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天柱县城门外已是一片喧嚣。黄平亲自指挥着衙役们将一车车土产装上马车,不时高声叮嘱:“那坛仙人醉要轻拿轻放!是给武乡公路上解乏的!”
徐庶与黄婉并肩而立,新婚妻子眼中噙着泪花。黄平突然拽过女儿,压低声音道:“婉儿啊,去了长安要机灵些。武乡公府上往来皆是贵人,你多与那些夫人小姐亲近...”说着往她袖中塞了个锦囊,“这里头是为父这些年攒的体己钱,该打点的别吝啬。”
黄婉刚要推拒,黄平已转身拉住徐庶,脸上的皱纹挤成一朵菊花:“贤婿啊,昨夜为父说的都记下了?不管这次去长安做什么,都是跟着武乡公做事,一定要尽心尽力!就算当个闲官,也是经常在陛下面前露脸的。”他忽然瞥见黄忠瞪来的目光,连忙改口,“当然当然,首要还是研习仙家要诀!”
陈路翻身上马时,黄平一个箭步冲上前,双手捧着一卷竹简:“下官连夜整理了天柱县近十年风物志,请武乡公闲暇时批阅指正!”竹简用红绸系着,还熏了檀香。
“有劳黄县令。”陈路笑着接过,转手递给身旁的貂蝉收好。
车轮辘辘,队伍缓缓驶离城门。黄平追着马车又跑了百步,直到气喘吁吁才停下,仍挥舞着胖手高喊:“武乡公保重!下官定把天柱县治理得铁桶一般!”
行出三里,黄忠终于忍不住拍马赶到陈路身侧,白须气得直颤:“末将实在惭愧!那不成器的东西...”
“汉升不必介怀。”陈路摆手笑道,“黄县令虽爱攀附,却将天柱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交口称赞,可见是能吏。”
黄忠还要再言,魏延已大笑着插话:“老将军放心!咱们武乡公什么阵仗没见过?咱们大将军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你那侄儿是我们自己人,他以后肯定不会再分心去攀附其他人了!”
众人哄笑间,徐庶在马车中展开《乌角要诀》。竹简上符文忽明忽暗,竟随着他的目光流转重组。黄婉见状,连忙取出随身携带的朱砂笔和空白竹简,为他记录心得。
七日后,小皇帝刘协在宣室殿召见陈路,九旒冕冠下的稚嫩脸庞满是期待:“仲父此行可还顺利?”
陈路单膝跪地,将天柱山之事细细禀明。当说到徐庶获得《乌角要诀》传承时,小皇帝眼睛一亮:“徐卿忠勇可嘉!为娶心上人敢跟老丈人叫板!”
“陛下明鉴。”陈路忍笑道,“臣请封徐庶为太史令,专职研习仙术,以克于吉妖法。”
准!小皇帝拍案,又压低声音,“仲父,那要诀真能对付江东的怪物?”
陈路闻言一怔,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徐庶毕竟只有一人,而于吉的妖术却能批量制造怪物。他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精光闪烁:“对呀!你有妖术,我有科学啊!”
小皇帝眨巴着眼睛:“科...学?”
“陛下,”陈路突然正色道,“明日请召集文武百官及太学所有学生,再征召长安城一百名能工巧匠。臣要给群臣做一个演说,讲讲如何推动大汉向前发展。”他顿了顿,郑重补充,“还请陛下亲自参加。”
小皇帝虽然不明所以,但对陈路的信任让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准奏!朕这就下诏。”
翌日清晨,未央宫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文武百官按品阶列席,太学生们青衫磊落,能工巧匠们则带着各自工具,好奇地张望。高台上,小皇帝端坐正中,何太后、貂蝉、甄宓垂帘旁听,陈路一袭素袍立于案前,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问道:
“今日召集诸位,既是为了应对江东于吉的妖法,更是为了让我大汉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但在此之前,我想先问诸位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国家富强?”
群臣面面相觑,片刻后,几位大臣先后出列回答。
光禄大夫杨彪抚须沉吟道:“治国之道,在于礼法。若能使百姓知礼守法,各安其分,则天下自然太平。”
太保王允则摇头道:“礼法固然重要,但若无严明吏治,贪官污吏横行,百姓仍不得安生。故臣以为,当整肃朝纲,严惩贪腐,方能还百姓清平世道。”
太师刘备上前一步,沉声道:“二位所言极是,但我以为,百姓最根本的诉求,不过是温饱而已。若能轻徭薄赋,使农人安心耕种,工匠专心技艺,商贾畅通有无,则民生自然富足。”
陈路微微一笑,又看向太学生代表。一位年轻学子鼓起勇气道:“学生以为,除却轻徭薄赋,还需兴办教育,使百姓知书达理,方能明辨是非,不被妖邪蛊惑。”
最后,一位老农出身的工匠局促地搓着手,低声道:“小、小人斗胆说一句……若是能让地里多打粮食,让织机多出布匹,让铁匠打出的犁更耐用,百姓的日子自然就好过了。”
陈路听罢,抚掌大笑:“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归根结底,百姓要过上好日子,国家要富强,最根本的,就是要让粮食更多、布匹更多、器物更好用!而这,就是今日我要讲的——发展生产力!”
刘备轻抚长须,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武乡公所言生产力一词,备闻所未闻,敢问其详?”
陈路微微一笑,从案几上取来两把镰刀。一把是常见的直刃镰,另一把则是新打造的曲刃镰。
“玄德公请看。”他将两把镰刀递给刘备,“若用直刃镰,一个壮汉一日能收割一亩麦田;而用这曲刃镰,同样的人力和时间,却能收割一亩半。”
刘备仔细比较着两件农具,突然眼睛一亮:“原来如此!这曲刃镰省力高效,就是提升了...生产力?”
“正是!”陈路抚掌赞道,又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其一是劳动者,比如耕作的农夫;其二是劳动工具,比如这改良的镰刀;其三则是劳动对象,比如待收割的麦田。”
赵云若有所思:“云明白了。就像我军中工匠改良的连弩,同样十人操作,新弩能射出三倍箭矢,这也是提升了生产力?”
“子龙果然一点就通!”陈路赞许地点头,突然转向小皇帝,“陛下请看这个例子:十年前,十个农夫耕作百亩地,产粮仅够三十人食用;如今用新农具,同样十人耕作,产粮可养五十人。多出来的二十人,就可以去读书、做工、从军...”
小皇帝兴奋地拍手:“朕懂了!就像母后宫里,换了新织机后,同样的宫女能织出更多绸缎!”
满朝文武闻言都忍俊不禁。何太后在珠帘后轻咳一声,却也不禁莞尔。
陈路趁热打铁:“所以治国之道,首重发展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改良工具、改进技术、培养人才。”他指着广场上的工匠们,“这些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往往比十篇奏章更能造福百姓!”
杨彪仍有疑虑:“可若是百姓都去钻研奇技淫巧,岂不荒废了圣贤之道?”
陈路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个精致的司南:“各位可知,若无此物指引方向,张骞如何通西域?若无造纸之术,圣贤经典如何流传?”他环视众人,“发展生产力与弘扬圣道,本就是相辅相成!”
刘备恍然大悟,郑重向陈路长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备今日方知,原来治国安邦,竟有这般深意在其中。”
小皇帝蹦下龙椅,拉着陈路的衣袖:“仲父,朕要学这个!朕要让天下百姓都用上新农具!”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