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剧投资极低,制作班底也名不见经传。
有业内人士分析,以陈风目前在娱乐圈的口碑,和他所选择的这种冷门且高风险的题材来看,他这次的尝试,恐怕又是异想天开,不自量力,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又是血本无归,贻笑大方。”
“想当年,陈风在舞台上何等风光,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人唏嘘。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奉劝某些艺人,还是要洁身自好,爱惜羽毛,不要因为一时的行差踏错,而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这些报道,虽然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陈风的恶意和不屑。
他们将陈风描绘成一个不甘失败、垂死挣扎的小丑。
他们将《狂飙》这个项目,贬低得一文不值。
这些报道,无疑是在《狂飙》剧组本就艰难的处境上,又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也让剧组内部那些本就有些摇摆不定的人心,变得更加浮动。
王翰在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气得差点没把报纸给撕了。
他真想冲到那些胡说八道的媒体面前,大声地告诉他们,《狂飙》的剧本有多么牛逼,陈风的才华有多么惊人!
但是,他不能。
他只能把这些愤怒和憋屈,都压在心底。
然后,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狂飙》的拍摄工作中去。
他要用最终的作品,来狠狠地打那些人的脸!
而陈风,在得知这些报道之后,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仿佛那些恶毒的言语,都只是吹过耳边的清风,无法在他的心中,留下任何痕迹。
他只是淡淡地对王翰说了一句:“王导,不必理会这些。
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
他的这种平静和从容,反而让王翰感到了一丝安心。
是啊,外界的干扰再多,也无法改变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的价值。
他们只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狂飙》这部作品,打磨好,呈现出来。
其他的,都交给时间和观众去评判吧。
尽管外界的干扰不断,剧组内部的资金也始终捉襟见肘。
但在陈风那近乎变态的专业指导,和导演王翰以及全体主创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狂飙》的拍摄工作,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着。
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
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力求达到最精准,最真实的状态。
每一个场景的布置,都尽量在有限的条件下,营造出最符合剧情氛围的效果。
整个剧组,都沉浸在一种近乎偏执的创作热情之中。
他们仿佛忘记了外界的喧嚣和质疑,也忘记了自身的窘迫和困境。
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把《狂飙》这部戏,拍好!拍到极致!
时间,就在这种紧张而又充实的拍摄工作中,一天天地过去。
转眼间,剧集的拍摄,已经过半。
按照陈风之前的建议,王翰将已经拍摄完成的那些素材,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剪辑。
他挑选出了其中最精彩、最能体现剧集核心看点和制作水准的部分,精心剪辑出了几集样片。
这几集样片,主要集中展现了高启强从一个普通鱼贩,到逐渐黑化成为黑社会头目的关键转折点。
以及安欣警官与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几次重要交锋和情感纠葛。
样片中,既有紧张刺激的警匪对抗场面,也有深刻细腻的人物内心刻画。
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也有对人性善恶的深入探讨。
当制片人李明,和星火影视的其他几个核心成员,在公司那间简陋的小放映室里,看完这些刚刚剪辑出来的样片之后。
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放映室里,一片寂静。
只有样片中那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和演员们那极具感染力的台词,在回荡着。
李明张大了嘴巴,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光芒。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他们那个“草台班子”剧组,用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投资,拍摄出来的东西!
样片所呈现出来的故事张力,简直让他欲罢不能!
高启强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悲剧性,被演员演绎得入木三分,令人又爱又恨,又同情又警惕。
安欣警官的那份执着和坚守,也同样令人动容,引人深思。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是让他刮目相看!
那些在他看来,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员,和早已过气的老演员,在镜头前,竟然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
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戏!
这哪里像是一个小成本网络剧的演员阵容?
这简直就是一部电影大片的配置啊!
而样片的整体制作水准,也远远超出了李明的预期!
虽然他知道,剧组的资金非常紧张,很多地方都只能将就。
但是,从样片呈现出来的效果来看,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场景的调度,亦或是服化道的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用心,非常专业。
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穷剧组”拍出来的东西。
反而有一种大制作的质感和气势!
尤其是其中几场关键的冲突戏,比如高启强在菜市场被欺负后第一次反抗的戏,比如安欣在除夕夜与高启强在饺子馆那场暗流涌动的对手戏,都拍得惊心动魄,张力十足,让人看得手心冒汗,大呼过瘾!
当样片播放完毕,放映室里的灯光重新亮起的时候。
李明依旧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之中,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发了!这次,他李明,可能真的要发了!
这个《狂飙》,绝对是一部能够让他咸鱼翻身,甚至一飞冲天的神作啊!
他之前对这个项目的种种疑虑和担忧,在看完样片之后,都烟消云散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