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习武之始

换源:

  麟德二年二月十八日,皇榜公布,录取进士七人、明经三十余人。诗名远扬的骆宾王虽榜上有名,却排在末尾,皇榜一出,京城一片哗然,质疑此次取士公正性的人众多。然而,骆宾王本人却泰然自若,面对询问,都推说自己发挥不佳,此事也就逐渐平息。随后,骆宾王以进士第七名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礼部奉礼郎一职,官阶九品。

麟德二年二月二十日,内廷颁布诏书,令璐王李贤前往岐州就藩。这开创了大唐建国以来无过错嫡子就藩的先例,尤其在李贤刚因诏狱一案声名大噪、如日中天之时,此诏书一出,满朝大臣惊愕不已。然而,此事涉及皇家,诸位大臣虽心存疑虑,却无人敢就此上奏。一时间,李贤失宠的传言甚嚣尘上。

显然,对于一心想要尽快参与朝堂大局的李贤来说,这道就藩诏书犹如当头一棒,说是闷棍也不为过。就在众大臣私下都认为李贤必然会就此事闹腾一番时,没想到李贤竟毫无怨言,坦然接受诏书后,便在府中安静地准备就藩事宜。他那心甘情愿的样子,让大臣们摸不着头脑的同时,对他能识大体的好感也增加了不少。

麟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或许是怕见到李贤辞行,又或许是在长安城待腻了,高宗突然颁布诏书,下令东巡洛阳,让太子李弘在京城监国。紧接着,不等李贤前往岐州就藩,高宗便带着武后以及刚满两个月的太平公主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启程东巡。声势虽浩大,但行动匆忙,不免有躲闪之嫌,至少在李显看来是这样。

都走了也好,省得吵闹!尽管李显对李贤“被”就藩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含泪相送”。至于高宗和武后的离开,李显心里毫无眷恋之情。当然,表面功夫还是做足了。不过,心里却满是解脱的快感——高宗临行前不知是真忘了,还是故意为之,竟然没有对李显做出任何安排,也没让他协助太子理政。如此一来,李显成了闲散亲王。对于李贤那样有大志的人来说,或许会感到憋屈,但李显不同。他不想跟太子产生矛盾,也不想在根基未稳时参与朝堂事务。能有此闲暇,正好趁机梳理未来的计划,还能避开武后的手段,李显自然满意。更让李显满意的是——上一世本该发生的“二圣临朝”并未出现。显然,李显煽动的蝴蝶翅膀已初步改变了历史走向,为未来开了个好头,也给了李显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勇气。

有信心和勇气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当饭吃,路还长,需一步步走。李显心里很清楚这个道理。这不,刚送走李贤,一件拖延许久的事就得提上日程——习武!

李显习武并非真想在战场上驰骋,只是把它当作避嫌的幌子。当然,能练就一身本事或拿到《卫公兵法》,李显也满足了。可惜李伯瑶似乎不太愿意配合,借口一个接一个,拖了半个多月也没来教导。之前高宗在时,李显不好逼得太紧,只能听之任之。现在高宗走了,李显不想再拖,刚送走李贤,就派高邈带着礼物去卫国公府要人。这次李伯瑶没再找借口,爽快地答应上门指导,把李显高兴坏了。这不,天还没亮,李显就起床,随便梳洗一番,连早膳都顾不上吃,就匆忙换上习武的装备。

“怎么样?我这样子像武将不?”

李显身着亮银软甲,外披雪白披风,脚蹬白狐皮战靴,头戴英雄冠,两根长长的雉尾左右分开,转身时威风凛凛。还真有点白袍小将的架势,不过,个子矮了点,脸也稚嫩些,算是戏台上的武将。偏偏李显自我感觉良好到极点,围着落地大铜镜不停地转圈,左看看,右瞧瞧,臭美地转了一圈,一脸得意。

“像,真像,殿下要是再拿杆银枪,那就更好了。”

一群小丫鬟见李显陶醉不已,都觉得好笑。李显一问,嘴快的翠柳忍不住回答,接着就笑得直不起腰,其他丫鬟先是一愣,随后也都笑得前仰后合。

银枪?我去,这丫头,等着,小爷先拿你开刀!李显正得意,听翠柳这话不对劲,一琢磨,立刻明白过来,敢情这丫头说他是银样镴枪头。眼珠一瞪,摆出亲王的架势,准备发火,可这姿势一摆,丫鬟们笑得更厉害了。李显无奈,只好苦笑着挠挠头,干脆跟着一起大笑,一时间屋里欢声笑语不断。

“殿下,李将军到了。”

正当众人笑得开心时,高邈一路小跑进来,也不管丫鬟们怎么闹,凑到李显身前,躬身禀报。

“哦?好,快,我去迎接。”

一听李伯瑶来了,李显顾不上和丫鬟们打闹,挥手吩咐一声,就要往前院去。

“殿下,李将军已经到了小校场,只是派了个随从前来通报,让殿下移步过去。”高邈见李显要走,赶紧解释。

“嗯?”

亲王府通常都有一个小校场,除了供王府亲卫军操练,还用于打马球。李显的周王府也不例外,只是李显对马球没兴趣,马术也没练,从没去过那里,只知道小校场在王府西侧,具体怎么走不清楚,所以不明白李伯瑶怎么没进王府就到了小校场,愣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殿下,李将军已经等了很久,您看……”

高邈见李显没反应,再次提醒。

“走,去小校场!”

人都到了,不能不见。虽然对李伯瑶不进府的行为不满,李显也没多说,挥挥手让高邈带路,带着一众亲卫和丫鬟往小校场走去。

小校场不小,将近三十亩,规格比南衙门的南校场稍小。一头连着王府西墙,有个小门相通,南北也各有一门。李显到的时候,小校场里已经站了不少王府亲卫将领,王府典军萧衍正陪着李伯瑶,似乎在讨论什么。

“参见殿下!”

一众亲卫将领看到李显从西门进来,纷纷迎上去行礼请安,只有李伯瑶站在原地没动。

“免了,都免了吧。”

李显笑着虚抬了下手,让众将免礼,然后大步走到李伯瑶身前,躬身客气地拱手道:“小王见过李将军。”

“不敢,殿下这是要上台演戏吗?”李伯瑶面色严肃地回礼,嘴里的话却让李显眉头紧皱。

“这个……呵呵,李将军说笑了,小王是特地来请教将军的。”李伯瑶的话刺耳,李显心里有气,但没表露出来,笑着解释。

“殿下既然要习武,末将不敢不教,只是有一事请殿下谅解,末将性格严苛,如果殿下受不了,那末将不敢教了。”李伯瑶丝毫不因李显的笑脸而改变态度,冷漠地点头,不卑不亢地说。

得,就知道没那么容易,行,您放马过来!李显早就知道李伯瑶不想教自己,肯定会找难题让自己知难而退。此时见李伯瑶这么说,也没太在意,微微一笑道:“李将军放心,小王既然决心习武强身,自然听从将军教诲,将军有何指教,请直说,小王一定照办。”

“那好,请殿下先脱掉这身华丽的装备,换身短打再来。”李显回答干脆,李伯瑶更干脆,听得李显一阵黑线。

“华丽装备?行,不就是换衣服嘛,我去,看您还有什么刁难的!”李显心里嘀咕,脸上却依然笑容满面,点头道:“将军说得对,容小王去换衣服,将军稍等。”

“嗯。”李伯瑶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脸上表情依旧冷淡,但眼神里多了一丝别样的情绪。

“将军请稍等,小王去去就回。”

李显擅长察言观色,李伯瑶眼神里的异样虽一闪而过,却没逃过他的眼睛,心里有了底,但没戳破,笑着打了个招呼,带着丫鬟们回房换衣服去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