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片场日常!瞎子男主怎么拍打戏?!

换源:

  由于资金极度有限,整个《狂飙》剧组,从一开始,就堪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台班子”。

导演,是名不见经传,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有些“过气”的文艺片导演王翰。

他虽然对《狂飙》这个剧本,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

但他毕竟缺乏执导大型商业剧集的经验,也缺乏在圈内呼风唤雨的人脉和资源。

主要演员的阵容,更是寒酸得有些拿不出手。

李明虽然也想请一些有流量、有演技的明星来担纲主角,以增加项目的吸引力。

但是,他那点可怜的投资,连支付那些明星天价片酬的零头都不够。

更何况,那些当红明星,也未必看得上他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和王翰这个没什么名气的导演。

所以,最终能够敲定下来的主要演员,大多都是一些片酬不高的新人,或者是一些早已过气,但演技还算在线,渴望能够通过一个好角色重新翻红的老演员。

至于那些在剧中戏份不多,但同样重要的配角,更是只能找一些群演,或者是一些戏剧学院尚未毕业的学生来客串。

服装、化妆、道具这些方面,更是能省则省。

剧组的服装师,几乎是跑遍了京城所有的旧货市场和二手服装店,才勉强凑齐了剧中人物所需的那些跨越了二十年时代的服装。

很多服装,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缝补,才最终穿在了演员的身上。

化妆师,也只能用最廉价的化妆品,来为演员们打造符合角色年代和身份的妆容。

道具方面,更是简陋到了极致。

剧中需要的一些年代感比较强的道具,比如老式电话、黑白电视、旧款自行车等等,都是剧组工作人员从亲戚朋友家里,或者废品回收站里,一点点淘换回来的。

拍摄场地,也尽量选择那些免费或者租金极其低廉的地方。

比如,一些即将拆迁的旧厂房,一些无人问津的废弃街道,或者是一些朋友友情提供的空置房屋。

甚至,连剧组的开机仪式,都办得异常简陋。

没有鲜花,没有红毯,没有媒体记者,更没有明星大腕前来捧场。

只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明带着王翰和几个主要演员,以及剧组的几个核心工作人员,在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简陋背景板前,点了几炷香,拜了拜关公,就算是正式开机了。

参加开机仪式的人,寥寥无几,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个。

与同期那些动辄投资上亿、明星云集、宣传铺天盖地的大制作、大卡司的剧组相比,《狂飙》剧组,简直就像是一个不入流的、随时都可能散伙的野鸡团队。

显得那么的寒酸,那么的不起眼。

甚至,还有一些圈内人,在得知了《狂飙》剧组的这种窘迫状况之后,私下里都把它当成了一个笑话来看。

他们觉得,就凭这样的一个草台班子,想要拍出一部扫黑除恶的年代大剧,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们断言,这个项目,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血本无归,惨淡收场。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

在这个看起来寒酸无比的草台班子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足以颠覆整个娱乐圈的巨大能量。

他们更不知道,在这个剧组之中,还潜伏着一个如同蛰伏的猛虎一般的男人。

他正在用他那双看不见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这个世界,等待着一鸣惊人的机会。

陈风,如约进入了《狂飙》剧组。

他的身份,是“表演顾问”。

一个听起来似乎有些高大上,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太多实权,也不会引起太多人注意的幕后职位。

在片场,他总是戴着一副宽大的黑色墨镜,将他那双没有神采的眼睛,完全遮挡起来。

他穿着最朴素的衣物,通常是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T恤,或者一件颜色暗淡的夹克衫。

他总是沉默寡言地待在监视器后面,或者蜷缩在片场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他尽量不与人交流,也尽量不引人注意。

他就好像是剧组里的一个透明人,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只知道,他是王翰导演请来的一个朋友,偶尔会给导演提一些建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瞎子顾问”。

却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专业素养和艺术才华。

每当演员的表演出现问题,或者对角色的理解产生偏差时。

比如,某个演员在演绎一场内心戏时,情绪始终不到位,表情过于浮夸,或者台词念得有气无力。

又或者,某个演员在理解角色动机时,出现了偏差,导致人物的行为逻辑不合理。

这个时候,导演王翰往往会急得抓耳挠腮,一筹莫展。

而陈风,却总能在这个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会用一种平静而又精准的语言,向演员分析角色的内心世界,解释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逻辑。

他会告诉演员,应该如何通过细微的表情、眼神(即使他自己看不见,但他却能准确地描述出应该有的眼神状态)和肢体语言,来传递角色复杂的情绪。

他甚至会亲自上阵,为演员示范一小段戏。

他的示范,往往只是寥寥几句台词,几个简单的动作。

但却能在一瞬间,将角色的灵魂,完美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那种强大的爆发力,那种精准的情绪控制,那种对角色入木三分的理解,都让在场的导演王翰,和其他主创人员,暗暗心惊,叹为观止。

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

仿佛陈风不是在表演,而是角色本身,就活生生地站在他们的面前。

除了对演员表演的指导,陈风对剧本的理解,更是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

他对《狂飙》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的动机和命运,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当导演王翰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一些剧本上的难题,或者对某些情节的处理感到困惑时。

陈风总能给出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他会从人物的性格逻辑出发,分析情节发展的合理性。

他会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提出如何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的修改方案。

他甚至还会对镜头的运用、场景的调度、音乐的配合等方面,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这些见解,往往能够给王翰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让他茅塞顿开。

渐渐地,王翰对陈风的依赖,越来越深。

他甚至会在拍摄每一场戏之前,都习惯性地先征求一下陈风的意见。

仿佛陈风才是这部剧的真正导演,而他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

当然,这种依赖,仅限于艺术创作层面。

在剧组的日常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王翰还是扮演着导演的角色。

而陈风,也始终恪守着自己的本分,从不越俎代庖,也从不干涉与创作无关的任何事情。

他就像一把隐藏在幕后的利剑,只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会悄然出鞘,绽放出惊人的锋芒。

起初,剧组里的那些年轻演员们,尤其是那些自认为有些名气,或者有些背景的新人,对陈风这个戴着墨镜、看起来神神秘秘、而且还是个“瞎子”的所谓“顾问”,是打心底里不服气的。

他们大多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心高气傲,血气方刚。

在他们看来,表演是一门需要天赋和经验的艺术。

而陈风,一个跳舞出身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因为“偷窥门”丑闻而身败名裂的“劣迹艺人”,他有什么资格来指导他们这些专业的演员演戏?

更何况,他还是个瞎子!

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见的人,怎么可能指导别人如何运用眼神,如何控制表情?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于是,在剧组里,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关于陈风的私下议论。

“哎,你们听说了吗?那个戴墨镜的,就是以前那个跳舞的陈风!”

“哪个陈风?哦,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因为偷窥女明星,结果把自己搞瞎了的那个变态?”

“可不是嘛!真不知道王导是怎么想的,竟然请这么一个人来当我们的表演顾问!他懂什么是表演吗?”

“就是!一个跳舞的瞎子,还是个性骚扰犯,能指导我们什么演技?别把我们带沟里去就不错了!”

“我看啊,他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重新混进娱乐圈吧?真是异想天开!”

这些议论,虽然声音不大,但偶尔也会传到陈风的耳朵里。

但他却置若罔闻,仿佛那些话,说的根本不是他。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平静表情。

那些年轻演员们,在表演的时候,也常常对陈风提出的意见,阳奉阴违,甚至故意挑战他的权威。

比如,陈风建议某个演员,在说某句台词的时候,语气应该更加隐忍一些,眼神应该带着一丝不甘。

那个演员却偏偏要用一种爆发式的、愤怒的语气,把台词吼出来,眼神也充满了挑衅。

然后,他还会得意洋洋地看着陈风(的方向),仿佛在说:“怎么样?我就是不听你的,你能把我怎么样?”

对于这些幼稚的挑衅,陈风也从不与他们争辩。

他只是会淡淡地说一句:“如果你觉得这样更好,那就按你的方式来吧。”

然后,他就会默默地走到一边,不再多言。

这种无视和冷淡的态度,反而让那些想要挑衅他的年轻演员,感到一阵无趣和挫败。

他们感觉自己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使不出任何力气。

久而久之,他们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但他们对陈风的轻视和不屑,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在他们看来,陈风就是一个故作高深、其实没什么真本事的“神棍”。

直到那一次。

那是一场难度极高的内心戏。

戏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在黑白两道之间苦苦挣扎的卧底警察。

他刚刚得知,自己最信任的兄弟,竟然是出卖自己的叛徒。

同时,他又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他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潜伏下去,获取更重要的情报。

这种内心的痛苦、挣扎、愤怒、绝望、以及不得不强装镇定的隐忍,需要演员通过极其细腻和富有层次感的表演,才能准确地传递出来。

饰演男主角的,是一个名叫张博的年轻演员。

他虽然是科班出身,也演过几部戏,但大多都是一些比较轻松的偶像剧角色。

对于这种需要深度挖掘内心世界的复杂角色,他的经验,明显不足。

在拍摄这场戏的时候,张博接连NG了七八条。

他要么是情绪不够,要么是表情僵硬,要么是台词说得干巴巴的,完全没有感染力。

导演王翰在一旁,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地给张博说戏,分析人物的心理。

但张博似乎就是找不到感觉,越演越是紧张,越演越是糟糕。

整个剧组的气氛,也因此变得有些压抑和沉闷。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

一直默默待在角落里的陈风,突然开口了。

“王导,要不……我来试试?”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有惊讶,有好奇,也有一些不屑和看好戏的意味。

王翰愣了一下,随即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说道:“好好好!陈顾问,你快来给张博示范一下!”

他知道,陈风的表演能力,深不可测。

或许,只有陈风,才能把这个角色的灵魂,给演出来。

张博也有些不服气地看着陈风。

他承认,自己这场戏演得不好。

但他不相信,陈风这个“瞎子顾问”,能比他演得更好。

陈风没有理会周围那些复杂的目光。

他缓缓地走到镜头前,站定了。

他没有立刻开始表演,而是先闭上了眼睛(虽然他戴着墨镜,别人看不见),静静地酝酿了几秒钟。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

所有人都感觉到,他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毫不起眼的“瞎子顾问”。

他仿佛在一瞬间,就变成了那个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的卧底警察。

他的身体,微微佝偻着,仿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的双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有些发白。

他的脸上,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表情变化。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