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森服装公司的招工信息,就像是平地上的一颗春雷,让整个京州大地开始震动,电视新闻,媒体报刊上全部都是招工信息。
这样的热度不仅仅是在京州市里掀起波澜,更是引起了周边城市的热烈兴奋。
招工信息里优越的待遇,吸引着每一个期待就业的人都目光。
甚至有不少人,连夜收拾行李,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对打拼一番事业的期待和信心,奔赴京州。
他们知道,这样的机会十年内都难以再有。
招工信息不仅仅对高水平人才有优越的条件和补助。
更对高级蓝领有着十分优越的待遇!
这在汉东是前所未有的额!
也就是说,高级技工,甚至能赚的比白领还多!
这让很多深受低学历困扰的年轻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而且之前汉东的招工风气是,大部分岗位卡在三十五一下。
这次,在高育良的建议下,招工信息扩展到五十岁以下!
电视新闻上,正在播放高育良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针对这次大规模的招工工作的发言。
高育良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衣,站在那就感觉气质逼人!
简直就是活脱脱一个高级领导人的架势!
十分具有个人魅力!
只见他接受采访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领导一样拿着稿子念。
也没有打官腔。
而是实实在在地说。
“我看到啊,之前很多招工信息,都要求,招收三十五岁以下的人”
“那么我想请问这些企业老板,是活不过三十五岁吗?”
电视机前看这单采访的老百姓,听了都哈哈大小。
“对啊!简直就是放屁嘛”
“就是,其实老板就是觉得年轻,小牛马多好使唤啊?年龄大了就不好骗了,吃不下老板画的饼了哈哈哈”
“就说35周岁以上的人,不正是最需要工作最需要钱的人吗?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稳定努力还有工作经验,有贷款,为什么不收他们诶?”
甚至有人说:“那样的话,坐牢好了,坐到65岁出来领退休金”
“哈哈哈哈哈哈”
“......”
电视里,高育良推了推金边眼镜,继续说。
“还有的企业,不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求应聘者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那么我请问,你们这些企业,不给大学毕业生工作机会,他们去哪里积累工作经验?”
网上不少年轻人,看到这个新闻采访视频,纷纷在相关话题评论。
“卧槽对啊!没有工作经验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经验,这不恶性循环吗?”
“出走十年,归来仍没有工作经验哈哈”
“职场看不起老年人,也平等地看不起年轻人哈哈”
“......”
电视上,高育良继续说。
“还有啊,有的公司要求学历,一本,一个管道疏通的岗位,你要一本做什么?”
网友们更是太有共鸣了。
“太对了!我们门口杀猪的,清北大学毕业的!”
“我们社区招环卫工人,要求必须本科以上学历哈哈,大专生不配了!”
“是个岗位就要一本,哈哈哈,满大街的硕士找不着工作,好啊,太好了,太好了,都没有工作,都别活。”
“......”
接受采访高育良继续说。
【所以,我们旨在建立一个能让老百姓充分就业,享受劳动带来的成果的,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环境,这次我们和摩旦集团沟通,一共提供将近二十万个岗位!每个年龄段,各行各业,不同学历的汉东人民,只要你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劳动成果,就能找到心仪的岗位,就能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我们汉东的发展中来!】
高育良的这段采访,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各个短视频平台。
他释放出的利好信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
那招工信息中的字眼无比让人动心!
“高薪酬”
“五险一金”
就差把【高书记推荐!!】写在上面了!
在这个遍地都是硕士的时代,这则招工广告,就像是黑暗里的一束光,让那些在投简历的无数次碰壁的年轻人,被裁员的中年人,看到了焕发新生的希望!
二十万就业!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二十万个人的一生啊!
这是二十万个家庭啊!
...
消息很快传到中枢。
这样大规模的,全覆盖式的招商是近十年来都未曾见过的
引起中枢高度重视。
中枢会议上,【高育良】这个名字,紧紧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高端人才引进绑定在一起。
甚至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先锋的代名词!
官方媒体纷纷跟进,对每一个项目的落地,每一栋大楼的落地跟踪报道。
高育良的经典发言,被官方媒体多次放在头版头条。
更有剪辑达人,把高育良曾经的经典发言,剪辑成【高书记高光时刻!】
2分钟的短视频在B站迅速发酵!
华夏改革开放以来头一回。
一个政治家的名字,同时被官方和民间同时予以高度评价!
就好像电影一般,口碑票房双丰收!
高育良深入人民群众的扎实作风,用于改革的深度情怀,赢得官方的认可,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心。
无数国内外记者纷纷涌入汉东。
他们要记录下这个历史性的政治家,这个时代历史性进步的时刻。
不仅仅是一百亿投资带来的经济收益
而是官方对劳动力资源优化的深度解读,对老百姓地位和价值的公开认可!
高育良这三个字,让【省委副书记】这个职位,不再成为高高在上的名牌,不再成为抽象的代表,而成为一个个具体的行为,成为人们身边令人尊敬的政治家。
是年轻人的楷模,是官方大力宣传的正面形象!
——
椿萱茂老年公寓。
陈岩石听着收音机里的广播,看着今天的《汉东日报》头版头条。
《高育良同志:助力企业和人才“双向奔赴”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陈岩石的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藤椅扶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喉结滚动着说。
“企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这话好啊!”
“人才是国家的筋骨,企业是经济的血脉,筋骨强、血脉通,老百姓的日子才有盼头。大风厂的工人护厂,说到底不就是怕丢了吃饭的饭碗?要是真能做到像育良说的那样,把人民放在心坎儿上,哪儿还会有这么多矛盾?”
陈岩石的老婆王馥香笑着说道:“你这个老家伙,当初耍啊闹啊,说现在的领导啊,根本心理没有人民群众,你看看,人家高书记不是做的很好嘛,我看啊,比你在位的时候,做的还要好!”
陈岩石一笑:“是啊,汉东有育良这样的干部,我就放心了啊!”
——
新书起航,求鲜花求收藏求打赏求一切,有人在看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