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城中见闻

换源:

  陈宛儿听完叶问天的邀请,陷入了沉思。成为青城派的客卿医师,意味着她将与江湖结下不解之缘。

叶前辈厚爱,宛儿受宠若惊。只是...陈宛儿犹豫片刻,我在京城还有医馆要打理,恐怕难以分身。

叶问天笑道:陈大夫误会了。客卿医师并非要你常驻青城山,只是在我派弟子有需要时,提供医疗帮助而已。平日里,陈大夫依然可以在京城行医。

陈宛儿眼珠一转,心中已有计较:这可是个好机会!结交武林中人,不仅能为医馆增添一道护身符,还能学到一些防身之术。

既然如此,宛儿愿意效劳。陈宛儿欣然应允。

叶问天大喜,从怀中取出一枚青色玉佩:这是我青城派的信物,陈大夫持此物,江湖上但凡认得青城派的,都会给三分薄面。

陈宛儿接过玉佩,只见上面刻着青城二字,触手温润,显然是上好的和田玉。

多谢叶前辈。陈宛儿郑重收下。

叶问天又道:老夫见小石头聪明伶俐,若他有意,老夫可教他一些基本功夫,强身健体。

小石头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连忙道:真的吗?太好了!我一直想学武功!

陈宛儿笑着点头:那就有劳叶前辈了。

-

送走叶问天和莫云后,陈宛儿伸了个懒腰。最近医馆事务繁忙,她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小翠,今天医馆就交给你了,我想出去走走,看看京城的风貌。

小翠担忧道:姐姐,您一个人出门不安全。要不我陪您去?

陈宛儿摆摆手:不必了。我只是想换身普通衣服,体验一下平民百姓的生活。你留在这里照看医馆更重要。

小石头立刻自告奋勇:陈姐姐,我陪你去吧!我对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熟悉得很!

陈宛儿想了想,点头答应:也好,有你带路,我也不怕迷路了。

-

换上一身素雅的布衣,陈宛儿与小石头悄悄离开医馆,融入熙熙攘攘的街市之中。

京城的街道比她想象中还要热闹。各色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华景象。

陈姐姐,我带你去尝尝京城最有名的糖葫芦!小石头兴奋地拉着陈宛儿的手,穿过拥挤的人群。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小摊前。摊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面前摆着一排晶莹剔透的糖葫芦,红艳欲滴,十分诱人。

老伯,来两串糖葫芦!小石头掏出铜钱,递给老人。

老人接过钱,笑眯眯地挑了两串最大的递给他们:小兄弟常来光顾,今天带了姐姐来,多给你们加两颗。

陈宛儿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酸甜可口,不禁赞叹:真好吃!

小石头得意地说:这老伯的糖葫芦是京城一绝,我每次有零钱就来买。

两人边走边吃,沿着热闹的街道漫步。陈宛儿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这才是真实的古代生活,而非宫中那些虚伪的礼仪和尔虞我诈。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看什么热闹。

怎么回事?陈宛儿好奇地问道。

小石头踮起脚尖张望:好像是有人晕倒了。

陈宛儿闻言,立刻拉着小石头挤进人群。只见地上躺着一位老妇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旁边一个年轻妇女正急得直跺脚。

让一让!我是大夫!陈宛儿高声道,众人闻言,纷纷让开一条路。

陈宛儿蹲下身,为老妇人把脉。片刻后,她从随身携带的小包中取出一个瓷瓶,倒出一粒药丸,喂老妇人服下。

不一会儿,老妇人的呼吸逐渐平稳,面色也好转了许多。她缓缓睁开眼,困惑地看着陈宛儿。

老人家没事了,只是气血不足,一时晕厥。陈宛儿安慰道,又从包中取出几包药粉,递给那年轻妇女,这是三天的药,每日一包,用温水送服。记得让老人家多休息,少操劳。

年轻妇女感激涕零:谢谢大夫!谢谢大夫!只是...这药钱

陈宛儿摆摆手:不必了,举手之劳而已。

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一阵赞叹声。有人问道:这位大夫,请问您在哪里行医?若有病痛,也好去寻您。

陈宛儿微微一笑:在东城的济世堂,有需要随时可来。

原来是济世堂的陈大夫!人群中有人认出了她,听说陈大夫医术高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宛儿谦虚地笑了笑,拉着小石头离开了人群。

陈姐姐,你真厉害!小石头崇拜地说,那么多人都认识你呢!

陈宛儿却若有所思:刚才那位老人家的情况,在城中恐怕不在少数。很多人生了病,却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而拖着不治。

小石头点点头:是啊,我以前生病,也是扛着,哪有钱看大夫啊。

陈宛儿心中一动:小石头,我有个想法。

-

回到医馆,陈宛儿立刻召集众人,宣布了一个决定:从下月初一开始,我们医馆每月初一、十五,开设义诊,专门为贫困百姓看病。

小翠惊讶道:姐姐,这样会不会太辛苦了?而且,药材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陈宛儿胸有成竹:我们的替代药材计划已经初见成效,成本大大降低。再说,赵员外那边也会提供支持。更何况,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本就是我们的本分。

小石头兴奋地说:太好了!这样一来,像我这样的穷孩子也能看得起病了!

陈宛儿摸了摸他的头:不仅如此,我还打算编写一本简易医书,教导百姓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和常见病的处理方法。

小翠眼睛一亮:姐姐这个主意好!这样一来,即使没有大夫在身边,百姓也能自己处理一些小病小痛了。

陈宛儿点点头:正是此意。医术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该造福更多的人。

-

义诊的消息很快在城中传开,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贫困百姓闻讯而来,医馆门前排起了长队。

陈宛儿和医馆的几位大夫忙得不可开交,但看着一张张充满感激的脸庞,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陈大夫,听说您每月初一、十五为贫民义诊,老朽特地前来拜访。一位穿着官服的老者走进医馆,向陈宛儿拱手行礼。

陈宛儿连忙还礼:不知大人是?

老者笑道:老夫乃户部侍郎赵明,负责京城民生事务。陈大夫义诊济民的善举,已传到了朝堂之上,连皇上都赞不绝口。

陈宛儿心中一惊:这么快就惊动了朝廷?她谦虚地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何德何能让皇上知晓。

赵侍郎意味深长地说:陈大夫莫要自谦。如今京城百姓口中都称您为济世仙医,您的名声已经传遍大街小巷了。

陈宛儿心中暗喜:这正合她意。名声越大,影响力越大,她的计划也就越容易实施。

对了,赵侍郎又道,老夫此来,还有一事相求。

大人请讲。

老夫有个小女,体弱多病,寻遍京城名医都无法根治。听闻陈大夫医术高明,不知可否屈尊为小女看诊?

陈宛儿爽快地答应:这有何难?大人只管将令爱带来,宛儿定当尽力而为。

赵侍郎大喜:如此甚好!老夫这就派人去接小女过来。

送走赵侍郎后,小翠凑上来,低声道:姐姐,这赵侍郎可是朝中重臣,若能治好他女儿的病,我们医馆在京城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陈宛儿微微一笑:不止如此。户部侍郎掌管钱粮,若能与他搭上关系,对我们的药材推广计划大有裨益。

小石头崇拜地看着陈宛儿:陈姐姐真是料事如神!

陈宛儿摸了摸他的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这叫未雨绸缪。在这京城,要想立足,不仅要有真本事,还要懂得借力使力。

她望向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已有盘算:通过义诊赢得民心,通过治病结交权贵,再加上青城派这个江湖靠山,她在这京城的根基将越发稳固。至于那位皇子,就让他继续以为自己掌控着一切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