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千年的百姓,
没有千年的官。
——仡佬族谚语
19世纪中叶,东北国顽疾缠身,病入膏肓。官场中,官员结党营私,贿赂成风。军队里,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社会上,社会矛盾激化到极其尖锐的地步。
外有欧洲帝国的洋枪洋炮轰击国门。内有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事变四起,烽烟不绝。东北国的实力大为削弱。
经过多年的战乱和频仍的自然灾害,阿里的后裔在河州的人口急剧减少,只剩下两个单薄的支系。
赛德一系为躲避连绵的战乱,狠下心抛弃河州城里的万贯财产,逃进东乡山区的干沟定居,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赛德自我安慰道,人们不是常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嘛。我们过完了苍穹赐予的富日子,现在也该过一过阿斯玛尼(撒尔塔语,天)安排的穷日子了。
赛德一系传到19世纪中叶,其中的一个后裔是贫苦农民牛达伍德。
纳让一系舍不得丢弃用辛苦血汗换来的家产,硬是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城里继续做生意。他们做人低调,胆小谨慎,过着不显山露水的生活。
纳让一系传到19世纪中叶,其中的一个后裔是商人穆和迈。他和干沟的牛达伍德是失去联系的远房亲戚。
穆和迈居住在城市里,获取信息比较畅通,经常与南来北往的商人打交道,因此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比身居深山的牛达伍德多得多。他们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埋头过好自家的小日子,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因此,穆和迈全心全意地经营自己的商铺。牛达伍德死守着偏僻贫困的干沟。
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一群来自远方的客人在河州城东关找到穆和迈的大宅院。
这些客人看上去像一群逃荒避难的灾民。他们拎着大包小包,满脸倦怠之色,神色紧张慌乱,说话带着一股浓浓的陇东口音。他们是穆和迈做生意时认识的商人马多山和他的家眷亲戚。
马多山是陇东地区秦城生意人,长期来往于秦城和河州之间,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不过,这一次他既没有带来秦城出产的优质棉布,也没有带来江南精致的漆器和两湖炮制的茶叶,而是带来一大家子男女老幼和很多行李。
穆和迈热情地招呼马多山一家人进屋入座。
他安排仆人先端上盖碗茶,给客人们压惊解乏。大约十分钟后,他又使唤仆人端来6种撒尔塔点心和杏干、桃干、葡萄干和红枣4种干果,请他们一一品尝,给身体增添元气。
马多山依旧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瞪着惊恐的大眼睛,眼神飘移不定,尖尖的鼻子是不是蹙起,说话的声音始终在颤抖着。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向穆和迈说道:“阿哥啊,不瞒你说,额们一哈子从天上栽倒地上了!惨不忍睹啊!”
穆和迈安慰他道:“孛(河州方言,不)着急。缓缓地说。”
马多山开始讲述自己的遭遇:
“自打南方的农民造反以来,陇东的农村大户为了保护家产,纷纷在村里组建团练和乡勇。特别是今年三月,南方的起义军突然从豫州杀进三秦,围攻省城西京。额们陇东的形势一哈子变得紧张咧。
“豫州在秦城招募一批民兵,调到东边对付起义军。额在乡下的一个远房亲戚马启示也被招募去了。
“四月,马启示完成任务返回陇东。秦州官府又想收编他们服兵役剿匪。马启示和几个同乡不想参与,趁着一时混乱从队伍中逃散了。他们打算回到老家种地。
“马启示走到霍州城外的王家村,看到村边生长着茂密的竹林子,打算买上一些竹子带回家乡用。他跑过去和竹林子的主人翟园主洽谈生意。最后,双方以每斤20枚铜钱的价格谈定了买卖。
“正当马启示和同乡砍伐竹林的时候,翟园主的父亲从外面回来了。他看到外人砍伐自家的竹林,就询问儿子情况。翟老汉听了儿子的解释,认为他出的价钱太低了,当场就翻悔这笔买卖。
“这时候,马启示不高兴了:明明已经谈妥的生意,何况我们都砍倒了十几根竹子,你这个老汉怎么说反悔就反悔呢?一气之下,他们和翟老汉发生了争执。
“翟老汉不责怪儿子不会做买卖,反而诬陷马启示偷伐竹子。按照官府的规定和民间的习惯,村子里一旦发生盗抢案件就要鸣钟报警。翟老汉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敲响了大树上的铜钟。
“唉,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件司空见惯的民事纠纷,竟然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动乱哪。”
穆和迈接上话道:“噢,这么厉害啊?”
马多山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王家村的民兵团练听到钟声迅速蜂拥而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打起人来,当场打死了马启示的两个同乡。这下子惹哈大麻达(西北方言,麻烦)咧。
“马启示看到同乡因为自己被民兵团练无辜打死,顿时怒火万丈。他和其他几个同乡一口气跑到霍州官府,控告王家村的民兵团练,希望官府主持公道。
“霍州的知州大人不但不为死难的人伸张正义,反而偏袒肇事的民兵团练,诬陷马启示等人是一窝窃贼。
“马启示气得浑身发抖,大声质问道:‘额们都是东北国的臣民,你为啥要这样对待额们?’
“知州大人冷笑了一声说道:‘额早就知道你们与叛匪勾结,买竹子就是为了造武器谋反。额打死你们一个,天下就少了一个逆贼!’
“马启示委屈地解释道:‘额们是官府征调的民兵,专门防范叛匪,从来没有和他们勾结。’
“知州大人懒得再理马启示,下令衙役将他们轰出大门。
“霍州衙门捕快班头姜义戚是一个有侠肠义胆的人。他对知州大人的轻率处理非常生气,决定帮助这几个蒙受冤屈的外地人。他把马启示等人带到附近的杨家村,和深受官府压迫的老百姓串连,计划第二天一起到衙门请愿。
“知州大人听到消息后发觉事态严重,以抓捕奸细的名义杀害了17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又放火把杨家村烧毁了。唉,大多数村民在睡梦中变成了一堆灰烬哪。”
穆和迈急忙问道:“你的亲戚马启示怎么样了?”
马云长叹了一口气,拿起一个杏干吹了一下,说道:
“马启示的脑瓜子比较机灵。他在混乱之中逃出杨家村,总算保住了性命。一时间,各种流言到处传播,搅得霍州人心惶惶,家家自危。马启示听说东边的云州开始造反,立即跑到云州投奔造反的队伍了。”
马多山把杏干送入口中,咀嚼了几下,继续讲述道:
“这时候,额刚好从河州返回秦城。秦城的局势让额大吃一惊。莫有想到短短的半年时间,情况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马启示带着造反的队伍打回了秦州。额在想,马启示他们这不是在造反吗?他们要推翻东北国在陇东的统治!堂堂的国王怎么会任其发展呢?
“额这个人从来就喜欢做生意赚银子,不大愿意关心官场上的政事。于是,额就借口身体生病,在家里躲了起来,坚决不和他们来往。
“额一直寻思着,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鸡蛋终究碰不过石头蛋子。也不知道马启示他们能够坚持几天呢。额们将来的日子不好过啊。
“额躲在家里也不得安宁。士兵经常从大门前跑过。有的还闯进家里抢东西。额想到兵书上说的‘36计,走为上策’。趁着双方休战的间隙,额就和家人逃出秦城。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路上,额们就用银子一个又一个地买通了那些把守关口的官兵。最后朝着你们河州逃了过来。
“听说,官府的军队和马启示的队伍正在秦州一带展开大决战呢。在这场动乱中,死亡的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青壮年早就被官府抓去当兵了。”
穆和迈痛苦地低下头,默默地为死难者祈祷。
马多山带着央求的口气说道:“唉,阿哥啊,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小弟以后的日子就要仰仗阿哥你了。”
穆和迈谦虚地说道:“你真是太客气了。朋友有难,伸手相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
穆和迈看到客人们喝足吃饱了,指挥仆人将马多山一家人安顿在东边的几间厢房里休息。
穆和迈平常一心做生意,不太关心政事,对河州老百姓的生活艰难了解一些,对秦城农民造反略知一二,并不是十分清楚。今天听了马多山的讲述,他认为自己和马多山尽管都是做买卖的生意人,但是,如果不明是非或者在正义面前躲闪回避,似乎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至于究竟该怎么办,穆和迈也不是十分明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