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老戏骨都服了!这演技绝了!

换源:

  乃至在拍摄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时的临场应变和果断决策上。

陈风都展现出了远超他预期的,甚至是超越了他认知的,惊人水准。

王翰甚至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

仿佛陈风才是这部剧的灵魂和核心,他才是那个真正掌控着一切的幕后导演。

而他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负责执行陈风意志的工具人而已。

他对《狂飙》这部剧的理解,对每一个人物命运的洞察,对每一个情节发展的预判,都比他这个名义上的导演,还要深刻,还要透彻。

有时候,王翰甚至会觉得,陈风的脑子里,是不是装着一部已经剪辑完成的《狂飙》成片。

他只需要按照那部成片的样子,把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复制粘贴出来就可以了。

这种感觉,让王翰在对陈风充满敬佩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莫名的压力和困惑。

但与此同时,王翰对陈风“眼盲”的这个事实,也越来越感到困惑和不解。

陈风在片场的行动举止,实在是太不像一个失明的人了。

他虽然也拄着导盲杖,但他的步伐,却异常稳健和自信。

他能够准确地避开片场那些随意堆放的器材和杂物。

他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周围每一个人的位置和动向。

他对拍摄环境的熟悉程度,甚至比一些视力正常的剧组工作人员还要高。

更让王翰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陈风似乎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演员在表演时,那些极其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和眼神的流转。

虽然他总是戴着墨镜,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睛。

但王翰却不止一次地发现,当某个演员的表演,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丝丝的偏差,或者眼神中流露出了一点点不符合角色设定的东西时。

陈风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并立刻出言指正。

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完全不像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所能拥有的。

王翰甚至偷偷地观察过几次。

他发现,陈风在和人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似乎总是能够准确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

那种感觉,就好像他真的能够看见一样。

但是,王翰又亲眼见过,陈风在私下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那种因为失明而带来的不便和困扰。

他也曾经在陈风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在他面前挥过手,但陈风的眼睛,却没有任何反应。

这让王翰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陈风的失明,是间歇性的?或者,他拥有某种超越常人理解的感知能力?

王翰的心中,充满了疑问。

但他知道,这些疑问,不应该由他来探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陈风的身上,一定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只需要知道,陈风是一个值得他信任和依赖的合作伙伴,这就足够了。

剧组里,人多嘴杂。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尽管导演王翰和制片人李明,都刻意对陈风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在剧组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严格的保密。

他们对外宣称,陈风只是王翰导演请来的一位朋友,偶尔会给剧组提供一些剧本方面的建议。

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尤其是在娱乐圈这样一个充满了各种小道消息和八卦新闻的圈子里。

还是有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人,或者一些曾经关注过娱乐圈新闻的剧组工作人员,通过各种蛛丝马迹,认出了陈风,就是当年那个因为“偷窥门”事件而身败名裂的“舞王”陈风。

毕竟,陈风虽然失明了,容貌也因为近期的遭遇而显得有些憔悴。

但他那独特的轮廓和气质,还是依稀可见的。

而且,他那神乎其技的表演指导能力,也实在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幕后顾问所能拥有的。

于是,一些关于陈风的流言蜚语,开始在剧组内部,私下里悄悄地流传开来。

“哎,你们听说了吗?咱们剧组那个戴墨镜的陈顾问,好像就是以前那个跳舞的陈风!”

“真的假的?就是那个因为偷窥女明星,结果把自己搞瞎了的那个?”

“八九不离十!你看他那走路的样子,还有那股劲儿,跟以前电视上看到的陈风,简直一模一样!”

“天呐!他怎么会跑到咱们这个小剧组来当顾问?他不是已经彻底凉了吗?”

“谁知道呢?可能是王导以前欠过他的人情吧?或者,他想借着咱们这个戏,曲线复出?”

“切!就他现在这个名声,还想复出?做梦去吧!哪个电视台敢播他参与的戏啊?”

“就是!一个劣迹艺人,还想当枪手,隐姓埋名地混进娱乐圈?真是异想天开!”

这些议论,虽然大多都是在私下里进行的,并没有摆在明面上。

但也像一颗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在剧组这个小小的池塘里,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一些不明真相的年轻演员,在听到这些流言之后,对陈风的态度,又开始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他们看向陈风的眼神中,多了一丝好奇,一丝探究,也有一丝难以言状的鄙夷和警惕。

这些负面的情绪,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剧组的正常拍摄工作。

但也像一根根看不见的刺,在剧组内部,制造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和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导演王翰,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些暗流涌动。

他对此感到非常头疼和担忧。

他知道,如果任由这些流言继续发酵下去,很可能会对剧组的团结和创作氛围,造成不良的影响。

甚至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捅到媒体那里去,给整个项目带来灭顶之灾。

于是,王翰不得不几次三番地,在剧组的内部会议上,或者在私下里,找一些爱嚼舌根的工作人员谈话,严厉地警告他们,不许在剧组内部散播任何未经证实的谣言和八卦新闻。

他强调,陈顾问是剧组重金请来的专业人士,他的工作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任何人,都不得因为一些个人的偏见,或者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而去质疑和诋毁陈顾问。

否则,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王翰的这番强硬表态,总算是暂时将那些流言蜚语,给压了下去。

但他也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只要陈风还在剧组一天,关于他的议论和猜测,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停止。

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被引爆。

王翰只能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颗炸弹,不要在《狂飙》这部剧完成之前,就提前爆炸。

否则,他和陈风,以及整个剧组所有人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对于剧组内部那些若有若无的流言蜚语,和一些人投来的异样目光,陈风并非没有察觉。

他虽然看不见,但他那颗因为经历了太多背叛和伤害而变得异常敏感的心,却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周围人情绪的微妙变化。

他知道,有些人,在背后议论他。

他知道,有些人,在用一种审视和怀疑的眼神打量他。

他甚至能够想象出,那些人在说起他的时候,脸上会带着怎样一种鄙夷和不屑的表情。

如果是以前的陈风,那个骄傲而又脆弱的“舞王”陈风,在面对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和无端的揣测时,他一定会感到愤怒,感到委屈,甚至会忍不住想要去和那些人理论,去为自己辩解。

但是现在,他不会了。

经历了那场从天堂到地狱的坠落,经历了那些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他的心,早已被磨砺得如同最坚硬的磐石。

他选择了默默承受这一切。

不作任何解释,也不屑于去作任何解释。

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任何的辩解,都是苍白的,无力的。

在那些已经对他抱有成见的人眼中,他的任何解释,都可能被曲解成掩饰和狡辩。

甚至可能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反感和抵触。

他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有效的,就是用作品来说话。

他将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了《狂飙》这部剧的创作之中。

他力求让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从剧本的打磨,到演员的调教,再到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个镜头的把控。

他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智慧。

他相信,只要《狂飙》这部剧能够成功问世,只要这部剧的质量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那么,所有关于他的那些不实传闻和污名,都将不攻自破。

他就有机会,洗刷掉自己身上那些被强行泼上的脏水。

他就有机会,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嘲笑他、甚至陷害他的人,都为他们曾经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和恐惧。

这,才是他现在唯一在乎的事情。

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人,那些无关紧要的议论,他早已学会了无视。

他的心中,燃烧着一团复仇的火焰。

这团火焰,支撑着他,在黑暗和绝望中,踽踽独行。

也指引着他,朝着那个唯一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与《狂飙》剧组这种在角落里默默耕耘、低调得几乎不为人知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由杨密和刘凯伟共同主演的那部都市偶像剧《星光下的爱恋》,几乎是在与《狂飙》同期开拍的。

但从项目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声势和排场。

《星光下的爱恋》,是一部典型的、为迎合市场和粉丝而量身打造的商业偶像剧。

剧本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但善良乐观的女主角,与一个英俊多金但内心孤独的霸道总裁之间,从最初的误会重重,到后来的相知相爱,最终克服种种困难,收获美满爱情的浪漫故事。

这种剧情,虽然老套,甚至有些狗血。

但在特定的观众群体中,却依然有着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剧组的投资方,显然也深谙此道。

他们不仅请来了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导演和经验丰富的制作团队,以保证剧集的整体质量。

更是在宣传和营销方面,投入了巨额的资金。

从电视剧开拍的第一天起,关于《星光下的爱恋》的各种新闻和话题,就几乎没有断过。

男女主角杨密和刘凯伟的各种精美路透照片,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网络上。

照片中,他们时而深情对望,时而甜蜜互动,时而又因为剧情的需要,展现出一些小小的误会和冲突。

这些照片,无一例外,都拍得非常唯美,非常符合偶像剧的审美标准。

也成功地勾起了无数粉丝和CP粉的无限遐想。

除了路透照片,剧组还会时不时地放出一些精心剪辑过的、男女主角之间充满“粉红泡泡”的甜蜜互动片段。

这些片段,往往能够在网络上引起一阵阵的尖叫和热议。

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知情人士”,还会在网络上爆料,说杨密和刘凯伟在拍摄过程中,因为朝夕相处,已经“因戏生情”,从戏里的情侣,发展成了现实中的恋人。

这些关于他们“恋情”的绯闻,更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地传遍了整个娱乐圈。

虽然杨密和刘凯伟的团队,对此都采取了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暧昧态度。

但这反而更加激发了公众的好奇心和八卦欲。

一时间,杨密和刘凯伟的名字,以及《星光下的爱恋》这部剧,三天两头地登上各大娱乐新闻的头条和热搜榜。

吸引了大量粉丝、媒体、以及吃瓜群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部偶像剧,也因此成为了年度最受期待,也最具话题性的作品之一。

仿佛,它还没有播出,就已经预定了年度爆款的席位。

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和《狂飙》剧组那种几乎无人问津的窘迫处境,形成了鲜明而又讽刺的对比。

在关于《星光下的爱恋》那些铺天盖地的、充满了溢美之词的报道中。

偶尔,也会有一些媒体,在报道的间隙,或者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提及一下陈风的近况。

但无一例外,这些提及,都是带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嘲讽,和一种高高在上的鄙夷口吻。

“据知情人士透露,昔日红极一时的舞王陈风,在因‘偷窥门’丑闻而身败名裂之后,似乎并不甘心就此沉寂。

有传闻称,他最近竟然转行当起了编剧,目前正在某不知名的小剧组里混日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曲线复出。”

“本台记者独家获悉,陈风目前参与的,乃是一部名为《狂飙》的扫黑题材网络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