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讲谈社大楼,群像编辑部的会议室里。
每周的例行审稿会就要开始了,长条桌两边已经坐了不少人,都是些熟面孔。
照例,先是一阵稀里哗啦翻稿纸的声音,偶尔夹杂着几声清嗓子的咳嗽,这基本算是每周固定上演的“暖场节目”了。
安井真绪挺直了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说实话,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
她面前也摆着几份复印稿,是这次会议要讨论的重点篇目。
当然,她最在意的还是那份她交上去的稿子——《挪威的森林》。
对其他人来说,这可能又是一次普通的、甚至有些沉闷的例行会议。
大家讨论着那些大同小异的投稿,重复着“通过”、“修改”或“退稿”的流程。
但对安井真绪来说,今天不一样。
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怀揣文学梦的年轻人把稿子投到讲谈社,希望能被编辑部慧眼识珠。
而编辑,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扮演着“伯乐”的角色。
挖掘出下一个文坛巨星——这恐怕是每个纯文学编辑内心深处都有过的野望吧?
虽然现实往往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那些平庸的稿件打交道。
所以,当这么一份稿件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安井真绪知道,她必须把握住这一次机会。
“最近我们销量略有些下降……”
正在讲话的是主编田中先生,一个看起来有点严肃的中年男人。
讲谈社作为日本出版界的航母之一,从漫画杂志到各种女性杂志、新闻周刊,再到他们这种纯文学刊物,盘子铺得很大。
虽说《群像》的定位是纯文学,讲究的是格调和文学性,不太可能追求像大众娱乐小说那样的惊人销量,但基本的发行量和业界影响力还是必须维持的。
“好了,说正事,开始审稿吧。”
田中主编放下手里的报表,推了推眼镜。
“山田君,你推荐的这份先来,《多摩川落日》。”
“这篇稿子是位老作者投来的短篇……”
坐在桌子斜对面的山田编辑站了起来,简单介绍起来。
安井真绪看过这篇,是篇带着乡愁情绪的短篇,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情感也比较真挚,是典型的私小说风格。
所谓的私小说,算是日本文学一个挺有特色的流派,通常基于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心境,带有强烈的自白色彩,注重对个人内心感受的细腻挖掘。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容易写得真切动人,但也容易陷入格局狭小、自怨自艾的窠臼。
短暂的沉默,只有哗啦哗啦翻阅稿纸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响。
编辑部的例会审稿,并不是让大家现场从头到尾仔细读一遍,那太浪费时间了。
这些稿件都是提前分发下去的,大家早该看过了。
现在的翻阅,更多是为了快速回忆起具体内容和自己之前的判断,或者留意一下是否有之前忽略的细节。
“嗯,写得还行,情感是真实的,也符合我们杂志部分读者的口味,安排在下期刊登吧。”
几分钟后,田中主编率先放下了稿件。
其他人也没什么异议。
纯文学杂志,尤其是《群像》这种级别的,一方面要不断发掘新人新作,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长期订阅者的阅读习惯。
刊登一些质量稳定、风格成熟的作品,特别这种带着淡淡乡愁和个人感怀的私小说,算是安全牌。
“好。”山田编辑点点头,坐下了。
“下一份,是我负责的,《港口的回声》。”坐在田中主编下首的一位资深女编辑开口道,“这篇小说,之前讨论过一次……”
这篇稿子安井真绪有点印象,主要是关于战后遗孤寻亲的故事,之前在会上被打回去修改了。
这次是作者根据上次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又重新投过来了。
又是一轮埋头审阅。
这次讨论的时间明显比刚才长了一些。
战后题材,尤其是遗孤问题,也是日本社会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写好了容易引起共鸣,但也容易写得过于煽情或者流于俗套。
编辑部对这种涉及历史和社会议题的作品还是比较看重的。
只要作者肯改,基本功也扎实,还是愿意给机会的。
“再修改后采用”。
最终,经过一番讨论,田中主编在稿件封面上写下批注。
这意思是,还得让负责编辑再跟作者沟通一下会上提出的意见,改好了就可以用了。
随后又过了几份稿件,有通过也有驳回的。
“最后一份,安井编辑提交的《挪威的森林》。”
田中主编拿起那叠分量不轻的稿件,念出标题时,并未流露出特别的情绪。
安井真绪抬起头,感觉到几道视线汇聚过来。
其中一道,让她觉得有些不自在。
坐在斜对面的副主编小岛健二,不动声色地瞥了她一下,随即移开了视线,拿起桌上的稿件副本。
这位副主编是个年近五十、保养得宜的男人,在社内资历深厚,权力不小。
他那点心思,安井真绪怎么会不明白。
这不是安井真绪第一次在审稿会上推荐新人作品了。
只是过往的经历并不顺利,她推荐的几份稿件,大多在小岛健二那里遇到了阻力,最终未能通过。
平心而论,那些作品对于新人来说,已经算是可以了,但也没出彩到非刊登不可、能让所有编辑都坚决支持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田中主编也乐得卖小岛个面子。
安井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一次次接受结果,将推荐稿撤回。
她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开口介绍:“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一位新人,内容讲述的是……”
先是总结了一下伏见清辉在投稿部分,也就是前四章中所写的内容,随后又简单地说了一下后续部分内容的梗概。
“我认为,这部小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探讨了人生的迷茫、爱情、友谊以及生与死的主题。”
说完,她安静地坐着,观察着周围的反应。
这一次,沉默似乎比以往审阅新人长篇时持续得更久一些。
起初,大家只是按照惯例快速翻阅,但很快,纸张翻动的声音不再那么密集,节奏明显放缓了。
坐在安井旁边的山口编辑,一位以严谨著称的老编辑,不知何时放下了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前倾,专注地读着稿纸上的文字。
另一位年轻编辑横川,则轻轻蹙起了眉头,像是在品味着字里行间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甚至连平时不太对青春题材感冒的总编助理,也逐行细读起来。
这些细微的变化,安井都看在眼里。
她了解自己的同事们,他们常年与文字打交道,对作品的优劣有着近乎本能的嗅觉。
她相信,《挪威的森林》的力量足以抓住他们,哪怕只有前面几章内容。
然而,这份逐渐弥漫开来的专注和认可……
并未感染到小岛健二。
他翻页的速度不带什么停顿,像是在浏览报告而非品读文学,很快便将稿纸放回桌面。
“安井小姐。”
小岛健二的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安井真绪心里瞬间咯噔一下。
“你觉得,这样的小说,其风格和主题,真的适合在我们《群像》这样定位的杂志上刊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