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先拍出样片!
用样片的质量,去征服那些有眼光、有魄力的投资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翰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开始四处奔走,联系他所认识的所有可能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投资人和制片公司。
他不再局限于那些只愿意投几百万的小老板。
他也开始尝试着,去接触一些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影视公司。
虽然他知道,以他目前的身份,想要见到那些大公司的决策者,非常困难。
但他还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去递交自己的项目策划书,去争取哪怕只有几分钟的面谈机会。
他一遍又一遍地,向那些潜在的投资人,讲述着《狂飙》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
他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描绘这个故事未来的市场前景。
他告诉他们,《狂飙》不仅仅是一部扫黑除恶的警匪剧,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反映社会变迁的现实主义力作。
他告诉他们,这样的作品,一旦成功拍摄出来,必将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成为现象级的爆款。
他甚至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自己的说辞,力求让自己的每一次推介,都能够打动人心。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加残酷。
大多数时候,他连见到那些真正能够拍板做决定的人的机会都没有。
他的项目策划书,往往在递交到前台或者某个部门经理那里之后,就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偶尔,他能够通过一些朋友的介绍,或者一些偶然的机会,见到一些所谓的“投资人”或者“制片人”。
但这些人,大多也都是一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之辈。
他们要么对王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觉得他没有能力驾驭如此宏大的题材。
他们要么对扫黑题材的风险有所顾虑,担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终却因为审查或者其他原因,无法顺利播出,血本无归。
他们要么就是单纯地觉得,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投资回报周期太长,不如那些短平快的流量剧来钱快。
甚至还有一些人,在听完王翰的讲述之后,表面上对剧本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私下里却打起了歪主意,想要用极低的价格,把剧本的版权骗到手,然后再转手卖给别人,或者找个枪手胡乱改编一下,自己投资拍摄。
王翰在一次次的奔波和推介中,碰了一鼻子灰。
他尝尽了白眼,受尽了冷遇。
有时候,他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做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狂飙》这个剧本,真的有他想象中那么好吗?
还是说,这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
每当这种自我怀疑的念头升起时,他就会重新拿出《狂飙》的剧本,仔细地阅读一遍。
每一次阅读,都会让他心中的那份信念,更加坚定一分。
不!
这个剧本,绝对是顶级的!
是那些人没有眼光!是他们不懂得欣赏!
他不能放弃!
他知道,这可能是他此生仅有的,能够让他翻身,能够让他实现自己艺术抱负的机会。
他必须紧紧地抓住它!
于是,他擦干脸上的汗水,整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衫,继续投入到下一轮的奔波之中。
他的身影,出现在京城大大小小的写字楼里,出现在各种光鲜亮丽或者简陋不堪的办公室里。
他的口中,重复着同样的话语,讲述着同一个故事。
他的心中,燃烧着同一团火焰。
身心俱疲,是难免的。
但他的眼神,却始终没有熄灭那份对成功的渴望。
就在陈风和王翰为了《狂飙》的投资,四处奔波,焦头烂额之际。
娱乐圈的另一边,因为“偷窥门”事件而一度成为舆论焦点的刘凯伟和杨密,他们的事业,却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甚至还因为这次事件的持续发酵,而获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红利”。
刘凯伟,这个在事件中扮演了“受害者男友”和“护花使者”角色的男演员,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深情、正义、有担当的好男人形象。
他的团队,非常懂得如何利用舆论,如何引导风向。
他们先是放出一些刘凯伟在事件发生后,如何安慰杨密,如何陪伴在她身边,如何怒斥“偷窥者”的“证据”和“细节”。
然后,又通过一些合作的媒体和营销号,大肆宣扬刘凯伟的“男友力”和“正义感”。
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对刘凯伟的赞美之词。
什么“娱乐圈最后的好男人”、“杨密找到了真正的依靠”、“这样的男朋友给我来一打”之类的言论,层出不穷。
刘凯伟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数量也因此暴涨。
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都被他这种“深情护妻”的形象所打动,纷纷对他路转粉,甚至黑转粉。
凭借着这波突如其来的人气,刘凯伟接连接到了几个热门综艺节目的邀约。
在这些综艺节目中,他继续巩固着自己的人设,时不时地在镜头前,展现一下自己对杨密的“关心”和对“偷窥行为”的“痛斥”。
他的演技,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除了综艺节目,一些制片方也看中了他目前高涨的人气和正面的形象,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他很快就接下了一部都市情感剧的男主角,饰演一个温柔体贴、事业有成的完美男人。
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刘凯伟的人气,不降反升,事业似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而杨密,作为“偷窥门”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虽然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非议,比如有人质疑她为什么会出现在陈风的房间,有人猜测她和陈风之间是否存在不正当关系等等。
但她的团队,同样非常专业和高效。
他们迅速地将杨密塑造成了一个无辜、柔弱、需要保护的“受害者”形象。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散布一些杨密在事件发生后,精神恍惚、以泪洗面、甚至一度想要退出娱乐圈的“消息”。
这些消息,成功地博取了不少网友的同情分。
很多人开始觉得,杨密也是一个可怜人,不应该再对她进行过多的指责和猜测。
反而应该给她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杨密的曝光度和话题度,也因此不降反增。
她和刘凯伟共同出演的那部偶像剧,也趁着这波热度,加大了宣传力度。
剧方甚至打出了“真情侣演绎真爱故事”的宣传口号,吸引了不少CP粉和吃瓜群众的关注。
这部原本不被看好的偶像剧,收视率和网络播放量,竟然也因此节节攀升。
杨密的事业,似乎也并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受到太大的冲击,反而有种“因祸得福”的感觉。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资本的运作和团队的精心策划。
他们成功地将一场可能对艺人形象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丑闻,转化成了一次提升人气和话题度的机会。
这种手段,在娱乐圈,并不少见。
只是,这一次,他们选择的垫脚石,是陈风。
刘凯伟更是将这种炒作,发挥到了极致。
他似乎非常享受这种被人追捧和赞美的感觉。
他在各种公开场合,或者在社交媒体上,或明或暗地提及“偷窥门”事件。
他会用一种痛心疾首的语气,谴责陈风的“卑劣行径”,强调这种行为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
他会用一种深情款款的眼神,看着杨密(如果杨密在场的话),暗示自己是如何在那段艰难的时期,保护她,支持她,陪伴她度过难关。
他俨然把自己打造成了正义的化身,女性的守护神。
他的团队,也雇佣了大量的网络水军,在各大社交平台和新闻评论区,为他摇旗呐喊,歌功颂德。
他们会将刘凯伟的“高尚品德”,与陈风的“道德败坏”,进行鲜明的对比。
他们会刻意放大陈风的“罪行”,将他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人人得而诛之的变态色魔。
同时,他们又会无限拔高刘凯伟的形象,将他说成是一个勇敢、正直、有担当的完美男人。
一时间,刘凯伟风头无两,俨然成了娱乐圈的新晋“正面典型”和“道德标杆”。
尽管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谎言和对他人的无情构陷之上。
但不明真相的公众,却很容易被这种精心编织的假象所迷惑。
他们看不到刘凯伟那副正义凛然面具之下,隐藏着的卑鄙和龌龊。
他们也听不到陈风在无边黑暗中,那无助而绝望的呐喊。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
黑的,可以被说成白的。
错的,可以被包装成对的。
只要你有足够的权势,足够的手段,足够的无耻。
对于外界关于刘凯伟和杨密的这些新闻,陈风偶尔也会从王翰的口中,或者从系统偶尔推送的一些娱乐资讯中得知。
王翰在向他抱怨拉投资的困难时,会忍不住骂几句:“妈的,刘凯伟那种小人,靠着踩着你上位,现在倒是混得风生水起!这个圈子,真是太他妈的操蛋了!”
陈风听到这些,内心已经毫无波澜。
甚至,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泛起。
他的脸上,不会有愤怒,不会有嫉妒,更不会有不甘。
有的,只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仿佛,那些新闻里的人和事,都与他无关。
仿佛,他只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在看着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闹剧。
他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心神,都已经完全集中在了《狂飙》这个项目上,集中在了自己那个周密而疯狂的复仇计划上。
刘凯伟现在的得意,杨密的沉默和配合,在他看来,都只是暂时的。
他们现在跳得越高,将来只会摔得越惨。
他相信,当《狂飙》这部作品问世的那一天,当他重新掌握话语权,能够将所有的真相公之于众的那一天,所有的是非黑白,都将被彻底颠覆。
那些曾经赞美刘凯伟的人,将会如何唾弃他?
那些曾经同情杨密的人,将会如何鄙视她?
陈风甚至有些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他就像一个冷酷而耐心的猎人,潜伏在暗处,静静地观察着自己的猎物。
他不会因为猎物暂时的嚣张和得意,而乱了方寸。
他只会更加冷静地磨砺自己的爪牙,等待着最佳的狩猎时机。
那个时机,一旦到来,他将会给予猎物,致命一击!
所以,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他选择了无视。
他知道,在自己没有足够实力之前,任何的辩解和反击,都是苍白无力的。
甚至可能会被对方利用,成为新一轮炒作的素材。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而《狂飙》,就是他积蓄力量的最好方式。
王翰在又一次被一个潜在的投资人,用各种含糊其辞的理由婉拒之后,终于有些忍不住了。
他追着那个投资人,刨根问底地追问真正的原因。
那个投资人,是一个看起来还算面善的中年男人,姓李,是一家中型影视公司的副总。
他之前对《狂飙》的剧本,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也和王翰聊过几次,甚至还提出了一些比较专业的修改意见。
王翰一度以为,这次的合作,很有希望。
但没想到,在最后关头,李副总却突然变了卦,说公司董事会经过评估,认为这个项目的风险还是太大了,决定暂时不予投资。
这个理由,显然有些敷衍。
王翰不相信。
在王翰的再三追问下,李副总显得有些为难。
他犹豫再三,才把王翰拉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压低了声音,私下里告诉他:
“王导,不瞒你说,你的这个剧本,我们内部评估过,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本子。
故事有张力,人物也写得非常出彩,如果能拍出来,很有可能会火。”
听到这里,王翰的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那……那为什么……”
李副总叹了口气,说道:“王导,有些话,我本不该说。
但是,看在你这么执着的份上,我就跟你透个底吧。”
他左右看了一眼,确定周围没有人,才继续说道:“我们公司,通过一些渠道,打听到,你这个剧本的真正来源,好像……好像跟那个……陈风有关?”
他说到“陈风”两个字的时候,声音压得更低了,眼神中也带着一丝异样。
王翰的心,咯噔一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