉自己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因为这个故事而兴奋,而颤抖。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这部剧本如果被拍摄出来,将会在社会上引起怎样的轰动。
他几乎可以断定,这绝对是一个能让他翻身,甚至一举成名的剧本!
他王翰,在影视圈沉浮了二十多年,拍过烂片,也拍过一些自认为还不错的文艺片,但始终没有一部作品,能够真正让他扬眉吐气。
他就像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剑客,空有一身屠龙之技,却始终找不到那把能够斩断命运枷锁的利剑。
而现在,这把利剑,似乎就握在了他的手中!
当他看完前三集的剧本,抬起头时,窗外的天色,已经蒙蒙亮了。
他竟然彻夜未眠!
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无论如何,他都要把这部剧拍出来!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王翰,不是一个只会拍没人看的文艺片的废物导演!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叫做《狂飙》的故事,有多么牛逼!
巨大的喜悦和激动,充斥着王翰的胸膛。
他甚至有些迫不及
待地想要立刻给陈风打电话,告诉他自己的决定。
但是,当最初的兴奋劲头稍微退去一些之后,一个冰冷而残酷的现实问题,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投资。
是的,投资。
拍电影,拍电视剧,是需要钱的。
而且是大量的钱。
像《狂飙》这样一部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人物众多、场景复杂、涉及到大量动作戏和年代戏的扫黑题材大剧,所需要的投资额,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王翰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要想把这部剧拍出应有的质感,至少也需要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
而他王翰,只是一个在圈内没什么名气,也没什么资源的边缘导演。
他的人脉,非常有限。
他认识的那些投资人,大多都是一些只愿意投几百万,拍一些小成本网络电影或者分账剧的小老板。
让他们拿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来投资一部题材敏感、风险较高的扫黑剧,而且还是由他这样一个没什么成功案例的导演来执导,简直是天方夜谭。
王翰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刚才有多么激动,现在就有多么失落。
难道,这个千载难逢的好剧本,就要因为资金的问题,而与他失之交臂吗?
他不甘心!
他真的不甘心!
接下来的几天,王翰几乎是魔怔了一般。
他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研读《狂飙》的剧本和故事大纲。
他越看,越觉得这个故事好。
他越看,越觉得这个故事,非他来拍不可。
他也开始尝试着,联系一些他以前有过合作,或者有过一面之缘的投资人。
他把自己对《狂飙》的理解和设想,以及这个故事的巨大潜力,都向他们详细地阐述了一遍。
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那些小投资人,一听到项目的规模和题材,大多都吓得连连摆手,打了退堂鼓。
他们宁愿去投那些短平快、风险小、回本快的甜宠剧、狗血剧,也不愿意去碰《狂飙》这种看起来就很“烧钱”而且还可能“过不了审”的硬核项目。
有几个稍微有点实力的投资人,对剧本本身表示了认可,但却对王翰的执导能力,提出了质疑。
他们更倾向于找一些在商业上已经证明过自己的成熟导演来操刀,而不是把宝押在王翰这样一个“文艺片导演”身上。
巨大的喜悦之后,是更深的忧虑和无力感。
王翰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守着金山,却找不到一把能够挖开金山的锄头的人。
那种感觉,太折磨人了。
就在王翰感到有些绝望的时候,陈风再次联系了他。
这一次,是陈风主动约他见面的。
两人约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茶馆里。
陈风依旧是那副戴着墨镜、拄着导盲杖的打扮。
但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却比上次见面时,要好了一些。
至少,他的脸上,不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灰败。
“王导,剧本看得怎么样了?”陈风开门见山地问道。
王翰苦笑了一下,说道:“陈风,不瞒你说,这个剧本,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剧本,没有之一。”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的赞叹。
“但是……”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这个项目,太大了。
我……我恐怕拉不到足够的投资。”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沮丧和无奈。
陈风似乎早就预料到了王翰会遇到这样的困境。
他的脸上,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
他平静地说道:“王导,我知道,一下子拉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对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说,确实不太现实。”
“但是,我们并非完全没有办法。”
王翰的眼睛一亮,急忙问道:“你……你有什么办法?”
陈风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们可以考虑,先把它做成一部精品网络剧。”
“网络剧?”王翰愣了一下。
在他固有的观念里,网络剧似乎总是和粗制滥造、小打小闹联系在一起。
他有些担心,如果把《狂飙》这样一部有深度、有格局的作品,拍成网络剧,会不会降低了它的档次,浪费了这个好故事。
陈风看出了王翰的顾虑,解释道:“王导,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的网络剧市场,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了。”
“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各大视频平台的竞争加剧,网络剧的制作水准,也在不断地提升。
甚至出现了很多在口碑和影响力上,都不输于传统卫视剧的精品网络剧。”
“而且,网络剧的审查尺度,相对来说,可能会比卫视剧稍微宽松一些。
对于《狂飙》这种题材比较敏感的作品来说,走网络播出的路子,或许会更加稳妥。”
“最重要的是,网络剧的投资体量,可以更加灵活。
我们可以先根据我们能够筹集到的资金,来确定第一季的拍摄集数和制作规模,尽量把成本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我们可以先拍出第一季,如果市场反响好,口碑爆了,我们再筹备第二季、第三季。
到时候,有了成功的案例,再想拉到更大的投资,也就容易多了。”
陈风的这番话,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让原本有些钻牛角尖的王翰,茅塞顿开。
是啊,为什么一定要一步到位,直接拍成一部鸿篇巨制呢?
先把它做成一部精品网络剧,分季播出,这确实是一个更加现实,也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方案。
“或者,”陈风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连拍摄第一季网络剧的启动资金都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考虑另一种方案。”
“什么方案?”王翰追问道。
“我们可以先筹集一小笔资金,集中我们所有的资源和精力,把《狂飙》剧本中最精彩、最能体现我们创作水准的几集戏,先拍出来,做成一个高质量的样片。”
“然后,我们拿着这个样片,去找那些大的影视公司,或者有实力的投资方,让他们亲眼看到,我们能够把这个故事,拍到什么样的高度。”
“我相信,只要样片的质量足够惊艳,就一定能够打动他们,吸引到更大的投资。”
陈风的这个提议,更是让王翰眼前一亮。
先拍样片!
这确实是一个以小博大、险中求胜的好办法!
如果样片成功了,他们就能获得拍摄整部剧的机会。
如果样片失败了,他们的损失,也能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陈风的这两个提议,像两道光,照亮了王翰心中原本的迷茫和困惑。
他感觉,自己似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陈风,你……你真是我的贵人啊!”王翰激动地握住了陈风的手,语气中充满了感激。
他发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虽然双目失明,名声狼藉,但他的头脑,却异常清晰,他的思路,也异常开阔。
他不仅仅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更是一个懂得如何将故事变成现实的人。
陈风淡淡一笑,说道:“王导,我们现在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我帮您,也是在帮我自己。”
“这个剧本,我希望能由您来执导。
我相信,只有您,才能真正理解它,并把它完美地呈现出来。”
这番话,说得王翰心中一阵温暖。
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这样信任和肯定的话语了。
“好!”王翰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陈风,就按你说的办!”
“我们先想办法,筹集一小笔资金,拍出几集样片来!”
“我就不信,凭借《狂飙》这样的好故事,和我王翰这二十多年的导演功力,还打动不了那些投资人!”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陈风看着王翰重新振作起来的样子,嘴角也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他的复仇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虽然这一步,依旧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但至少,他已经找到了一个愿意与他并肩作战的同盟者。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与陈风达成共识之后,王翰重新振作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
他将《狂飙》的剧本大纲和前三集的内容,又仔细地润色修改了几遍,力求让每一个字,都能展现出这个故事的魅力。
他还特意制作了一份简单的项目策划书,阐述了《狂飙》的市场定位、目标受众、以及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虽然他知道,以他目前的人脉和资源,想要拉到足够的投资,依旧是困难重重。
但他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迷茫和绝望了。
至少,他现在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条可行的路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