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由捧着那本破烂册子,如同捧着稀世珍宝。指尖轻触泛黄的纸页,上面的线条和符号在他眼中活了过来,变成了一幅幅充满希望的蓝图。
育种、施肥、改良农具……每一个词都像一把钥匙,准备开启大明农业的新大门。
【叮!新任务开启:应用科技手册】
【任务描述:将《残缺的现代科技手册碎片》中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初步改善农业生产。】
【任务奖励:科技树经验值,根据实际成效发放。】
模拟器的声音再次响起,及时且贴心。
朱小由精神一振,立刻行动起来。他传令下去,召集了几位在京中还算有些名望,且平日里看起来不那么冥顽不灵的农官。
很快,三位农官战战兢兢地来到了暖阁。为首的是户部屯田清吏司郎中李三才——当然,此李三才非彼李三才,只是个同名同姓的倒霉蛋,因为名字犯了忌讳,仕途一直不顺,平日里就爱鼓捣些花花草草,倒也算半个技术宅。另外两位则是京畿附近负责官田的老农,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一看就是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
“诸位爱卿,今日召你们来,是有一项天大的好事要与尔等商议。”朱小由开门见山,脸上挂着他自认为最和蔼可亲的笑容。
李三才三人诚惶诚恐地跪下:“不知陛下有何吩咐,臣等万死不辞。”
“起来起来,别动不动就万死。”朱小由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朕这里有一本奇书,里面记载了一些能让田地产量大增的法子。今日,朕便与你们一同参详参详。”
他将那本破册子递给李三才。
李三才小心翼翼地接过,翻开一看,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上面的鬼画符,他一个字也看不懂。那两位老农更是伸长了脖子,满脸迷茫。
“陛下,这……恕臣愚钝,此书所绘,臣……前所未见。”李三才硬着头皮说道。
“朕知道你们看不懂。”朱小由早有预料,“朕来给你们解释。”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沙雕科普小课堂”。
“譬如这上面说的‘优选良种’,你们看,它画了许多玉米棒子。”朱小由指着一页图,“有的颗粒饱满,有的稀稀拉拉。它告诉我们,要选那些长得最好、籽粒最实的玉米留作种子,下一代就能长出更多更好的玉米。这就好比……嗯,你们挑女婿,是不是也得挑个头高、身体壮的?一个道理!”
李三才和两位老农面面相觑,似乎有点明白了,又似乎更糊涂了。皇帝这比喻……怎么听着有点怪?
“还有这个,叫‘堆肥’。”朱小由翻到另一页,指着一堆不可名状物的图示,“你们看,这上面画了些烂菜叶、牲畜粪便什么的。书上说,把这些东西堆在一起,用土盖上,等它们腐烂了,就成了顶好的肥料,比你们现在用的草木灰、人粪尿劲儿大多了!这就叫……变废为宝!懂吗?就是把没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宝贝!”
一位老农忍不住开口:“陛下,牲畜粪便……那可是污秽之物,用来肥田,长出来的粮食……能吃吗?”
“能吃!怎么不能吃!”朱小由拍着胸脯保证,“朕跟你们说,这叫‘有机肥’,绿色无污染,吃了身体倍儿棒!你们想想,庄稼吃得好,才能长得壮,产量才能高,对不对?”
三人被皇帝一套套的新鲜词汇砸得晕头转向,什么“优选”、“堆肥”、“有机肥”,闻所未闻。但皇帝说得信誓旦旦,由不得他们不信。
接下来,朱小由又结合模拟器提供的“翻译”和“图解辅助”,磕磕绊绊地解释了简易犁头改良的原理——主要是改变犁壁的弧度,减少阻力,翻土更深更匀。
“总之,理论朕已经教给你们了。接下来,就是实践!”朱小由一挥手,“朕在京郊划出一块御用试验田,你们三人负责此事。需要什么人手、工具,只管跟王承恩说,朕全力支持!”
在模拟器的“新手指导模式”下,李三才等人将信将疑地开始了他们的“科研”之路。他们按照图纸,找来工匠敲敲打打,改造了几把犁头。又在田边挖了几个大坑,学着皇帝说的法子,把各种杂草、烂叶、牲畜粪便扔进去,再盖上土。
过程自然是充满了各种鸡飞狗跳。比如,负责堆肥的小太监们,每次经过那几个大坑都得捏着鼻子绕道走,抱怨说臭气熏天,简直是在制造毒气。而那些试用新犁的农户,一开始也觉得这犁头怪模怪样,用起来不得劲。
朱小由也不催促,只是隔三差五地去“视察”一番,用他的“现代嘴炮”给大家鼓劲打气,顺便用模拟器扫描一下进度,看看有没有跑偏。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便是一个多月。京郊试验田里的小麦,已经到了抽穗的关键时期。
这日,李三才连滚带爬地冲进宫里,脸上又是汗水又是泥土,声音都带着颤音:“陛……陛下!成了!成了啊!”
朱小由正在暖阁里就着士力架喝茶,闻言差点一口茶喷出来:“什么成了?”
“试验田!陛下!试验田的小麦……长势喜人啊!”李三才激动得语无伦次,“用了新犁的地,麦苗比旁边的高出一截!用了……用了那‘有机肥’的,麦穗尤其饱满!奴才……奴才粗略估算了一下,这……这产量,至少能比往年高出一成!甚至可能更高!”
“当真?!”朱小由霍地站起身,手中的茶杯都忘了放下。
他立刻带着王承恩和李三才,快马加鞭赶往京郊试验田。
夕阳下,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果然,如同李三才所说,那片用了新技术的小麦,无论是植株的高度,还是麦穗的饱满程度,都明显优于旁边作为对照的普通田地。
两位老农正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捧着几株麦穗,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花。见到皇帝来了,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好!太好了!”朱小由走入麦田,亲手摘下一株沉甸甸的麦穗,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虽然只是一成的提升,甚至可能还不到,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意味着,那本破册子上的知识,是真的有用的!
【叮!“应用科技手册”任务初步完成!】
【科技成果评估:小范围实验成功,作物产量微弱提升(约8-12%)。】
【奖励发放:科技树经验值 500点,技能点 100,获得科技图纸《简易水力磨坊设计图》、《堆肥发酵技术详解V1.1》!】
【王朝健康度微弱提升: 0.5%!】
一连串的提示音在朱小由脑中响起,让他如同饮了甘泉一般舒爽。
科技树经验!新的图纸!王朝健康度也提升了!
朱小由深吸一口气,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科技,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也最强大的力量!什么权谋心术,什么祖宗之法,在实打实的生产力提升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朕决定了!”朱小由环视众人,意气风发,“从今日起,成立‘大明皇家沙雕……咳咳,大明皇家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专门研究这些利国利民的新技术!李三才,你便是第一任院长!”
“啊?”李三才直接懵了,幸福来得太突然,他有点承受不住。
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起初,大臣们对皇帝在京郊搞的那一套“歪门邪道”多半是嗤之之鼻,认为是不务正业,胡闹。可当试验田产量提升的准确数据摆在他们面前时,不少人都沉默了。
尤其是温体仁,当他拿到那份详细的产量对比报告,以及李三才呈上的关于“优选良种”、“有机堆肥”、“农具改良”的初步总结后,他书房里的灯,亮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温体仁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手里拿着一叠写满了密密麻麻小字的纸张,找到了朱小由。
“陛下,臣详细核算过了。”温体仁的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神却异常明亮,“若此法真能推广至全国,并严格按照章程执行,再辅以有效的田亩管理和水利兴修,不出三年,我大明粮食产量,至少可提升一成半!若能持续优化,两成亦非难事!”
他那该死的强迫症又犯了。他不仅计算了产量,还把如何标准化育种流程、如何规范堆肥方法、如何量产改良农具、如何培训农技人员,甚至是如何防止地方官员中饱私囊、虚报产量都考虑了进去,洋洋洒洒写了十几条建议。
朱小由看着温体仁递上来的“技术推广标准化作业流程V0.1”,嘴角忍不住抽了抽。这家伙,不去当项目经理真是屈才了。
没想到,自己这沙雕皇帝的沙雕点子,竟然真的让大明的科技树,冒出了第一颗嫩芽?
用一本破手册就提升了产量?这个皇帝的沙雕点子竟然真的有用?大明的科技革命,难道真的要从这间暖阁,从这几个沙雕君臣的手中开始了吗?
朱小由看着窗外,仿佛看到了无尽的可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