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面对满朝文武,声音陡然变得肃穆:“然而,仅仅发展生产力还远远不够。”
他举起那把改良的曲刃镰,寒光在刃口流转:“诸位可曾想过,若是这新农具被世家大族垄断,用来盘剥佃农;或是官府强征工匠,令其日夜劳作却不得温饱——这般的发展,究竟是福是祸?”
堂下一片寂静。陈路走到殿中央,命侍从展开三幅绢画:
第一幅描绘着荆州景象——农人在新式水车前欢歌,市集上商旅往来,学堂里孩童诵读。
“这是刘表治下的荆州。”陈路以杖指图,“减租调、兴水利、设义学,农有余粮则市集兴旺,工得厚酬则技艺精进,此谓良性循环。”
第二幅却见饿殍遍野,田间崭新的农具被弃置一旁,工匠们在官兵鞭打下打造兵器。
“此乃董卓乱政时的关中。”陈路声音沉痛,“纵有百炼钢的技艺,却用来铸刀剑屠戮百姓;纵有高产的粮种,却被西凉军搜刮一空——生产力反而成了催命符!”
第三幅展示江东现状——绿魔尸在田间游荡,于吉的丹炉冒着毒烟,本该耕作的土地上建起了诡异的祭坛。
“至于江东...”陈路冷笑,“于吉用妖术把活人变成怪物,这等生产力,诸位觉得该如何评价?”
小诸葛亮突然开口:“我明白了。就像良种需要沃土,生产力也需匹配的制度。譬如前汉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与劝课农桑并举,方有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聪明!”陈路击掌赞叹,“所谓经济制度,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谁来生产?如何分配?为谁生产?”他取出一卷竹简,“譬如这耕者有其田之策,让佃农变自耕农,他们自然愿意改良农具、精耕细作。这就需要合适的制度,诸公记住——新农具救不了苛政下的农夫,连弩射不穿腐朽的体制。唯有生产力与制度共进,方是我大汉中兴之道!”
陈路的话音刚落,大殿内一片寂静,仿佛连呼吸声都停滞了。文武百官的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思索,有人双目圆睁,有人胡须微颤,更有人手中的笏板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太学生猛地站了起来。他面色涨红,手中的毛笔还在滴墨,显然刚才一直在疯狂记录陈路的每一句话。
“武乡公!”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学生......学生有话要说!”
陈路温和地点头:“请讲。”
那太学生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学生名叫陆绩,乃吴郡陆氏子弟。此前在太学中,常听同窗议论武乡公的事迹——虎牢关前独战吕布,长安城中诛杀董卓......学生一直以为,武乡公不过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后来有听说了武乡公许多事迹,但是学生觉得很多都是无稽之谈。”
他的声音渐渐变得坚定:“但今日听武乡公一席话,学生才知自己何等浅薄!生产力、制度,这些道理闻所未闻,却字字如雷贯耳!”
陆绩突然跪倒在地,重重叩首:“学生虽一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深意,但直觉告诉学生——武乡公所言,乃是治国安邦的至理!若蒙不弃,学生愿拜入武乡公门下,研习武乡公所说之奥秘!”
这一番话,如同在滚油中泼入一瓢冷水,大殿瞬间沸腾起来。
杨彪皱眉道:“陆家小子,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祖宗之法岂可轻变?”
另一位老臣也厉声呵斥:“黄口小儿,也敢妄议国策!”
但更多的太学生站了起来。一个瘦高的学子高声道:“陆兄说得对!武乡公的耕者有其田,与《孟子》民为贵之说暗合,这才是真正的圣贤之道!”
肃静!小皇帝突然拍案,稚嫩的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各位,我还没有说完。”陈路接着说道:“生产力的进步离不开制度,但最根本的,在于科学技术!所谓科学就是探究万物之理,技术在于运用这些道理改良器物。”
他抬手示意,几名工匠立刻推上一架改良的织机。
陈路指着织机说道,“这架新式织机,采用了齿轮传动和飞梭结构,织布速度是旧织机的五倍——这就是技术!而研究齿轮如何咬合、飞梭如何省力、织机如何更耐用,这就是科学!”
他拿起一块丝绸,轻轻一抖,布匹如水般滑落:“同样的蚕丝,用旧织机需十日,用新织机只需两日。这就是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明证!”
陈路继续道:“科学技术带来的,是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而有了生产力的进步,再加上合适的制度,就能带来两个必然结果——”
他竖起两根手指:“第一,国强民富。粮食多了,布匹多了,百姓自然富足;国库充盈了,太学兴盛了,国家自然强盛。”
“第二,军事力量的跨越式发展。”陈路突然提高声调,“当我们的农夫用着最好的农具,工匠掌握最精的技术,自然能打造出最锋利的刀剑、最坚固的铠甲、最先进的战车!诸位记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制度是培育科技的土壤。二者兼备,则国强民富,军力昌盛,何愁妖邪不灭?”
陈路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上,年轻的太学生们眼中燃起炽热的求知之火,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工匠们激动地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投身于新技术的创造;就连那些最保守的老臣,此刻也不由得陷入沉思,开始认真权衡利弊。
陈路转身,向小皇帝深深一揖,郑重道:
“陛下,臣请准许三件事。”
“其一,设立改革部,总领全国经济、社会等制度改良。”他目光坚定,声音沉稳,“臣举荐太师刘备为部长,主持革新大计。”??
刘备闻言,神色微动,连忙出列拱手道:“臣才疏学浅,只怕有负所托……”
陈路微微一笑,语气坚定:“玄德公仁德宽厚,深得民心,更兼处事公允,唯有您能担此重任!”?
刘备深吸一口气,终于郑重应下:“既如此,臣愿竭尽全力,助陛下革新天下!”
“其二,设立科技部,专研各类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陈路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工匠队列中,“臣在民间寻得一人,名为马钧,此人精通机械,巧思绝伦,必能担此重任!”?
话音刚落,工匠队伍中一阵骚动,一个身材瘦削、面容朴实的男子猛地抬头,满脸震惊——正是马钧!他战战兢兢地出列,扑通一声跪伏在地,声音颤抖:“草、草民何德何能……”?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哗然!
“荒谬!”一位老臣厉声喝道,“工匠岂能位列朝堂?此乃乱制!”?
“是啊!朝廷重职,岂能轻授匠人?”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