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边走边玩,耗时半个多月,李泰一行总算达到了江南。
江南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
车队随着人流进入了城内,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静。在江南,多的是富商巨贾,也是各地经商往来之要塞。
城中每天进进出出商队无数,城中居民早就已经司空见惯。
李泰在心中将钱塘和京都做了一番对比,竟然发现,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钱塘都要远胜京都。
“公子,咱们是直接前往客栈休息还是先去转转?”
翠儿问道。
此番下江南,知道的人不多,李泰也乐得自在,一路上便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对于随行人员,他早就让他们改口称公子。
李泰思索了一番:“先让车队去客栈吧,翠儿姐,你陪我逛逛钱塘。”
说着,李泰率先下了马车,翠儿紧随其后。
两人便顺着街道慢慢逛了起来。
一路行至钱塘江旁,李泰这才停止了脚步。李泰站在岸边,看着不远处的江面,春风拂过,倒也带了几分暖意。
这般舒适,引得李泰不禁脱口而出: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好诗!”
话音刚落,一旁响起一阵叫好声。
李泰循声望去,却不知身旁何时站着一名白净书生,观其穿着,应当是那个不缺钱人家的公子哥,此刻正惊喜的看着他。
见到李泰将目光投向了他,书生当即行了一个文人礼。
“兄台文采惊世,随口一吟便是如此绝句,在下佩服。却不知兄台诗中所述,杭州与汴州,指的是何所在?”
李泰回之一礼,随即笑呵呵的开口。
“一时兴起所作,纯粹是为了押韵,兄台无需深究。”
书生了然的点了点头。
“也是,倒是在下着相了。在下唐仲元,敢问兄台名讳?”
“好说,在下李旦。”
对于这个朝着自己释放善意的书生,李泰也愿意同他攀谈几句,不过却没有告知他的真实姓名。
之所以化名李旦,纯粹是心里的恶趣味作怪。
“李姓...”
唐仲元若有所思。
“当朝皇姓,李兄来头不小啊。”
李泰摆了摆手,“恰逢其会罢了,李某不过一介草民,不敢高攀。”
唐仲元见状,也不再纠结李泰的身份问题。
“李兄此番来钱塘,也是来参加游园诗会的?”
各地口音各不相同,唐仲元能够猜出来李泰从外地而来也不奇怪。
“游园诗会?”
李泰疑惑的看着唐仲元:“那是什么?”
“李兄竟然不知道?”
唐仲元吃惊的看着李泰,见对方神情不似作伪,这才开口解释。
“游园诗会乃是钱塘每年一度的文学盛宴。期间,无数文人墨客都会齐聚于此,希望能够摘得那诗魁的位置。每年的初春,都会在听潮湖心举行。”
李泰闻言,当下心中了然。
文人相轻,自然谁都不会服谁,这个所谓的游园诗会,便是将愿意参加的文人汇聚于此,比个高低。
难怪江南文风浓厚,李泰心中暗戳戳的想到。
有这个噱头在,无数文人雅客还不争相过来。
“不知今年的游园诗会哪一天举办?”
李泰问道,对这个活动,他也升起了一丝兴趣。
“就在明日,李兄想要参加吗?”
“左右无事,前去凑个热闹也未尝不可。”
李泰温和的笑着。
“那敢情好!”
唐仲元拍了一下手,“以李兄的文采,说不定有机会争一争那诗道魁首称号。”
见到唐仲元这般激动,李泰心中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诗魁之名,他并不在意,毕竟这个活动不是官府所办,只是民间的一种娱乐方式罢了。得到的称号自然也得不到官府的认可。
甚至这诗魁之名,怕是只能在江南这数州之地流传。
“李兄可否留个位置?明日我与李兄一同前往。”
李泰笑着,没有拒绝唐仲元,告诉了他自己所住的客栈。
“既如此,那在下先行告辞,李兄,咱们明日再见。”
唐仲元笑着说道。
李泰微微颔首,作别了唐仲元,随即带着翠儿转身回到客栈。
................
唐家,江南第二大家族,论财富论实力,仅次于明家之下。
坊间更有传言,若明家不是依附于皇家,替皇家看管着三大坊,这江南第一家族属于谁还尚未可知!
由此可见唐家的底蕴之深厚。
唐仲元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到家。今天认识了一个有意思的人,他的心情还算不错。
“大哥!大哥!”
唐仲元人未到声先至。
吱呀一声,
书房的门打开了,里面走出来一个俊俏的年轻人,观其模样,倒是与唐仲元相似,只不过气质更加不羁。
身着睡袍,睡袍上面沾染着几滴墨水正缓缓的晕开。
显然,是刚才唐仲元的喊声让他受到惊吓导致。
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唐仲元,男子开口,“吵什么吵,没看到我正在忙着作画吗?”
唐仲元嘿嘿一笑,自家二哥对自己的态度他早就已经习惯。
“大哥,今日我在钱塘江边,认识了一个有意思的人,他的文采可不在你之下,你小心今年的诗魁被别人夺走哦。”
说着,唐仲元便重复了一遍李泰的诗。
男子听后,眼睛顿时冒出精光。
“好诗!”
唐仲元嘿嘿一笑。
自家大哥他最清楚,虽然外表看起来放荡不羁,但内心却是个极度骄傲之人。这么多年来,除了家人,他还未将任何人放在心上。
现在他有了。
“明天有好戏看了。”
唐仲元心中乐呵呵的想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