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众皇子逼宫(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票!)

换源:

  朱标知道这些人会闹事,来找自己作主,不过是让自己别拿兄弟们开刀。

多少得给点面子。

这不,就该来的都来了,该来的没来。

朱标心里明镜似的,他们这么统一,一定是老四在唆使,这些兄弟平时以自己为老大,可还有第二个老大,就是老四。

明着是冲风无影来的,其实是冲着自己来的,只是不敢明说而已。

朱樉道:“就是,他一个外人,有什么资格对皇室说三道四,我们又不是吃他的,他操什么心,这事一定不能让他乱来,兄弟们我也不答应是不是!“

“对!绝不能让那个姓风的一句话,就弄死我们这些亲王。说到底,最终还是我们来供奉朱家祖宗,大家说是不是?”

朱樉道:“这两天父皇一直没动静,多半是在想办法处理我们,我们等不及了,现在父皇得给我们兄弟一个说法。”

“明显!父皇升他为太子太傅,这是什么意思,大家可要看明白了,那就是赞同他的说法。”

“这样下去,朱家早晚只有一家,凭什么?”

朱标道:“父皇虽然升了他的官,可也没说立即要做什么呀,你们是不是太急了,等父皇有个真正的意思再说不迟。”

“还等,都几天了,倒是给个明白话。”

“大哥,这事上你不能还向着父皇,帮我们兄弟想一想吧!”

这是强行拉朱标站到他们队伍里。

朱棡道:“我们奏疏也写好了,我们要参风无影。”

朱标道:“你参他什么?”

“哟!大哥,你不能帮着外人啊!我们还是不是亲兄弟!”

“这当然是,但孤也只会秉公行事。”

“参什么?别当我们不知道,第一:扰乱皇室行不臣之心;第二,气晕父皇,别当我们不知道,这一条就够诛他三族;三:私会公主,四:身为朝廷大员,觉得父皇器重,妖言惑众;第五:什么天子封神术,就是以学术乱国;第六:行为不端,奇风异服不尊礼仪,不尊王化;第七:私自经商,不顾朝廷体面。”

“这哪一桩不是死罪,犯七宗罪,大哥你还要包庇他吗?”

果然是备而来。

还可能是开过会准备的。

朱标道:“所谓七宗罪,你们就这样参他?逞奏父皇?”

“我们已经引纠集左右御史,有十数位御史赞同我们的七宗罪,他们也在上疏。”

朱标道:“怎么?要逼父皇答应你们?”

“大哥!话不要这么说吧,什么叫逼?朝廷有妖孽,我们维护正当,这不是我们这些皇子应该做的吗?”

“御史食朝廷奉禄,本身就是做这个事的,有不对自然要上疏!”

朱标道“御史们上疏孤先放一边,你们绝不可以胡来。”

“看来大哥不是和我们一心,”朱桢唏嘘道。

朱樉道:“大哥你就给句痛快话,帮我们还是帮那个风贼。”

“大胆!”

朱标眼一瞪,这些皇子果然立即低下头,不作声了。

朱标道:“平时孤是怎么教你们的,上有谕而下不行,是为逆也!父皇封他为太傅,武英殿行走,在你们口中竟然是贼,将父皇当作是什么?”

“父皇是封一个贼?是父皇不明,是昏君?”

“大哥,你消消气,我们也不是这个意思,二哥这话确实是说错了,可我们也是为了皇室,并没有其他想法。”

朱标道:“亏你还把自己当作堂堂正正,先有朝廷再有家,我看你的书都白读了,朝廷不兴何以兴家?父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朝廷,你们知道什么?”

“没有朝廷,谁为养你们!”

“这事不准再说,各自回家抄《大本堂玉记》三遍。”

见太子动怒,众皇子才有所收敛。

这事原也没有寄希望在朱标身上,不过是想让朱标也别反对,别拦着,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七宗罪的参奏,他们皇子也不会直接出面,不过是让众御史来做。

可御史这种参奏本子,也得先过朱标这一关,他们不得不来先探探口气。

如果这些奏本都被朱标留中不发,多半朱皇帝也不会理踩。

众皇子嘀咕着出了东宫。

朱樉道:“四弟就会躲在后面,我说吧,他不出面大哥这基本上没戏。”

朱桢道:“四哥不出面才是智慧,万一这事搞砸,还不得他出面来给我们擦屁股,总得留下一手。”

朱樉道:“我看吧,现在再找他去。万一大哥留中,这些御史白忙活。”

众人称是,出了东宫直接往燕王府去了。

一路浩浩荡荡的,看得宫中路过大臣是目瞪口呆,这又出了什么事?

朱标赶走众皇子,里面吕妃出来,说道:“兄弟间,你总得留点面子,也不要太拒绝,说点模棱两可的话也是应该的。”

“日后,你也得靠着这些兄弟不是,打虎还亲兄弟呢。”

朱标道:“他们是冲着孤来的,你以为真是参风无影啊。”

“如果要参直接参好了,何必先来找孤,他们又不是见不到父皇。”

“多半是四弟出的馊主意,这家伙……”

“还不是怕你拦着!”

“孤拦得住吗?”

吕氏道:“还别说,这个风学士,被封太傅也有些日子了,就没见他来过东宫,委实托大了点。”

朱标道:“以后不要议论太傅,相信父皇的眼光是独到的,这一点孤非常相信父皇。”

吕氏也就没话说了,老朱的眼光真不是她能比的,这一点,她还是有自知之明。

连朱标都佩服。

朱标坐回案后,拿个先前那个折子,这是燕京那边报过来的。

说是近来元军缕缕出动,大有以攻这守的样子,徐达魏国公准备回京,要和皇上商讨一下再次北征的事,另外就是燕京的钱粮又出现了短缺。

回来可能也是要钱要粮。

钱粮短缺是朱标最头痛的事,现在大明基本上的钱粮都在供应燕京大军,搞得内地非常紧缺,特别是粮食紧缺。

有战争时期的军队,始终是个无底洞。

朱标爱民,尽量不想向民间要得太多,如果不这样,又填满不了那个大黑洞。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