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你这些玩意儿可真不赖!

换源:

  “哎呀,白拿你的,这多过意不去?”人群里有人搭腔。

“就是就是!你这说的我们都不敢拿了……”

“嗨!多大点事儿!”徐年手掌潇洒一挥,将桌上的物件往前一送,“瞅上哪个就拿哪个,算我孝敬大伙儿的,图个高兴!”

“真的假的?你小子要是这么说了,那我们大家伙就不客气啦!”

“我的天,这玩意儿可真有意思!我都没见过!”

“可不是!你看这个,把我这大脸盘子照得清清楚楚!”

人堆里算是彻底炸开了锅!几个老太太攥着小镜子,你照照我,我照照你,都是新奇的不行,一个个笑得满脸褶子都开了花。

“我要这个小鸟!”

“我喜欢这个会响的青蛙!”

“我拿这个带镜子的,照着真清楚!”

眨眼间,徐年的小摊前已经围满了人,七嘴八舌地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小玩意儿。

老太太们拿着小镜子照来照去,乐得合不拢嘴;小孩子们则被那些会发出声音的塑料青蛙迷住了,一边挤眉弄眼地捏着,一边咯咯笑个不停。

刘河涛拿着个小塑料挂件,转过身朝人群喊道:“哎哎,大伙别急啊!都说好了拿了东西就要给钱的,别占小徐便宜!”

徐年打了个哈哈:“刘主任,真不用!这些都是小玩意儿,花不了几个钱。再说今天要不是您帮忙,我这摊子也摆不起来。就当我谢谢街坊邻居们了!”

正当气氛热烈时,一个戴着厚眼镜的瘦高个中年男人挤到了前面,手里捧着个小盒子,神色有些激动。

徐年瞅着眼熟,这不是三单元那个王明吗?听说是个集邮迷。

“徐年,你这些玩意儿可真不赖!”王明把眼镜往鼻梁上推了推,声音带着点儿书卷气,“我家那小子,就看上你那个会叫的塑料青蛙了,能不能给匀一个?”

“王叔,您客气啥,看上哪个直接拿!”徐年乐呵呵地挑了个绿油油的青蛙递过去。

王明接了青蛙,却没有立刻走,反而把怀里的小盒子往前递了递,脸上带着点神秘:“我听你家徐北那孩子提过,说你对邮票也挺有研究?”

徐年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显:“瞎看看,谈不上研究。王叔您是行家啊?”

“嘿,凑合着玩儿呗。”王明笑了笑,顺势打开了盒子。

嚯!里面是几本厚实的集邮册。

周围人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脑袋都往前凑。

册子里一页页,花花绿绿的邮票排得整整齐齐,图案都挺讲究。

“哎哟,这不是五十年代那套‘祖国风光’吗?”刘河涛眼尖,指着其中一枚,“我小时候见过这个!”

“这是‘工农兵’系列,现在可不好找了。”王明脸上有了点得色,手指轻轻翻着册页,“还有这套‘文艺’主题的,品相都还行。”

徐年像是随口一提:“王叔,您这收藏可真全乎。不知道……有没有关于刘一的那套?”

这话一出来,刘河涛神情微动,王明明显顿了一下,扶了扶眼镜:“刘一?你说的是那个大科学家刘一?”

“对啊,”徐年笑眯眯的,“听说前几年邮电部出过一套纪念他的邮票,图案设计得特别好,一直想开开眼。”

这话头一起,周围立刻炸开了锅。

“刘一?是那个搞发明的?”

“可不是嘛!咱们国家的宝贝!听说研究的东西厉害着呢。”

“我咋记得……他好像就是咱们这儿出去的?”

徐年故作诧异:“刘一是咱们这儿的人?这我还真不清楚!”

刘河涛清了清嗓子,腰板都挺直了几分,带着一股子与有荣焉的劲儿:“那还有假?刘一!就是从咱们这大院儿走出去的人才!想当年,跟我还是同学呢!谁能想到他日后成了大科学家?”

王明推了推眼镜,语气也认真起来:“刘一的纪念邮票,我这儿确实收了一套,保存得还挺仔细。”

王明手指捻着册页,小心翻动,停在某一页上,轻轻点着:“喏,就这套。”

册页上,五枚邮票静静躺着,方寸之间,是刘一的肖像和他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图样。

徐年凑近了些,喉咙有点发紧。

就是它!他要找的就是这个!

“哎呀,太巧了不是!”徐年搓了搓手,语气透着热切,“王叔,这……这套邮票,您看能不能……匀给我?我瞅着就打心眼儿里喜欢!”

王明眉头动了动,没立刻答应:“这个……现在可不好找了,挺金贵的。”

徐年立马指着摊上剩下的零碎:“王叔,要不这样,我这摊儿上东西您随便挑!看上哪个拿哪个,咱换您这套邮票,成不?”

王明还在掂量,旁边的李婶嗓门亮:“小王,我看小徐是真喜欢!你就换了吧!你瞅这小伙子多敞亮,刚才那些东西说送就送,一点不含糊!”

另一个大爷也搭腔:“年轻人就好这个!邮票放你那儿也是搁着,成人之美嘛!”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王明脸上有点松动,最后点了头:“那行吧,换了。不过,你这剩下的玩意儿,我得多挑几样。”

“没问题!您随便挑!”徐年一口应下,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王明在那边挑着小玩意儿,这边有人按捺不住好奇问徐年:“小徐,你咋就单单对刘一这套这么上心?有啥讲究?”

话音落下,周围都静了些,等着他回答。

徐年笑了笑,很自然地说:“嗨,也没啥特别的。就是觉得刘老是咱们国家的骄傲嘛,又是从咱们大院儿走出去的,这邮票留着是个念想。再说,搞收藏,不都盼着以后能值点钱?”

这话说得实在,大伙儿听了都点头,觉得在理。

刘河涛站在旁边,没吱声,只是端详着徐年手里的邮票册页,又抬眼看了看徐年。

王明换走了邮票,又挑了好几样新奇玩意儿,乐呵呵地走了。

这一下可点燃了其他人。

有个大婶凑过来说:“小徐,我家也有几本老邮册,落了灰了,你要不要看看?说不定里面也有刘一的呢。”

另一个人也说:“我哥以前在邮局,家里攒了不少旧票,下次我带来给你瞧瞧?”

徐年赶紧应着:“那敢情好!婶儿,大哥,下次您带来,我这儿还有好东西跟您换!”

他顺势问了几句,旁敲侧击地打听还有没有其他关于刘一的东西。

闹哄哄换了好一阵,徐年留心到朱小兰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撇着嘴走了,估计是觉得没趣。

人渐渐散了,徐年收获不少,最重要的还是王明那套刘一邮票。

这可是个大进展。

他把剩下的东西拢了拢,正准备收摊,刘河涛踱了过来,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行啊小徐,今天你可是出了风头,成了咱们大院的名人了。”

徐年忙笑:“刘主任您捧我了,就是图个乐呵。”

刘河涛嗯了一声,话锋却突然一转:“你最近对邮票……好像特别上心?”

徐年心里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是啊,这不是个人爱好吗,当然感兴趣了。”

刘河涛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有空来我家坐坐,跟你说说刘一邮票的事。他可是个传奇人物啊。”

徐年眼前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一定去!”

告别了刘河涛,徐年背着空荡荡的布袋,心情却无比充实。今天的收获远超预期,不仅得到了邮票,还居委会的人打好了关系。

刘河涛也跟着眉开眼笑,顺手拿起一枚塑料小算盘的挂坠,指尖在上头灵活拨了两下,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他抬起巴掌,“啪”地一下,不轻不重拍在徐年胳膊上,嘴角都要咧到耳后跟了:“你小子,行啊!真够意思!今儿个这事儿办的,给我们居委会脸上添大光了!”

“刘主任,看您说的,太客气!往后但凡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尽管吩咐!”

等过了一会儿人们也都过了稀罕劲儿了,三三两两散开些,徐年这才有了单独挨近刘河涛的机会,顺手还递了支烟过去。

刘河涛接过来先是在鼻子上闻了一遍,就别在耳朵上,没点,“刚才听你说,想跟我打听点事儿?”

“是,刘主任,”徐年点点头,压低了点声音,“也不是什么大的事儿,就……咱们这片儿,我记得是有个炼钢厂来着,最近动静挺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