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伏见君,你在开玩笑吗?

换源:

  东京还是那个东京。

风吹起安井真绪的发梢,带着一丝凉意。

她站在路边,看着眼前这座庞大而冷漠的城市,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去向何方。

好像突然间,失去了所有的锚点。

但奇怪的是,心里并没有预想中的失落或彷徨,反而有一种解脱后的空旷感,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愧疚。

她想起了伏见清辉。

想起了那个住在廉价公寓里,眼神平静,却写出了那样令人心悸故事的年轻人。

她曾信誓旦旦,认为他的作品足以震撼世人。

她曾亲自登门,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激赏。

然而现在要食言了。

她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麻烦去世谷区……”

出租车穿梭在逐渐亮起霓虹灯的街道上。

安井真绪靠在后座,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心里五味杂陈。

她不知道伏见清辉会是什么反应。

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无能的编辑?

会不会因此而对整个出版界感到失望?

出租车在熟悉的公寓楼下停稳。

安井真绪付了钱,下了车,夜晚的风带着凉意,吹拂着她的发梢。

她抬头看了看那扇熟悉的、亮着灯光的窗户,深吸一口气,走进了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

爬上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来到伏见清辉的门前。

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外套,抬手敲了敲门。

“咚、咚、咚。”

门很快被拉开了。

开门的伏见清辉看到是她,似乎有点意外。

“安井编辑?这么晚了……”

但他还是侧身让开门口,示意安井真绪进来说话。

上次都说了可以通过公寓管理处的电话联系他,那她还是登门造访,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房间里依然狭小,但很整洁。

“抱歉,这么晚打扰你。”安井真绪没有坐下,站在房间中央,低着头。

伏见清辉关上门,转过身:“发生什么事了吗?”

安井真绪抬起头,对上他的目光,那里面一如既往的平静。

这份平静,让她鼓起勇气,却也更觉愧疚。

她的声音有些干涩:“伏见君……非常抱歉,今天,今天的审稿会上,你的稿子……没能通过。”

伏见清辉沉默了一下。

“具体说说吧。”

他走到饮水机旁,又接了一杯水,递了过去。

这份的平静超出了安井真绪的预料,反而让她准备好的一肚子解释,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

他难道不应该愤怒、或者至少是失望吗?

但起码他的这份沉着,也让安井真绪稍微镇定下来神。

她将审稿会上发生的事情简略地复述了一遍,也包括了她和副主编小岛健二的积怨。

“对不起伏见君,可能是由于我的个人原因,导致你的稿件没能在审稿会议上通过,对此,实在是抱歉。”

话音落下,安井真绪直接就跪了下去,行了一个标准的土下座。

伏见清辉没有第一时间把她扶起来,他想过会不过稿,只不过没想到会是这样老套的剧情。

一时间,房间里只剩下呼吸声,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车流声。

始终平静的氛围,让安井真绪越发不安。

她宁愿伏见君质问,宁愿他抱怨,也好过现在这样,让她完全摸不清他的想法。

最终,她捏紧了手指:“我已经从讲谈社辞职了。”

这句话很轻,但落在伏见清辉的耳朵里,却让他动作微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

他重新打量着面前的这位前编辑。

辞职了?

因为他的稿子?

“伏见君,你的作品只是一个导火索,那个地方,或许从一开始就不适合我。”

安井真绪仿佛猜到了他的想法,抬起头来解释道。

说完,又重新低下头去:“但我还是觉得很抱歉,没能履行之前的承诺。”

说实话,伏见清辉对她没什么意见,他也知道像安井这样年轻编辑,权利有限。

稿件被拒,无论是编辑部的考量,市场的偏好,甚至一些和作品本身无关的因素,这都是常有的事。

如果这是他费尽心力创作的心血,他或许会失望会沮丧,也会觉得怀才不遇。

但原作者是村上春树。

所以,他只是觉得有点可惜,既为安井,为自己,也为这个世界的读者。

在这样一个大型出版社,尤其是在享有盛誉的《群像》编辑部,曾是许多文学青年梦寐以求的归宿。

它不仅代表着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更意味着进入了日本文坛的核心圈层,拥有了发掘和培养作家的权力与资源。

而安井真绪主动放弃这样一份工作,着实可惜。

“安井小姐,你不需要道歉。”伏见清辉开口说道,“你已经努力过了,但失败了,就没什么好抱歉的。”

不得不说,安井真绪是个实诚人。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可在安井真绪眼中,似乎完全没有这个意识。

第一次登门,任何一个人新人作者都会觉得荣幸之至,她完全没必要把先入为主的偏见说出来。

第二次登门,只要说她已经在审稿会议上竭力争取了,哪怕结果不如意,作者也会为这样的编辑而感动。

平心而论,伏见清辉是做不到这种程度。

这次,安井真绪没有直接起身,哪怕伏见清辉都这样说了,她也还是再三道歉。

无奈之下,伏见清辉也只得再三说没有关系。

到最后,逼得伏见清辉说安井编辑还是不能坐起来说话,那他也不会接受道歉的。

等安井真绪在矮桌的对面重新坐好。

此时她的头发都略显凌乱,可能也是因为土下座的姿势确实有点久了,导致她的面色有些潮红。

“安井编辑,你说,如果不是在讲谈社,《挪威的森林》有机会被其他地方接受吗?”

伏见清辉知道暂时的失利不算什么,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其他可能性了。

不考虑不行。

再过几天就要连泡面都吃不上了,本来还指望着今天安井真绪能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

可惜啊……

安井真绪思索着:“新潮社?文艺春秋?这两家风格相对开放一些,也许有机会。”

“如果是《新潮》的话,高桥编辑是我的朋友,我可以帮你推荐一下。”

“我知道你之前的稿件被她退过,她人是严格,可眼光和职业操守绝对没问题。”

她提到的高桥编辑,也就是高桥玲奈,当初给原主写退稿信的编辑。

伏见清辉不置可否。

见他不感兴趣,安井真绪一口气又说了好几家出版社的名字和各自的特点。

例如以挖掘年轻作家见长的河出书房新社,旗下有《文艺》杂志。

或是读者群体更广泛的集英社,虽说集英社以漫画和大众小说闻名,然而,其《昴》杂志亦是纯文学重镇之一。

“安井编辑。”伏见清辉在她分析的间隙,突然开口打断了她,“你对这部作品,真的这么有信心?”

“当然!”安井真绪毫不犹豫,“我有预感,它一定会成功的,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伏见清辉看着她,“有没有可能,我们换一种合作方式?”

安井真绪有些不解。

伏见清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继续写,而你,作为我的专属编辑,帮我处理投稿、洽谈出版条件等事宜。”

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新人作者通常需要经过多轮投稿、多部作品的积累,才有可能获得出版社和编辑的重点关注,更遑论拥有专属编辑了。

安井真绪刚从一家大出版社辞职,正是前途未卜的时候,对方却提出了一个更不确定的方案?

所以,她彻底愣住了。

专属编辑?

为一个只写出一部未完成作品的新人?

这听起来太……疯狂了。

她下意识地问了句:“伏见君,你是在开玩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