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第二重试炼

换源:

  随着第一轮试炼结束,山顶的云雾渐渐散去,七道身影仍留在原地——陈路、赵云、徐庶,以及另外四名修道者。其余人皆被一股柔和的力量送下山去,虽有不甘,却也只能叹息离去。只有魏延退在一旁。

道士拂尘一挥,平地中央忽然升起一座古朴的石台,台上刻着阴阳八卦之图,四周悬浮着七盏青灯,灯火摇曳,映照出幽幽玄光。

“第二重试炼,名为问道。”道士的声音如清泉流淌,“此关不考修为,不验神通,只问本心。”

他袖袍轻扬,七盏青灯忽然飞至七人面前,悬停不动。

“诸位只需回答一个问题——”道士目光深邃,缓缓道,“何为道?”

第一位修道者乃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他捋须正色道:“道法自然,清静无为,顺应天道,方得长生。”

话音未落,那盏青灯噗地熄灭,老者身形如落叶般飘然离地,转瞬已被送出山门之外。道士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摇头叹道:“知‘道’而不行‘道’,犹如临渊羡鱼,终究一场空幻。”

第二位修道者是个身着八卦道袍的中年人,他手掐法诀,昂然道:“道在丹鼎,在符箓,在神通变化之间!”

语毕,青灯骤然暗淡,灯芯噼啪爆响,道士尚未来得及惊诧,便被一团云雾裹挟着坠下山崖。道士目送其坠落,轻抚拂尘:“以术为道,恰似缘木求鱼,纵使烛火通明,终难照见大道真容。”

第三位是位素衣女子,她双手合十,温声道:“道在济世,在渡人,在慈悲善念之中。”

青灯微微一亮,灯火摇曳不定,终究未能大放光明。女子仍留在原地,却见道士微微颔首:“善心可嘉,然未悟道之本源。且留步一观,或有所得。”

第四位是个背负长剑的冷峻剑客,他锵地一声拔出长剑,寒声道:“道在剑中,一剑破万法,便是道!”

话音未落,青灯嗤地一声熄灭,剑客身形如泡沫般消散无踪。道士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幽幽一叹:“刚者易折,柔者长存。过刚则失道,过锐则伤真。”

陈路、赵云、徐庶三人接着回答。

徐庶沉吟片刻,郑重道:“道在脚下,在抉择,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中。我愿为苍生执剑——此即我道。”

青灯大亮,火光冲天!

道士抚须微笑:善!

赵云目光坚毅,朗声道:“道在手中枪,在身后袍泽,在护佑黎民之责。云此生,只求问心无愧。”

结果:青灯燃如烈日,竟化出龙形虚影!

道士惊叹:“赤子之心,近道矣!”

陈路望着青灯,忽然笑道:“我非修道之人,不懂玄妙之理。但若非要答——”他指向山下隐约可见的村落炊烟,“道在那一碗热粥里,在百姓安眠的呼噜声中,在天下太平的愿景里。”

青灯未燃,却骤然炸裂,化作漫天星辉洒落!道士肃然起身,长揖到地:“武乡公以众生为道,已得大道真意!”

道士继续说道:“四位可以进入下一轮试炼。”

道士长袖一挥,四卷泛着青光的玉简从袖中飞出,悬停在四人面前。玉简上乌角要诀四字忽明忽暗,似有生命般吞吐着天地灵气。

“天书有灵,自会择主。”道士掐诀念咒,四卷玉简突然急速旋转起来,带起的罡风将四周云雾都搅成漩涡。

只见其中两卷玉简分别飞向陈路和徐庶,而赵云和那素衣女子面前的那卷却啪地一声落在地上,化作普通竹简。道士解释道:“子龙将军虽心怀赤诚,然杀伐之气过重,与道门清净之理相冲。这位女施主道心可鉴,可以入我门修行。”

素衣女子当即拜谢。

陈路接过玉简,却见上面符文流转,隐约组成太平二字。他向道士深深作揖:“仙长,我虽得天书认可,但终究不是修道之人。况政务繁忙,实在无暇参悟这等玄妙道法。还是请徐庶参悟。”

徐庶刚要推辞,手中玉简突然青光大盛,竟与陈路那卷合二为一。道士见状抚掌大笑:“妙哉!天书知人,武乡公虽不修道,却是引动天书的关键;元直精通道法,正可代为参详。此乃天作之合!”

陈路闻言,郑重对徐庶拱手:“既如此,就有劳元直研习此法,助我大汉破解于吉妖术。”

徐庶肃然应诺,将合二为一的玉简小心收入怀中。

道士手持拂尘,朝众人微微颔首:“缘法已尽,贫道去也。”话音未落,拂尘轻扫,一阵清风卷过,道士的身影便如烟云般渐渐淡去。他新收的弟子也随之一同消失,只余下几片青翠的竹叶在空中打着旋儿飘落。

下得山来,陈路将山中奇遇细细说与黄平听。黄平闻言,立刻满脸堆笑,连连作揖:“哎呀呀,武乡公真乃天佑之人!寻常人求仙问道,十年八载也未必能见着仙人真容。您这一上山,仙人就亲自现身相迎,还赐下不传之秘,当真是不同凡响啊!”

陈路笑着指了指身旁的徐庶:“黄县令此言差矣。真正的天佑之人是你家贤婿才是。仙人可是把《乌角要诀》这等秘传都赐给他了。”

黄平搓着手,眼睛笑成了一条缝:“武乡公说笑了!若非您在场,仙人怎会如此厚待?这分明是看在您的面子上啊!”他说着还朝徐庶挤了挤眼,“贤婿啊,你可要好好谢谢武乡公才是。”

众人见他这副谄媚模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魏延更是笑得直拍大腿:黄县令这张嘴啊,怕是连仙人都要被你说动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