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行云流水!这身手,瞎子?!

换源:

  但从他那紧抿的嘴唇,微微颤抖的下巴,以及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却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正在经历着怎样一种天人交战的煎熬。

然后,他开始说台词。

仅仅是几句台词。

“为什么……会是你?”

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痛苦和绝望。

“我们……不是兄弟吗?”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和一种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后的心碎。

“我该怎么办……我到底该怎么办?”

他的声音,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仿佛一个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的孩子。

他的每一句台词,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他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精准地传递出了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

没有声嘶力竭的咆哮,没有痛哭流涕的表演。

但那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痛苦和绝望,却比任何外在的激烈表现,都更加令人震撼,更加令人心碎。

当他说完最后一句台词的时候。

整个片场,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陈风的表演,彻底惊呆了。

他们仿佛忘记了呼吸,忘记了思考。

他们的脑海中,只剩下那个在痛苦和绝望中苦苦挣扎的卧底警察的形象。

过了许久,才有人发出一声轻轻的抽泣。

紧接着,掌声,如同潮水一般,响了起来。

那些之前对陈风不屑一顾的年轻演员们,此刻,看向陈风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

不再有轻视,不再有怀疑。

有的,只是深深的敬佩,和一种近乎崇拜的仰望。

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王翰导演会如此看重这个“瞎子顾问”。

他们也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演技。

这才是真正的,用灵魂在演戏啊!

张博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

他走到陈风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语气中充满了歉意和敬佩:“陈……陈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之前……不应该怀疑您的能力!您的表演,太……太厉害了!”

他现在,对陈风,是彻底的心服口服了。

陈风淡淡一笑,说道:“没什么。

你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感觉而已。

多揣摩一下人物的内心,相信你也能演好。”

他的语气,依旧平静,没有丝毫的得意和炫耀。

但他在剧组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却在这一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这个戴着墨镜的“瞎子顾问”了。

他们都知道,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男人,身体里,蕴藏着一股足以震惊四筵的巨大能量。

而陈风,也通过这一次小小的“露峥嵘”,成功地在剧组里,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为他后续更好地指导演员,把控作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风的那一次亲身示范,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狂飙》剧组这个原本有些死气沉沉的池塘里,炸起了一片惊涛骇浪。

那些原本对他心存轻视,甚至有些敌意的新人演员们,此刻看向他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

震惊,难以置信,敬畏,折服……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他们的脸上。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落魄的“瞎子顾问”,竟然拥有如此恐怖的演技!

仅仅是几句台词,几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就能将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如此令人感同身受。

那种强大的爆发力,那种精准的情绪控制,那种对角色灵魂深处的洞察和理解,简直是他们这些科班出身、自诩专业的演员,望尘莫及的。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他们竟然会去质疑一个真正的大师的专业能力!

他们竟然会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八卦新闻,而去否定一个人的才华!

羞愧,无地自容的羞愧,涌上了每一个曾经轻视过陈风的年轻演员的心头。

从那以后,剧组的氛围,发生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

那些年轻演员们,再也不敢在陈风面前,摆出那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了。

他们在遇到表演上的难题时,会主动地、虚心地向陈风请教。

“陈老师,这场戏,我觉得我的人物情绪,好像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您能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吗?”

“陈老师,这句台词,我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说,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角色的无奈和不甘呢?”

“陈老师,您刚才示范的那段戏,那个眼神,您是怎么做到的?太绝了!”

面对这些演员们态度的转变,陈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得意或者倨傲。

他依旧是那副平静而淡然的样子。

对于演员们提出的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认真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他会结合剧本,深入浅出地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他会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演员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角色的感觉,如何去调动自己的情绪。

他甚至会根据每个演员不同的特点和擅长的表演方式,给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他的指导,总是那么的一针见血,那么的恰到好处。

让每一个向他请教过的演员,都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渐渐地,剧组里的学习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

演员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完成导演交代的任务。

他们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去揣摩,去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

他们会在拍摄间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剧本,交流表演心得。

他们会把自己在表演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而陈风,往往就是他们探讨的中心。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建议,都会被演员们奉为圭臬,认真地记录下来,反复地琢磨和体会。

整个剧组的创作热情,和专业水准,都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就连导演王翰,也常常会惊叹于陈风那神乎其技的指导能力。

他发现,经过陈风点拨过的演员,在表演上,往往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他们的情绪表达,更加精准了。

他们的表演,也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王翰甚至在心中暗暗庆幸,自己当初力排众议,把陈风留在剧组,是多么明智的一个决定。

如果没有陈风,他简直不敢想象,《狂飙》这部剧,最终会拍成什么样子。

然而,《狂飙》的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

除了演员表演方面的问题,剧组还面临着一个更加严峻,也更加难以解决的挑战。

那就是——资金短缺。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从项目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困扰着整个剧组。

李明的那笔投资,虽然让《狂飙》得以艰难开机。

但对于一部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涉及到众多人物和复杂场景的扫黑除恶题材大剧来说,那点钱,实在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原定的拍摄周期,不得不一再压缩。

很多重要的场景,因为租不起合适的场地,而被迫进行修改,甚至直接删减。

比如,剧中有一场非常重要的戏,是描绘高启强在发家之后,建造了一座极其奢华的私人会所,作为他进行权钱交易和拉拢腐蚀官员的秘密据点。

这个会所的奢华程度,直接关系到高启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他黑化程度的展现。

按照剧本的设想,这个会所应该金碧辉煌,极尽奢靡。

但是,剧组根本没有钱去搭建这样一个场景,也租不起现成的豪华会所。

最后,王翰和陈风商量了许久,只能无奈地将这场戏的场景,修改成了一个相对隐蔽,但装修却比较普通的茶楼包间。

虽然通过一些巧妙的镜头语言和氛围营造,也勉强达到了表现剧情的目的。

但与最初的设想相比,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和震撼感,无疑是大打折扣了。

类似的妥协和无奈,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比比皆是。

道具和服装,也尽量从简。

演员们身上穿的衣服,很多都是反复使用,甚至连一些主演的服装,都显得有些寒酸和不合时宜。

剧组的美术和道具老师,几乎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他们会用一些廉价的材料,去仿制那些看起来比较昂贵的道具。

他们会把一件普通的衣服,通过一些巧妙的搭配和改造,让它看起来像是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人穿的。

甚至,有些时候,因为群演不够,或者群演的费用太高。

剧组里的一些工作人员,比如场务、灯光助理、甚至司机,都会被临时拉去客串一些只有一两句台词,或者只需要露个脸的小角色。

整个剧组,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在规定的预算和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那么,这个项目,就可能随时面临夭折的危险。

李明虽然也知道剧组的困难,也曾经追加过几次投资。

但他的公司,毕竟底子太薄,能够拿出来的资金,也极其有限。

对于《狂飙》这样一部嗷嗷待哺的“吞金巨兽”来说,那点追加的投资,依旧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在这样艰难的拍摄条件下,陈风的“特殊能力”,再次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甚至是有些神奇的作用。

他虽然双目失明,看不见眼前的景象。

但他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却异常敏锐,甚至超越了正常人。

他能通过声音的细微变化,来判断一个空间的结构和大小。

他能通过空气中弥漫的气味,来感知一个场景的氛围和特质。

他能通过皮肤对温度和空气流动的感应,来判断光线的来源和强弱。

在选择拍摄场地和布置景物的时候,他常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甚至是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

他能够利用现有的简陋条件,通过一些巧妙的构思和安排,营造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氛围。

比如,有一次,剧组需要拍摄一场描绘高启强早期在旧厂街鱼档打拼的戏。

由于经费紧张,剧组只能找到一个废弃已久的、光线昏暗、环境杂乱的小菜市场,作为拍摄场地。

王翰看着这个破败不堪的场景,眉头紧锁,觉得很难拍出剧本中描绘的那种市井生活的真实感和年代感。

就在王翰一筹莫展的时候,陈风却在这个看似毫无亮点的场景中,发现了一些可以利用的元素。

他建议王翰,可以利用菜市场角落里,那一扇破旧的木窗,以及从窗外透进来的一缕微弱的晨曦,来营造一种压抑而又带着一丝希望的氛围。

他还建议,可以在前景中,摆放一些沾满鱼鳞和血水的旧案板,以及一些散发着腥味的竹筐,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他还提醒摄影师,可以尝试用一些低角度的、略带仰视的镜头,来拍摄高启强,以突出他当时那种卑微而又不甘的处境。

王翰将信将疑地按照陈风的建议,进行了尝试。

结果,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出奇地好!

那种昏暗的光影,那种杂乱的环境,那种压抑的氛围,都将高启强早期那种在底层苦苦挣扎的生存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画面的艺术感和真实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且,这一切,几乎没有增加任何额外的成本。

王翰看着监视器里那堪比电影质感的画面,对陈风的佩服,又加深了几分。

他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竟然能够对光影、构图、和场景氛围,有如此精准和独到的理解。

类似的事情,在拍摄过程中,还发生过很多次。

陈风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利用最简陋的条件,创造出最惊艳的效果。

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魔术师,总能从空空如也的帽子里,变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的这些“巧思”,不仅为剧组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也极大地提升了《狂飙》这部剧的整体艺术水准。

让王翰和其他主创人员,都对他惊叹不已,甚至有些顶礼膜拜。

随着拍摄的深入,导演王翰对陈风的专业能力,是越来越佩服,甚至可以说是五体投地了。

无论是在剧本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把控上。

还是在对演员表演的细致入微的调教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